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芸娟  杨艳莉  毛敏 《今日科苑》2007,(24):294-295
本文对赣南教育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实施多媒体CAI课件应用教学,并以对照组加以比较,验证CAI课件在排球传球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排球传球技术,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主要通过实验对比的教学方法,充分说明了CAI课件应用教学法在排球传球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排球技术教学广泛运用CAI课件教学的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对比法检验把以赛代练教学模式引入到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以赛代练教学模式的实验班比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班能够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战术,能让大学生高效地掌握排球的技战术,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运用以赛代练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在采用以赛代练教学模式时不能完全抛弃常规教学法;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比赛形式;三是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对比法研究了迁移规律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法可以提供学生排球基本技能的学习效率,学生也非常认可和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几年排球课教、排球选项课教学和对学生的访谈等观察,发现学生学习排球基本技术情绪不高存在一些畏难情绪,加上排球运动自身的技术特点,掌握技术确有一定困难,所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从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积极性等面进行培养。本文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探讨如何改善学生对排球运动教学产生的消极心理,为学好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开展排球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排球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孙涛 《内江科技》2011,32(10):68-68
对联赛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运用进行实验研究,结装表明:联赛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促使其基本掌握排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元切入"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适合学生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校排球课教学采用"多元切人"教学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排球课教学中运用"多元切人"教学法的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为"多元切人"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高校排球选修课中的实践研究,使之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排球技术的测试与对比,发现"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和时空特征充分认识,对单个技术动作在整个运动项目中的运用更加清晰,有助于排球技术动作的巩固和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技术与个数测试中,个数测试没有太大差别,但实验组的技术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控制球能力强,对球的落点预判准确,整体动作协调。"程序教学与时空认知"相结合的教学法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应用于高校排球教学。  相似文献   

8.
排球合作学习法对构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中  康瑶 《内江科技》2009,30(10):58-58
本文对在排球项目中应用体育合作学习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高校体育课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校排球课中运用体育合作学习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排球成绩,对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排球学习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排球教学的目标,创新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并根据高校排球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运用方法,以期为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广瑞 《内江科技》2011,32(3):63-63,132
手型与用力是学生在学习排球正面传球技术过程中较难掌握的两个环节,是排球正面传球教学的难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动作技术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手型与用力两个环节的动作细节,认为大拇指运用和缓冲动作分别是手型和用力两个环节的教学关键,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突破排球正面传球教学的难点,提高排球正面传球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排球课正常教学中采用“霍桑效应”——心理效应教学与一般排球课正常教学,发现采用霍桑实验教学学生的排球技术各项指标明显提高,霍桑效应不仅提高排球教学工作的艺术性,而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说明霍桑效应在排球课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中排球课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必要大力培养中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通过对大洼县高级中学高一学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找出阻碍学生学习排球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排球兴趣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提高大洼县高级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结合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特点,排球专项课的特点及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法入手,通过对"小群体学习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小群体学习法"能充分调动女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女生尽快并熟练地掌握排球专项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排球技术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受试者在结课后进行排球单项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成绩等指标的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结论: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来引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安排了练习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学习,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不断的体验活动,引入教学内容,对其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5.
郭慧芳 《西藏科技》2013,(11):32-35
文章以西藏民族学院学生为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依据目前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在详细分析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三者进行有机整合,运用到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以探讨此教学模式在西藏高校体-g~-g专业排球教学中实施的效果,为提高西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质量提供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能形成的各个教学形成阶段的特点、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从中得出:对学生讲授排球正面垫球技术时,要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熟练地掌握排球垫球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志琴 《科教文汇》2011,(33):182-182,192
排球技术中的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组织进攻的开始,是各种进攻战术的基础,正面双手垫球是接发球的最基本动作。掌握了垫球技术就能进行简单的排球比赛,并能体验排球的乐趣。对于初学排球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排球垫球技术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普遍易犯的错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垫球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内江科技》2010,31(6):88-88,13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网上查询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排球的教学进行探讨。将程序式教学法的概念、内容运用于排球教学中,然后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通过对高校学生的进行调查对比研究,阐明采用程序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为各个学校开设排球课程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各学校当中,排球受学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排球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排球教学效率。基于此点,首先对排球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排球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排球运动作为我国三大球类之一,女排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排球精神的出现在逐渐推动着排球运动发展。但是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越发明显,传统教学的单向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减弱,尤其是排球教学,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在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下暴露出了许多的心理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式也是我们一直在研究讨论的问题,各种新兴模式的出现。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的研究方法,针对传统排球的弊端,分析了户外拓展训练融入排球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制约性,对此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应对策略,完善传统排球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好的促使激发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和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