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庾莉萍 《湖北档案》2009,(12):35-36
1918年9月5日,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势力得到了北京政府的承认。此后,张作霖又兼蒙疆经略使、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作霖视俄国十月革命为洪水猛兽。1921年,张作霖向呼伦贝尔地区派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一度消失的边境防务.对边境实行了戒严,严格盘查来往行人.不许苏联的华人越境回国,也不许无官方证件的入出境。  相似文献   

2.
对张作霖的评价,有人会说他好,认为他有才能、有魄力,为东北民众谋了很多福祉;也有人会说他坏,认为他凶狠残暴、狡诈阴险、穷兵黩武而使百姓生灵涂炭。尤其受影视剧“戏说”的影响,或把张作霖演义成一个身材矮小、满嘴“他妈拉巴子”的土匪形象,或是塑造成一个英俊潇洒、满腹韬略的大元帅形象,这些无不有些片面或偏激。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张作霖并非如此简单,是位  相似文献   

3.
张作霖是民国初奉系军阀首领,1927年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权位显赫.他不许妻妾干政,更不许她们包庇亲友.他严格要求子女,不许他们仗势欺人.至今在东北还留有许多可圈可叹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报刊活动家,创办指导许多报刊,也发表过大量文章,多数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并组织发动多起工人爱国运动。这些活动都是受苏俄共产国际的代理人、中国共产党北方负责人的身份支配的,其"宣传赤化"、"扰乱社会治安"的影响早已深入奉系军阀张作霖心中。除此之外,让奉系军阀张作霖痛恨不已的是李大钊支援冯玉祥,并使其逐渐赤化,策应北伐;同时李大钊还劝诱阎锡山,使其转变立场起兵反奉,由此形成了北方反奉统一战线。由此,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控制北京政府后,查抄苏联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5.
抚顺元帅林     
<正>元帅林位于抚顺东部章党乡高丽营子村南,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的墓园,但张大帅身后并未安葬于此,元帅林自建成之日起便一直是空穴一座。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为了给张大帅寻找理想的墓地,帅府派出多位风水先生遍览辽沈地区名山大川,最终选中了此地,被称为"前照铁背山,后座金龙湾,东有凤凰泊,西有金沙滩",是难得的风水宝地。林园的位置确定后,帅府成立"大元帅林园工程处",全权负责林园建设事宜,由东三省官  相似文献   

6.
<正>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退居山海关外,宣布东三省"独立",为求东山再起。张作霖在东北实施一系列措施加强自身实力,其内容主要是整军备战和为此而采取的一些经济文化措施,修建铁路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当时日本的殖民机构"满铁"控制了东北几乎所有的铁路,因此,张作霖在修建东北自己的铁路过程中顶住日本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7.
"东北王"张作霖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研究张作霖的学者日益增多,研究的领域也日益深入,对张作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本文对张作霖的军事思想的发展和历史的教训作一些分析,表明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张作霖作为东北近代史乃至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其上任伊始就面对着十分复杂的政情民情。面对"人心浮动""、民生凋敝"之危机,张作霖以"安民"为核心的理政思想和施政举措逐渐使东三省摆脱了僵局,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政局较为稳定的区域。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张作霖任盛武将军署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按使,从此正式以东北地方军政实权派的身份开始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成为东北举足轻重的人物。其上任后首年的言行对于我们研究张作霖理政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绿林学校     
张作霖名声大噪,成为奉系军阀首领以“奉张”称雄于北方,叱咤在民初的政治舞台。穷苦出身的张作霖最不愿意被人提及早年落草当“胡子”的经历。在袁世凯任总统时他是海陆军奉天大元帅,他身边的军官大多是名校毕业,随便谁拿出的文凭学历都叫得响,只有他是土匪出身。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宴会,一些军官便以文凭、学历来戏谑他。  相似文献   

10.
<正>1916年4月17日,张作霖被特任为暂代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4月19日张作霖接任视事,从而执掌奉天军政大权。1918年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他兼并吉林、黑龙江统一东三省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1919年张作霖借助宽城子事件统一了东三省,当上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中日争端。国联派出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来华,顾维钧是李顿调查团的中国随行人员,陪同李顿等人在东三省进行调查。在李顿调查团完成调查回到北平后,记者采访了顾维钧。在采访期间,顾维钧向记者讲述了东北民众的真实情况,并对国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国联并没有力量,中国唯有下决心自救。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嘉定博物馆推出了《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生平陈列,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称赞这个展览是“大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历史真实纪录及永恒的纪念”。下面,我们分别从陈列主题和陈列手段两个方面,探讨一下关于人物性陈列所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陈列主题和陈列主线。1.陈列主题是陈列内容的核心和灵魂,确立陈列主题至关重要。顾维钧是嘉定人。1912年,他二十四岁时,自美国留学归来,任北京政府总统袁世凯及国务总理唐绍仪的英文秘书,开始接触外交事务,至1967年以海牙法院法官兼副院长退休,服务中国及国际外交界五十…  相似文献   

13.
顾维钧作为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其一生参与了中国诸多重要外交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的外交努力可谓是他承担的最艰苦的任务。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并同时攻打沈阳城及东北铁路沿线各重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实际上,在九一八事变前,顾维钧就密切注视日本在东北的阴谋活动。认为日本军事当局可能会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他提醒张学良的秘书长王树翰等人要充分注意来自日本的报道,关东军在日本军部的指示和教唆下,可能会采取激烈的行动,可能要成为严重事件。张学良闻讯后派专机接顾维钧到北平面谈,…  相似文献   

14.
贝贝 《档案时空》2007,(3):39-39
“跟随张学良夫妇长达19年、93岁的王凌阁在1986年8月28日第一次向舆论界吐露张府家事秘闻——”大元帅张作霖被炸的前3年,我被抓到帅府,主要是服侍少奶奶于凤至。那年张学良25岁,于凤至28岁,我是32岁。  相似文献   

15.
段祺瑞的官有多大?在蒋介石一统天下之前的民国初年,除了袁世凯,民国还有四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再加上一个大元帅张作霖,谁也比不上段祺瑞这个国务总理的权势大。况且他还当过“总执政”。总执政是什么官?那就是换了名的总统!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张作霖要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典礼上致辞。由于张作霖不擅演说,参谋们便拟好一篇讲稿,请他背熟了去讲。  相似文献   

17.
<正>张氏帅府位于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8号,是原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父子的官邸和旧居,又称"大帅府"、"少帅府"。始建于1914年,1933年建成。大青楼位于帅府东院北部,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在此商议军事机密、制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员。赫赫有名的"老虎厅"就在一楼的东北角,它因陈设有东边道镇守使汤玉麟送的两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1,(8):3-3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国民政府军北伐,奉系作战不利,张作霖决心退出北京,6月4日晨5时30分,张作霖专车行至皇姑屯老道口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路口时,列车被炸。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毙命,张作霖被抬回帅府后不久也死去。奉天当局为稳定人心和政局,决定对张作霖之死秘不发丧,对各国领事的慰问求见延医疗伤,一律婉言谢绝。由于外界不明真相,日本也找不到举兵借口,初步稳定了东北政局,直至张学良潜回东北,就任奉天军务督办之后,才于21日公布张作霖死讯。辽宁省档案馆珍藏有关于皇姑屯炸车事件的大量珍贵档案,现将部分文电刊载,以令读者了解皇姑屯炸车事件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