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姿琼 《贵州教育》2010,(19):40-41
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数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但不是必须遵循、不可变更也无可选择的教学依据。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要把教材用好并不简单,尤其是苏教版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比如细节上的精雕细琢,不同领域内容的巧妙融合,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竖式除法”时是如何“打扮”数学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每篇都安排有“课前活动”(教学中称为“学情调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任教者,既要善于针对教材开掘内容,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又要引发开去,激发学生个体既往的道德实践经历,把学生看成实践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用教材教”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并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狭隘、片面、肤浅的理解,有的作一厢情愿的纯技巧的“互文”拓展;有的把课文拦腰截断,分次渐递呈现;有的脱离文本,追求花样翻新的“创新”教学……如此种种,都是把“用教材教”等同于“文本嫁接”、“技巧展示”和“猎奇设计”。这反映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对教学内容的取与舍、增与减、隐与显缺乏一个准确而明晰的标准来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某小学三年级的一份数学试卷上,看到了“最小的一位数是几”的一道考题,据说这道题在该校教师中还引起过一场争辩、有的说是1,有的说是0,各执己见。“0”是最小的一位数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一位数”这个概念的定义。对于“n位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一些高校教师把科研看成“硬件”,而把做为教师主业的教学工作却当成“软件”。重科研轻教学、重“硬”轻“软”的问题,随着科技开发的经济效益增大,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所发展,这不能不使一些学校领导深以为虑。明显的例子是,有的高校多年来以教学法驰名,但现在已经无声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课堂“主角”的位置,自己甘当配角。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四点: 1、活动设计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全体性。“活动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教师应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自由交流、互动学习、相互质疑,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创造学生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合理分配活动时量。教师要把课堂 75%的时间给予学生。 3、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拔高”,更不宜过滥,要有针对性、实用性。 4、组织活动注重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8.
黄为民 《广西教育》2013,(4):34-34,41
异步教学法由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他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老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与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结合起来。异步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相结合,就产生了新课程异步教学模式,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系统、教师的指导系统、课堂教学系统、评价系统和实施系统等,它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异步化和教学活动过程化。2004年6月,桂林市永福县实验中学成为广西第一所“湖北大学新课程异步教学示范学校”。该校老师把异步教学法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忠莉 《山东教育》2003,(13):54-54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传统教学将毫无遗漏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根本且惟一目的,即所谓“以本为本。”现代教育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能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作为一线自然教师,进行了变“小课本”为“大天地”的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变“小课本”为“大天地”的前提近年来,全国年会上成功的自然课例,一些特级教师无不对现行教材做了较大的突破,既“创造性使用教材”,又“高于教材”。…  相似文献   

10.
李永宁给李镇西的信镇西先生:今天我想与您就“例子”教材观做一探讨。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拿来做要改变教材观的强有力的证据。我并不反对把现在的教材看成是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就应当是个例子。“例子”教材观一方面借叶老的话巧妙地回避了现行教材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一厢情愿地肯定持有这样的教材观可以组织成功的教学,由此导致“例子”教材观的几个重大误区。一“正确的教材观要求师生把教科书当成活材料,而且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教材以外的活材料,甚至有时还可以为达到目的而增加一定的辅助…  相似文献   

11.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2.
民主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学会思维。学会思维的第一步是敢于并能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予以引导和鼓励,提倡思维无“禁区”,提倡学生向教师“发难”,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有的教师习惯于用教学参考书上的要点和答案去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自由思考,或只给学生的思维以极小限度的自由;学生思维的想象即使飞翔开了,也要千方百计地把它拉回到唯一的解法和标准答案上。有的教师习惯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并借以…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专家说,有的教师是在“教教材”,而有的教师却是在“用教材教”。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意思差不多,从没去思考过。今天,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教教材”,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教学模式;而“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调整、挖掘、重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近几年的听课活动中发现 ,不少的课堂教学 ,对“质疑”过程的设计和处理进入了误区 ,很值得我们思考。一、几种误区1.生搬硬套。表现在教师把引发学生“质疑”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 ,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材的特点实施教学。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思考价值。2 .表里不一。表现在教师把学生的提问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 ,贴在课堂教学这本书上。有的教师一方面千方百计鼓励学生“质疑”,一方面却没能高度重视学生思维成果 ,仍旧按照备课本里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就形成学生提问和教师提问(有的教师只采用“正中下怀”的…  相似文献   

15.
朱彤 《江苏教育》2007,(14):96-97
新学期开始,每位教师都会拿到任教学科的教材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是教育权威部门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涵,顺利达成教学要求而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把本应作“参考”之用的教学参考书奉为圣经,对它迷信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备课就迫不及待地捧起教参,玉盘珍馐也好,鸡肋也罢,一律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教科书和历史教学 在没有谈到本文要论述的问题以前,需要搞清楚的一个概念是“教材”。过去通常都把教材同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等同起来,看成一样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看法越来越不能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求教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江苏省在新课改中使用人教版和人民版两种教材,如何在“一标多本”条件下合理使用教材去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广大中学一线教师来说,仍然是最大的挑战。当我们刚接触人教版教材时就被告知应兼顾人民版,目前新课改后的高考历史怎么考还不明朗,再加上受近几年江苏高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影响,基于对以后高考的某些担忧,有的老师就把两种教材中不同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补充给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如“百家争鸣”,人教版只是简单地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形成、影响,着重介绍了孔子、孟子、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其他各家只是点了一下代表人物,而他们的思想主张只字不提;人民版对儒、道、法、墨各家思想主张都作了详细的介绍。于是,有的老师在上课时就补充了诸子思想。这种做法是否恰当呢?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据《光明日报》报道:多年来,教师批改作业指错标识用红叉习以为常。但是,从现在起,北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在他们的教师规则中了一条:判作业不准打红叉。据介绍,该校特级师张思明从不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红叉,而是出现问题的地方打个问号做提示,请学生再看想想,找出错误的原因,改正之后再画对勾。他为,在作业中挑错,不应是教师的全部工作,呵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应把批改作业看成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这事,启人联想,引人寻味。“?”和“×”不是个符号吗?但细琢磨,“?”和“×”还真有感情彩,问号提出问题,是质疑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善于把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局限在频繁的考试上,把自己套进“考圈”,使学生难以适应真正的“考试”。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跳出“考圈”呢!一、依据教材,营造育人环境。语文教学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如果把考试作为教学的重心,把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看成是附加的、外在的东西,这种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校和老师  相似文献   

20.
时常读到一些优秀教师的报道,发现不少优秀教师都是本校的“把关教师”。何为“把关教师”?把关教师的本义是该校、该学科的教学权威,对于本学科的教学、教研、青年教师培训等等起一个指导示范作用,是本校的”敦育专家”。他应该在同科教学中把好教师的备课关、教学关、作业关、考试关……总言之,是要把好教师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