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领域内有一门独特的内腔镜外科。它是在人的体腔(主要是指胸腔、腹腔、关节腔)表面打一个或数个小洞,然后用一种特制的“长简望远镜”放进去,并置入一些特殊器械对人体腔内的病变进行检查及手术切除等操作。这种技术由于对病人损伤小,效果好,故被医疗行家们称之为“微创”外科。 90年代初出现了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这为“微创”胸外科手术提供了条件,使以前一些需要通过几十厘米长的切口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0,(3):54-55
说起医用机器人,或许大家已经不再陌生:1998年5月,德、法两国的医生共同合作,用遥控机器人系统成功地为一位心脏病人进行了瓣膜修复手术;2001年9月,法国医生通过超远程控制医疗机器人,在美国纽约为远在法国的病人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实现了世界上首次跨洋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向前发展,为未来外科手术描绘了美好蓝图。以下是9款最先进的医用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日本电气公司研制成一种“人性化”的机器人。该机器人不仅能够看家 ,照顾病人 ,与人对话等 ,而且也知道休息与睡觉 ,有时还会象人一样发脾气 ,使得主人对它又爱又恨。这种机器人外型看起来象一个不倒翁 ,无脚 ,依靠底部的三个轮子移动。透过藏在一双眼睛内的微型摄像机 ,它可以辨认 1 0个人的相貌 ,并且能与不同的人对话。它可以利用红外线控制屋内开关或利用无线电装置与因特网联网 ,收发电子邮件。主人还可通过它身上安装的摄录机给家人录下留言录音 ,当指定对象回到家时 ,机器人会说 :“喂 ,有你的留言 !”然后在电视上播放。在没有人时…  相似文献   

4.
初铭宇 《今日科苑》2010,(11):117-119
机器人显“神威” 前不久,国内首例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切除子宫内膜癌手术在二炮总医院进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科技情报站     
这个多足机器人像变形金刚这就是机器人"哈卢克二号"它一共有8条腿,外形有点儿像某种硬壳的节肢动物。别看外形不怎么起眼,它的本事绝对可以让你惊叹。快速、连续地原地旋转,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还会快速地平行移动,前进、后退,转向、爬坡都毫不费力。机器人"哈卢克二号"身长90厘米、宽80厘米,质量为20千克。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人比赛开始啦,上次的冠军是巡逻机器人,这次会是谁呢?首先出场的是医疗机器人,长得和普通人差不多。“我的机器人只要闻一闻,就知道病人的情况。”它的小主人这样介绍道。真的那么厉害吗?光听介绍,评委才不信。他们用远程医疗仪找来一个病人。医疗机器人说需要一件病人在生病期间用过的东西,马上,一个杯子就运来了。它闻了闻病人和杯子,说:“他得了胃肠性感冒。”病人激动地说:“要是你  相似文献   

7.
有“骨肉之躯”的超微机器人 一贯“钢铁之身”的机器人如今也有了“骨肉之躯”。科学家将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结合起来,首次研制出“身上长有肌肉”、高度不到1毫米的超微型机器人。 美国加州大学 1 1 月7 日在宣布上述研究成果时介绍说,利用“活的”肌细胞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他们为超微型机器人安装了“肌肉”和“骨骼”。然后,再通过纳米级的物质表面化学特性,给肌细胞发出移动信号,肌细胞收到信号后就会做出动作,而且是像真的肌肉与骨骼那样的动作与“生物机能”。 研究小组负责人蒙特马诺教授介绍说,他们先给机器人安装了“骨骼”,这种…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把家务活交给听话又好使的机器人保姆干,那该多好啊。据联合国2004年10月20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到2007年末,家用机器人数量将会上涨6倍,将有410万家用机器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左右手。由于人工智能、声音及图形识辨科技、无线电脑网络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家庭机器人更“自立”与互动,不再需要遥控。预计“清洁”、“迎宾”、“警卫”、“看护”、“轮椅”这5大领域的机器人将是我们的家庭保姆首选。清洁机器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清洁机器人是德国人制造的RC3000,这是一个只有50厘米长的小机器人,它可以在主人外出时独…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爱美的女性常常通过减少饮食,甚至节食来达到瘦身效果,可往往缺少毅力而半途而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一款机器人,它能够帮助客户控制饮食,并追查客户的瘦身进度,让客户早日达到标准体重。这款机器人身高只有38厘米,非常迷你。操作非  相似文献   

10.
图晓天下     
1.在日本东京高岛屋的一款法国香水专柜,一个机器人售货员(右)为顾客介绍商品。这个身高165厘米的机器人被日本香水进口商“聘请”在圣诞购物季担任推销工作。  相似文献   

11.
球形机器人     
明月 《发明与创新》2006,(11):44-44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移动机器人(取代腿或轮子能保持平衡的球形移动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利用球体保持平衡,从而取代腿或轮子。球形机器人是独立的、依靠电池运行的全向机器人,通过具有氨基钾酸乙酯涂层的单个金属球不断调整平衡。它重95磅,体形与人相仿。正是凭借这副高挑瘦削“的身材”以及在狭窄空间中自由移动的本领,比起现有机器人“,球形机器人”在与人互动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工作。“球形机器人”的制造者、机器人技术研究教授拉尔夫·霍利斯说,该机器人代表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新范例。现在,霍利斯正在设…  相似文献   

12.
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是解决高危工业生产环境下人工作业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使机器人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环境中自主行走,移动巡检机器人首先需要认知周围环境,对环境进行建模,为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与局部路径规划奠定数据基础。本文通过研究目前移动机器人的发展,分析移动巡检机器人地理环境构建方法,为移动巡检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椎板减压开窗术是脊柱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术式之一,为了改善过去医生单凭主观判断和手术经验来完成手术操作状况的不稳定性,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适合椎板开窗减压手术的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首先对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进行了结构设计,然后对其中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校核,为椎板磨削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久的将来,给病人动手术的主刀医生的重任,将由机器人来担当。”当德国的医学专家宣布这一“决意”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喧哗。人们认为这简直像科幻小说的话题一样,不太可能成为现实的。正当绝大多数人对此处在怀疑及不解的不安状态中,这项巨大的工程却变成了现实。在以德国、美国等为首的医生们,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尝试如何用机器人来进行人类心血管等手术的课题。用机器人为人类作手术的有利点是:切口的创伤面积较小,容易避免大的感染,使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外科手术伤口微创化、器械微型化、设备智能化和信息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在主题为“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讨会研讨成果的基础上,对微创与微创外科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优先资助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要从外观、移动设计概念的侧面,和机器人的外观事例来揭示动画的原理。从技术上的关键帧和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环境相似的移动系统中来发现机器人的表现力,使艺术和工程之间形成交叉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在机器人制作前能得知机器人的安全度,如何在经济性能上更加突出,在动画中的移动表现和表现效果进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7.
蛇形机器人     
《中国科技信息》2004,(5):31-31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拓仿生机器人技术新领域,最近研制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蛇形机器人样机,日前通过了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这种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蛇形机器人身长150厘米,腰间直径8厘米,体重 3公斤,比起一般的蛇来说可要粗壮得多。它的头部装有微型摄  相似文献   

18.
<正>让机器人帮助人或替人干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由于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高于人工效率,机器人已经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但是,现在大量使用的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对工具和器物的操控,机器人医生对人诊治疾病却极为罕见。现在机器人用于医疗一是对人诊断看病,二是对病人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9.
水下采矿机器人是一种可以在水下移动,通过遥控或自主操作方式使用声、光、电、机械等设备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水下作业的装置。在海底采矿、探测水文环境时,由于水下环境危险恶劣,人类无法安全地进行作业,采用水下机器人,可以使人类探测到水压较大的深水区域,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设备获得人工探测无法采集到的数据,因此,水下机器人已成为探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工具。在RoboCup水下采矿机器人竞赛中,采用单片机作为机器人主控芯片无法稳定可靠地控制机器人运动并准确识别目标物,而采用PLC作为控制器,机器人响应迅速,可准确识别目标物并向其运动,可较好的满足竞赛要求。水下采矿机器人控制系统以腾控PLC作为下位机控制器,以固态继电器和可调速电动机驱动器作为机械手臂和推进装置的驱动器,以耐高水压型水下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模块,以VB编制的控制软件构建上位机控制系统,实时将水下状况显示在上位机。可实现自动状态时自动寻找目标,发现目标后控制机器人移动至适当位置抓取目标物,手动状态时可通过后台实时控制进行水下全景观察,调整机器人水下姿态以及手动抓取、放置目标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逐步将机器人应用在外科手术领域,利用机器人自身的稳定性、灵活性并与传感器、控制器等技术结合,为外科医生提供更消精细的操作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文主要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遥控型手术机器人国内、外申请量以及主要技术分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于遥控型手术机器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