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择偶是人类和动物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维也纳兽医大学康拉德洛伦茨动物行为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重要证据,表明鸟类能通过气味选择伴侣。之前的研究表明,气味与一组特殊的基因相关联,这个基因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能帮助个体抵抗疾病。鸟类中的一些物种,已经能够避免选择MHC相似的同类做伴侣,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哺乳动物的嗅觉特别发达,而科学家一直认为鸟类缺乏这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4,(11):42
2004年度诺贝尔科学奖已揭晓,被6位美国科学家和2名以色列科学家分享。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在介绍他们的成就时说,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两位获奖者发现了一个由将近1000种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大家族,它们制造了种类同样繁多的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上部的气味受…  相似文献   

3.
香水是每个女人最爱的产品,瑞士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对于香水味道的喜好.都会受到一组名为MHC的基因调控.该基因也决定了每个人会受到哪一种异性的气味所吸引。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日前对116名受访者进行了不同气味的测试.  相似文献   

4.
杨雄雄 《百科知识》2001,(10):11-13
过去对老鼠的许多研究表明,雌鼠选择伴侣是靠嗅雄鼠的气味来进行,反之亦然。雌鼠青睐的雄鼠常常是那些气味迥然不同于自己因而免疫力也不同于自己的雄鼠,因为气味不同免疫性也会截然不同,而这些特性都是基因所决定的。所以对老鼠择偶选择迥然不同于自己气味的解释是,这有利于它们的后代,能生育出健康强壮的幼鼠,因为这符合基因互补,取长补短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驱蚊剂,令人在蚊虫面前“隐形”,从而免受叮咬之苦。研究发现,蚊虫对某些气味较为偏爱,对某些气味则较为讨厌。研究者由此制造了一种驱蚊剂,能够遮掩蚊虫喜欢的气味,使蚊虫不再把人视作“血液美餐”。  相似文献   

6.
嗅觉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47-48
人们都知道,警犬之所以能协助公安人员破案,是因为其嗅觉特别灵敏。许多哺乳动物的鼻腔内壁上虽然只有大约1000个嗅觉传感器,但它却能辨别出种类达数以千计的不同气味,这曾经一直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科学家最近通过利用鼠类进行的实验发现,哺乳动物不是利用一个味觉传感器来感知一种气味,而是用多个传感器组合起来共同对某种气味进行“探  相似文献   

7.
广闻博见     
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一个基因决定着记忆力的好坏,若让该基因形态不同的人回忆过去的事,他们的成绩会差30个百分点,但这些人对语言等的记忆力却没什么差别。这个基因能产生脑神经生长所必需的物质“BDNF”。对此,科学家们推测,这些人之所以继承了该基因的这种对生存不利的形态,是因为他们在别的方面具有有利于生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1100多公斤?为寻找确切答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 于去年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到了一起。 截至2000年底,研究工作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家共测了近5亿个碱基对,找到了 352个与抗性基因相关的位点、2269个与蛋白受体激酶相关的位点、2263个与激素代谢相关的位点。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还发现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位点,而光合作用与超高产密切相关。 科学家的目标是获得90%覆盖率的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建立我国杂交水稻的基因表达图谱并鉴定其重要和特有的基因,建立我国水稻的遗传谱系和杂交水稻种子基因库。 科学家们希望用3年到5年时间实现从水稻基因组研究到分子育种甚至大田种植,闯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规模产业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报道,当蚂蚁遭遇交通堵塞时,它们喜欢用一种“别废话,给我让开”的方式把别的蚂蚁挤到一边,走别的路。这一缓解交通的方法出乎科学家的意料,却很有效。科学家们曾经发现, 找食的蚂蚁一路上会留下气味,这样别的蚂蚁就可以循着气味找到蚁巢和食物源之间的路。如果更多  相似文献   

10.
植物间的“爱憎”在自然界中,植物也往“爱”和“恨”。专门研究植物动生相克的,是一门新兴学和——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一葱和胡萝卜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除对夫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书处,蓖麻发出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1.
王艳红 《世界发明》2003,26(10):27-27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染色体上的一小批基因可能与孤独症有关,这是孤独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更高的原因。据报道,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曼彻斯特附近举行的英国科学节上说,这些基因可能调节着脑部的“危险探测器”,缺少这些基因的人难以从别人的表情中察觉恐惧,这是孤独症的一个普遍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科学的词汇——基因,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并变得越发“热”起来。与基因有关的各种新发现亦不时地见诸报纸电视:科学家发现“冒险”基因;基因决定睡眠质量;基因决定记忆力水平;基因决定是否腼腆;基因决定人的身高;基因决定交友和择偶的标准;基因决定宿命;  相似文献   

13.
黑猩猩是与人类关系最近的“表亲”,但尽管两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有98.7%存在相似,其行为与思维等特征却明显不同,这颇让人费解。一个欧美科学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揭示人类与黑猩猩在大脑基因活动模式上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为此找了部分答案。德国、美国和荷兰研究人员发现,形成黑猩猩与人类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基因或蛋白质结构本身,而更多体现在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上。科学家们还发现,黑猩猩和人类在大脑基因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要大于两者身体其它部位。科学家们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在数百万年…  相似文献   

14.
彭文 《百科知识》2010,(15):6-7
日本与德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如果参与神经传导的一种基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实验鼠就会出现与人类多动症类似的症状。这种名为“CIN85”的基因出现异常,实验鼠就会出现“好动”症状,其活动速度加快,移动的距离也加长。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什么会说话——语言基因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唯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它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前年发现这个基因,现在,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大西洋发现了“黑烟喷口”现象——海底喷涌而出的高温矿物热流遇海水结晶后形成的黑色喷口,它为微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20多年之后,科学家在靠近大西洋中部区域又发现了与“黑烟喷口”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奇特世界——“白色喷口”,科学家将它称为“迷失之城”。“迷失之城”白色喷口与“黑烟喷口”由于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里,冲破海床的液体温度仅为66~76℃。整个海水环境呈极强的碱性,这点与黑色流体包裹体环境的高酸性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微小虾和蟹,其中大…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缘何高达 110 0多公斤 ?为寻找确切答案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 ,由我国基因专家和水稻专家联合实施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目前进展迅速 ,科学家已发现一些与稻米品质、光合作用等超高因素相关的基因位点。于去年 5月启动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绘制成功后 ,我国科学家实施的“中国生物资源基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破译“超级稻”遗传密码 ,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品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打下永久性基础。为了这个共同目标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被一个人的味道所吸引,你也许是闻到了他的基因了。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女性可以闻出哪怕是一个基因而带来的男性身上味道的差别。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基因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女性对男性身体味道的偏好与一组称为MHC的基因组之间的关系有关,这个基因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让49名女性闻10个箱子里沾有男性味道和家庭中漂白粉之类味道的T恤衫。根据自己对味道的熟悉程度、浓度、愉悦程度和刺激性来为这些味道打分评级,并且找出一个自己爱闻的味道。研究结果显示,女性不会选…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4,(6):3-4
科学家利用多感知技术“吹”出一种香味泡泡,可以将图像投射到泡泡上,或者当泡泡爆裂时释放一种气味,感受到这种气味的人便能接收到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你也许不会想到,这些“卑鄙的小动物”将造福人类.因为科学家们发现,老鼠与现代智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事实上,人类竟然与老鼠有着99%相同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