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传神的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中,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就是一个范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  相似文献   

2.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外貌就更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了,就算是双胞胎,也会有极细微的差别。可是,许多同学的文章里,写孩子总是“圆圆的脸蛋上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写大人则是“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写老人就是“眼里透出慈祥的神情”,这样的外貌描写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色彩。这些外貌描写上的套话、空话,对表现人物特点根本没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这样写?因为自己并未仔细观察,不过是偷懒捡现成,人云亦云。我们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必须建立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不会落入俗套。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  相似文献   

4.
一 品读肖像描写,看闰土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他是谁吗?生:鲁迅。师:(出示鲁迅照片)看来,单元导读中这一段描述牢牢地抓住了鲁迅的肖像特点。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  相似文献   

5.
一、借助投影删减改换词语,理解闰土的形象特点《少年闰土》一文的第三段是回忆第一天跟闰土见面的情形。作者是这样描写闰土的外貌的,“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报项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闰土的外貌及其形象特点,我首先让学生用直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然后利用自制的投影片出示上述语句,让学生齐读,接着把“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以及“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些词语“删掉”(即揭起覆盖片),再让学生读读投影片上所余的语句“紫色的脸,头戴一项毡帽”。学生们一读,都笑了,这…  相似文献   

6.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说说细节描写.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细节描写吗?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醒,想到的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生:我记得鲁迅《故乡》中有细节描写. 师:什么内容呢? 生:少年闰土"月下刺猹"是对动作的细节描写;对中年闰土的刻画,是外貌特征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7.
闰土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故乡》里的主人公,他的成长经历令人心酸。造成他的悲剧根源是多方面的,其中个人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环境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闰土的悲伤成长经历不妨当作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反面教材,对我们青少年生命教育起到警示作用。闰土的成长经历,折射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9.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10.
第1训练点外貌描写[写作技法指津]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某些生理特征等的描写。好的外貌描写应能既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又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相符合,切忌脸谱化或干人一面。具体描写时,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外形特征,而忌面面俱到。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圆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因此,要特别注重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其次,除了直接描写外貌,还可适当运用些如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的详略则可根…  相似文献   

11.
《故乡》上到文末,正当师生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感动的时候,忽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生嘀咕道,闰土怎么没在这幅画中?我一听,觉得是个很好的问题,于是请同学们就此谈谈自己对这幅虚景图的理解。学生甲反应较快,他首先站起来说,我觉得鲁迅先生在头脑中保留的是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如今他回到乡下,少年闰土已变成一个愚昧、麻木、畏缩的农民,而头脑中那幅图应该是美好的,这么不好的形象当然不能进入到这幅好画中去(不少学生点头赞许。另一些学生强调说文中的“我”不是鲁迅先生本人。甲生脸一红。)乙生接着说,所以,这是先生用对比的手法,激起人们对…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水生年龄的描写和说明前后矛盾,这是怎么回事? 鲁迅的《故乡》中在叙述了“我”和闰土少年时的一段交往后说:“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当文章写到闰土带着他儿子水生来到“我”家时,又说:此时所看到的水生“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将近三十年前的闰土是十多岁,那么二十年前的闰土呢?从这两处说明看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故乡》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讲析往往忽视,讲之有所不及,其主要原因认为在于“抓住重点”,着重讲析的是闰土,而对“杨二嫂”这个次要人物却是轻描淡写,从略一讲地走过场。 写《故乡》小说,鲁迅先生的确在闰土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大量的情节也都是描写闰土的。但是,从揭示主题的需要来看,对“杨二嫂”的描写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只要从作品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闰土和杨二嫂,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来暴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本质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达不到预定的写作目的。下面就“杨二嫂”在作品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肖像描写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揭示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揭露社会本质等。本文以闰土、孔乙己和祥林嫂为例,来谈谈鲁迅小说中肖像描写揭露社会本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悟鲁迅先生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4.背诵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有两个地方对比,使我无意中想到闰土的年龄问题。①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30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②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例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相似文献   

19.
《故乡》中的“闰土”为鲁迅笔下众多文学形象中农民形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倾注了鲁迅先生对中国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太多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在《故乡》这篇课文中,作者写到闰土的儿子水生时有这么几笔:“……这正是一个二十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乍一看,这个句子只是一般的人物外貌描写,没有重点词语。但往深处一想,则不然了。“黄瘦”是饥饿病弱的面容,而二十年前的闰土,则是“紫色的圆脸”。人物外貌的不同,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