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究竟如何给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人物虞舜的形象准确定位?史学界、艺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论文试从武艺的角度切入历史,探讨供奉在九嶷山舜帝陵里的持剑舜帝铜像的历史真实性和艺术独创性,力图从史料中发掘舜帝身上的尚武元素,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舜帝武艺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于家于国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读者一道去“发现”(其实是“还原”)包裹在虞舜仁德灵魂之外的勇武之躯,以便重新深刻认识虞舜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特质,将一个武功卓著的虞舜形象推介给大家。此外,论文还涉及了对“中国梦”与“尚武精神”紧密联系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虞舜与九嶷”大舜文化研讨会于2012年9月26-27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参会学者70人,参会论文54篇。清华大学教授、海内著名专家李学勤先生的文章《虞舜在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以提纲挈领的风格,讨论了9个方面的问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唐之享会长的文章《促进民族融合的伟大历程——试论舜帝南巡的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从历史意义与精神遗产等多方面,探讨舜帝南巡在民族融合中的伟大贡献。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谢玉堂会长的长文《舜葬九疑的新思考)),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1)舜在百岁高龄的晚年为什么还要去江南巡狩?(2)舜为什么身葬九疑?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虞舜与九嶷”,会议收到“舜葬九嶷”主题论文14篇,“舜帝南巡”主题论文4篇,合计论丈18篇,是近年来关于虞舜与九疑山关系问题的最为集中的探讨,论文从数量到质量,都有较大突破,为今后的递进研究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外,在“舜文化”的文化史研究、“舜文化”的精神史研究、“古史研究”、“家庭伦理、勤政廉政、和谐社会”研究、“舜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文学、诗学、美术”研究等6个方面,也有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湖广地区关于虞舜的传说很多,而且都是由"舜南巡"所衍生。就历史的真实性而言,年满100岁的舜是不可能"南巡"的,虞舜的势力在那个年代也不可能到达南方。但湖广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虞舜传说,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虞舜族群的后裔南迁。  相似文献   

4.
仲启维 《中国德育》2013,(10):50-51
抓德育——以传承虞舜文化为切入点诸城是"舜帝故里",舜是千古一圣,今古仰之。"其仁于天,其智如神",贤德彪炳青史。龙城中学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以传承虞舜文化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开辟出一条针对性强而又效果明显的德育工作新途径。虞舜文化的核心是"孝"。德育的目标在于人格的养成,孝德是一切道德的起点,是自我人格完善的基础。"孝"蕴涵了中华传统  相似文献   

5.
开创中华文明 ,不是三皇 ,不是唐尧 ,而是五帝中的最后一帝———虞舜。虞舜时代 ,承前启后 ,结束了人类的野蛮时期 ,开辟了中国的文明社会。从虞舜时代启始 ,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诸方面 ,就其总体而言 ,无一不是从这一源头上发展拓新的。《史记·五帝本纪》谓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这就认定了舜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对于虞舜和舜文化的研究,应当从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广度、高度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进行鉴析与印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头、思想源头、道德源头审视虞舜及舜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于虞舜和舜文化的研究,应当从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广度、高度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进行鉴析与印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头、思想源头、道德源头审视虞舜及舜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诸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是连接半岛和内陆的交通枢纽,素有"海岱通衢"之称。这里因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化石群而被命名为"中国龙城",因诞生了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又有"舜帝故里"的美誉诸城历史、人文资源丰厚。自上古虞舜发端,悠悠岁月孕育了孔子的弟子公冶长,《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重臣"浓墨宰相"刘墉,  相似文献   

9.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日:"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舜,亦称虞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冀州人。《尚书·舜典》赞之曰:“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记》中称颂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始祖。如果说,黄帝文化是政体文化,炎帝文化是农耕文化,那么,舜帝文化则是道德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蛮荒的远古文化三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奠基了苍凉的远古文化三座巍峨的里程碑。(一)*任何文化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密不可分。大舜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呢?我们认为:大舜生活在人类经过漫长…  相似文献   

11.
“典字”,从“册”在“兀”上,象书册高高地搁架在几案上。本是书籍的通称。后来,《说文》解释说,“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典就成了专称,是记叙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言行之书。《尧典》,是兼记尧舜二帝事迹之书。因为舜是尧的女婿,舜继尧位,是受尧的禅让。举尧可以包括舜,所以文题没有标明舜。《孟子·万章》称这篇记事文为《尧典》,《礼记·大学》称之为《帝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历史叙事中,舜是儒家德治理想的人格化身,德治离不开礼乐教化,舜歌《南风》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舜帝内圣外王的形象。中国史前时期的乐器出土较为零散,尽管无法得出虞舜时代就有八音齐鸣乐舞,但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乐舞则为事实。随着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就有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群体规则或良俗,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发展,弦歌的“乐合同”功能凸显。孔子对于弦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整部《诗经》都是弦歌的音乐作品,春秋时期的诗教、歌诗都是重要的教化活动,而春秋以后的文献则进一步阐发了乐教的社会功用,乐教亦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历代咏舜诗词数量众多,且不乏名篇佳作。总体来看,这些诗词的文化蕴含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讴歌舜帝的美德、成就与影响;二是哀叹舜帝时代历史久远,舜陵幽渺难寻;三是悲悼舜帝“南巡”不归、夫妻离散,表达因舜庙与二妃祠荒废冷寂而产生的满腹幽怨;四是想象舜帝与二妃漫游仙境、乘风驭云的美好情景,蕴含对舜帝无限的思念与美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舜帝     
中国儒教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之名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华裔之中如雷贯耳。儒文化作为国学的主脉,产生的文化背景如何?孔子与舜帝、孔子思想与舜帝思想、儒家文化与大舜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渊源?大舜文化应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摆在什么位置?论文通过孔子与舜帝人文的研究与探讨,旨在让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了解和认知中华儒家文化和国学的真正母源,使舜帝身体力行创建的道德文化,在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闪耀出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帝舜时代,禹为舜的大臣。他受命治水,为丰盈虞舜所建帝国的“国库”,开辟了著名的九条赋税航道和一些陆路交通线,并改革贡赋之法,使国库财粮足,仓廪实。牛郎的先祖在尧舜时代曾因担任国库的“保安”,所以有缘与舜的孙女(织女)相识相爱终成夫妻,而使家族一度兴旺。但国库与牛郎家族却随着舜帝退位而受禹的排挤相继衰落。舜裔与牛郎家族,大量从晋南外迁,流落他乡。  相似文献   

16.
两大考古发现--湖北郭店楚简和山西尧舜古城遗址的发现,为舜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由舜帝实践经儒家总结的道德文化包含了人伦、职业、社会、宇宙四个道德层次构成了四大特点.舜帝精神主要体现在自强不息和"天下为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舜出生地是垣曲"诸冯山"还是永济市"舜帝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学术问题.对有关"舜帝故里"永济论的主要证据,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遗址遗迹,多都与舜出生地无关,主要是为纪念舜都蒲坂时的功勋,而修建的庙字及其历次重修情况.其遗址遗迹,亦当全是建都蒲坂时,舜曾指导耕田、捕鱼、制陶,发展生产,为民解愠,为民阜财或开展生产活动的地方.这都属于纪念地,并非舜出生地.今之永济舜帝村,不在深山之中;其周围不远处,也没有舜初年耕稼渔陶时居住过的场所和古负夏城.今之永济舜帝村,不符合先秦名著<孟子>对舜出生地的四点论述和<史记>对舜出生地补充论述.所以,不能算是"舜帝故里".舜出生于垣曲诸冯山,"帝舜故里"在垣曲.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诸城市是一座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诸城也因此被誉为"舜帝故里"。这里拥有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中国龙城"是诸城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丰富的人文资源孕育了诸城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从古老的东武学风,到北宋的"十万人家尽读书",到今天现代教育的发展,崇文  相似文献   

19.
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诸冯”这个古地名,如今在哪里?2005年9月全国虞舜文化研讨会在运城召开后,《山西日报》曾对会议的报道中说:“诸冯为舜帝出生之地,位于今运城市辖区的县级市——永济市张营乡境内。诸冯村又名姚墟村,现已改名为舜帝村。”笔者对这一定论,持有异议。并以孟子所说:“舜之居深山之中”等历史文献、典籍记载,和现存的舜生活、生产过的区域内众多的遗迹遗址、考古证据,实事求是地论证了舜的出生地“诸冯”,是今之垣曲县的“诸冯山”。而不是永济市距黄河岸边仅几公里处的平原上的“诸冯村”。垣曲诸冯山是帝舜故里。  相似文献   

20.
舜歌《南风》与舜化南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说中的"舜歌<南风>故事,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虞舜在历史传说中,是一位有孝行、布仁德、躬藉处苦,爱民勤玫、明哲贤能,集宗法社会诸多美德于一身又建立了地辖"九州"的王朝,实现了天下大治的"圣王典范",还是一位蛮荒南国的开辟者,文明南国的首创者.实际上综合体现了春秋至两汉的儒墨道法诸家,主要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虞舜文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