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以下简称“院士著作馆”)于2004年6月3日正式建成开放。两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广大院士的鼎立相助下,院士著作馆以“弘扬院士科学精神,传播院士科学文化”为中心,以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院士信息服务部门为目标,积极主动征集院士著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外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经征集到近千位两院院士捐赠的3000多部著作、33000多篇学术论文和1000多件院士风采物品。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根据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院士的意愿,对捐赠的著作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已初步建成中国院士著作资料库、信息库,提供检索、浏览等功能,为开放利用和集成管理院士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理事长: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 邀顾问 院士副理事长:胡启恒 中国科协副主席 院士理事:巴德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院士朱作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 主任 院士  相似文献   

3.
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6年2月21日科技日报上的评论《“院士造‘院士’的反”值得喝彩吗?》一稿,荣获评论三等奖。这篇评论的获奖,为我们提供了下述两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2,(21):10-11,14
焦点胡锦涛:希望院士抵制学术不端和不正之风6月11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指出,院士称号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学术荣誉,希望院士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和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176名院士动手撰写科普书 据《人民日报》报道,由176名两院院士亲自参与的跨世纪科普出版工程:《院士科普书系》已于最近启动,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院士们的选题关注世界科学前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也加入到科普创作行列。  相似文献   

6.
至 2 0 0 0年 6月底 ,三湘院士总人数已达 110人。其中 ,湘籍院士 85人 ,在湘院士共 30人。85名湘籍院士地域分布最新数字如下 :长沙籍 2 9人 ,益阳籍 9人 ,邵阳籍 8人 ,湘潭籍8人 (有 2人与娄底交叉 ) ,常德籍 7人 ,衡阳籍 7人 ,岳阳籍 4人 ,株洲籍 3人 ,自治州籍 3人 ,娄底籍3人 (有 2人与湘潭交叉 ) ,张家界籍 2人 ,永州籍 2人 ,怀化籍 1人 ,郴州籍 1人。在湘 30位院士单位分布最新数字如下 :中南大学 (先后有院士 14人 )现有院士 13人 ,国防科大 (先后有院士 7人 )现有院士 6人 ,湖南大学 5人 (1人与湖南师大交叉 ,引进 3人 ) ,湖南师范…  相似文献   

7.
SCI评价体系对于我国科技期刊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院士是我国一流科学家的代表。分析林业工程学科的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论文特点后发现:院士所有第一作者论文中仅4.3%发表在外文科技期刊上,真正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院士在50~59岁以及1990—2009年的发文总量最大;当选院士前主要以试验研究类论文为主,当选院士后则主要撰写综述类论文;院士发文对所在单位主办的期刊均有一定的倾向性;院士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均超过10次,且单篇最高被引次数基本都超过100次。  相似文献   

8.
对于编辑一本刚刚起步的学术期刊,我们的理想是尽可能为读者提供非学术功利化的稿件,多走出去,用我们的视角,通过学者的眼光,带给大家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于是就有了访谈院士的想法。他们的学术思维缜密严谨,思想高屋建瓴。我们想访谈的院士不仅是本专业领域的大家,而且还关注和参与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如此说来,中国工程院李幼平院士最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9.
刘心武为标题挑毛病1993年10月8日,上海某报出现这样一条标题:《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首添汉语教授》。一般读者看不出这条标题有什么错,而作家刘心武却挑出了毛病。他在一篇,“随笔”中指出,“汉语教授”的说法不确。理由是:一、消息中没有说出这位“汉语教授”是谁;二、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学院院士评定,严格地说,院士不好称为“评委”。该机构的院士是终身制,死一位方可补一位;而现在18位院士无一在1993年逝世,怎可能“增添”出一位来?三、退一万步,就算今年添了一位“汉语教授”吧,那也绝非“首添”,因为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早在8年前就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92年他还担任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执行主席,也就是说,瑞典学院院士中早就“首添”汉  相似文献   

10.
1月1日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 ,在国家图书馆分馆为读者精彩演绎《就业与资源配置 :理论与实践问题》。至此 ,我馆“文津讲坛”已成功举办 2 4 9期 ,结集出版《文津演讲录》4册 ,受到各界好评。14日 我馆召开“国家图书馆顾问工作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李学勤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顾诵芬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顾问梁思礼 ,协和医学院教授赵绵等出席会议 ;我馆馆级领导及相关部处主任参…  相似文献   

11.
院士们在科技探索、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撰写的大量学术著作、论文、科研记录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水平。因此,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院士著作馆(简称“院士馆”)在保存和展示院士的学术资料和科研物品外,同时更大力弘扬院士科学精神,传播院士科学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鼓励创新、求实务真的科学和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资源路线、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对院士馆的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院士馆全面建设的具体内容,同时,为院士馆未来发展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2.
《出版广角》2018,(12):97-97
《匠心——走近中国院士》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作者:李舒亚定价:60.00元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陈景润、师昌绪、王永志、吴孟超、吴良镛、袁隆平等32位对国家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国际知名的杰出院士,以人物传记的笔法、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这些院士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人生历程。全书从多个方面展现他们爱国报国、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淡泊名利、严格自律的高尚品格,彰显了中国当代科学家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于6月2日至6月6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出席了大会。这是党的十六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召开的一次最高学术团体盛会。大约1200名院士出席了此次盛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7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600多人。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听取和审议学部主席团、咨询与评议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5日到6月9日,正值初夏,两年一次的两院院士大会在京举行,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6月初的这一个星期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周”。通过传媒,科学的声音不仅在院士们中间荡漾,在院士所住的京西宾馆和友谊宾馆荡漾,更是在神州大地上荡漾,成为这个夏季里的最强音。 按照两院章程的规定,院士大会一般两年一次,每次都定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看看会议的日程,今年的院士大会无非是例行公事:修改章程、向去年当选的新院士颁发证书、选举新的学部主席团和新的外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16,(4):14-18
陈俊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特邀高级顾问,北京邮电大学教授。199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到北京邮电学院任教。1961年获前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78-1981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1998年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1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于年内推出一套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大型科普读物——《科学家爷爷谈科学》。 这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科普读物中最具有权威性的上乘力作。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领域。作者均为中科院院士和我国一流的科学家。他们中有为我国原子弹爆炸作出杰出贡献的王淦昌院士,有我国现代鸟类学奠基人郑作新院士,有我国唯一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闻名全世界的著名人类学宗师贾兰坡院士,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4月20日,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大连与世长辞,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历程。钱令希一生有着许多精彩故事,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化设计的开拓者,国际著名的工程学家,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新闻报道带来了一片广袤无垠的处女地;读者崇信科学、学习科学的精神需求,向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新闻媒介有责任、有义务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代表先进文化的精神产品,满足读者的需求。对此,钱江晚报去年至今推出的“约会院士”大型系列报道,作了很好的尝试和探索。 在这组报道中,钱江晚报以中国两院院士这一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为对象,突破科技报道枯燥乏味、深奥艰涩的樊篱,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着眼院士的心路历程,反映院士的无私奉献,凸现院士的精神风貌。正所谓“谈笑有哲理,往来皆文章”,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院士的科学思想、人生境界和生活情操,让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莞尔中有感悟,静思时有教益,很好地达到了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目的。 若问什么叫“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钱江晚报的这组报道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本刊特约请参与这组报道的部分采编人员写下这组“心得”,以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新闻视点     
《中国档案》2007,(6):5-5
纪念院士今年5月28日,是江苏常熟籍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中国核物理泰斗王淦昌诞辰10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王淦昌院士杰出的科学成就和高尚的品德,激励后人奋发向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有关部门将举行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经过5年的艰辛编纂,由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和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教授领衔主编,12位两院院士担任顾问,全国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3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的《中华海洋本草》终于面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院士为之作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院士题写了书名。《中华海洋本草》为200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9卷、1400万字,由上海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