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之”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虚词。它可用作助词,也可用作代词。本文打算在“之”作代词的情况下,谈一些容易混淆的现象。一、似同而异“之”作代词时,最常见的是用作第三人称的宾语。但作宾语的“之”,并不都是第三人称。请看下例:①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摔下提殴之。(《书博鸡者事》)  相似文献   

2.
代词"之""其"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的虚词“之”、“其”原本是指示代词 ,它们都指向一定的人、事、物。指示代词“之”、“其”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之”偶尔可作宾语。用泛指、特指来区分“之”、“其”的观点很难成立 ,传统用近指、远指区分“之”、“其”的说法更切合语言实际。指示代词“之”、“其”可以兼表第三人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 ,“之”经常作宾语 ,“其”经常作定语。“其”字还可以作主谓词组 (或称“小句”)的主语 ,“其”不能作主语的说法应该否定。另外 ,“其”在秦汉之际也偶有作间接宾语的用例 ;“其”在《诗经》中用作词头的说法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孟子》一书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要研究《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首先应从了解《孟子》一书的字、词、句入手。“之”字为古汉语中最常用之字,使用频率较高,仅《孟子》一书,“之”字就出现了1902次。本文打算把《孟子》一书“之”字的用法,略加分析。代词:一、“之”作代词,一般都用作宾语,可代人、事物、处所。所代的对象,大都出现在上下文中。可译为他(它)、他(它)们等。或将所代的对象直接译出,有时也可不译。例如:“是何异于刺入而杀之。”(《梁惠王上》)“之”,代人。“孰能与之。”(同上)“之”,指统…  相似文献   

4.
秦振良 《新读写》2011,(11):40-43
“之”常用作代词、助词,也用作动词。 1.代词的辨析 “之”在动词和介词的后面,用作代词。 (1)可代人,也可代物、代事;可代单数,也可代复数。译为“他(她、它)们”,或“这件事、”“这些事”等。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中“之”字的多种用法樊拴稳一、常作代词,表第三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他们”。在句子中作宾语,而不作主语。如:①虎见之。②操蛇之神闻之。例①的“之”代“驴”,作“见”的宾语。例②的“之”代“愚之移山这件事”,作“闻”的宾语。以上句中的“...  相似文献   

6.
“之”、“其”等古汉语代词 ,曾经被当作第三人称代词。比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 979年版的“其”字下第一个义项即明确为“第三人称代词”。 2 0世纪 80年代后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先秦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本来是指示代词的“之”、“其”等可以起第三人称代词的作用。考察当今四川南部某些方言的第三人称代词 ,可以为这个结论提供在当今方言中仍有遗存的例证。川南泸州市方言和邻近的宜宾市辖的江安县、南溪县方言中 ,“他 (它 )”、“他 (它 )们”读为“[l ]”、“[l ]们” ,“这边”、“那边”的…  相似文献   

7.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5.代物,如:“虽有槁暴,…  相似文献   

8.
(一)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些词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先看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子:①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答司马谏议书》)——两个名词迭用,其中一个用作动词.句中前一个“事”用作动词,“做”的意思.②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蹄,名词,后面用代词“之”做宾语,这个“蹄”就用作动词,“踢”的意思.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相似文献   

9.
“诸”是文言词,可作代词、代词兼介词、代词兼语气词。“诸”可以理解为“之于”的合音,用在动词之后。其中的“之”字是前面动词的宾语,代上文提到的人、事、物;“于”字常介绍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可译为“在”、“到”等。例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把它放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相似文献   

10.
释“吏护还之乡”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一句,初中课本第三册注为:“送回他(到)乡里。之,指区寄”。这条注释十分别扭,实在使人难以接受。毛病在于强把“之”字作代词解。为了把“之”字当作代词,又不得不在译句时加进一个介词“到”。殊不知把这个“之”解作代词是讲不通的。“之”前有两个动词:“护”和“还”。“之”可以指代“护”的对象,作“护”的宾语,但不能同时指代“还”的对象,作“还”的宾语。显然,把“之”当作“护”和“还”的共同宾语,译为“护回他”,此路不通!  相似文献   

11.
人称代词是用来指人的代词,它有主格、宾格之分。主格在句子中作主语。我们可用下列歌诀记忆人称代词主格: “我”是I“你(们)”you. “他们”是they“我们”we. 他的形式样儿多, 男he女she.it物。用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作宾语的人称代词是宾格。他们是me(I),us(we),you(you).him(he),her(she),it(it),them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却没有性别之分。也就是说,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而“伊”字到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逐渐成为了女性第三人称的专用。但今天我们所用的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却是“她”而非“伊”。那“她”究竟是何时出现,并逐渐成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新文化运动说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故语言文字方面的许多工作亟待解决。就说这个“他”字,涵义过于笼统,不能适应新文学需要。时任北大教授的刘半农先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主张…  相似文献   

13.
从《西厢记》中的人称代词,归纳出它的人称代词系统:第一人称用"我"、"俺"、"喒"、"咱",第二人称用"你"、"您",第三人称用"他"。"我"和"俺"对立主要体现在作不同的句子成分。"您"字已经出现了单数的用法,但是还没有完成表敬称这一转变。元代北方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只有一个"他","们"字在书中用得极少。  相似文献   

14.
(一)名词处于谓语地位,并与它后边的代词连用,形成动宾关系,如①驴不胜其怒,蹄之。(《黔之驴》)“蹄”,名词作动词,相当于“用蹄踢”,“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它”。②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孙膑》),名词“烛”用作动词,相当于“用火烛照它”。说明:代词“之”一般是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它前面的名词作为动词。  相似文献   

15.
通常指代“谁”(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的代词是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In)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有主格与宾格之分。 主格即做句子主语的形式。人称代词主格形式常常位于陈述句之首,请看表格: 1.人称代词(主格)又称一遨单数复数第一人称I飞、e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e,she,itthey宾格即做宾语的形式。人称代词宾格形式常常位于动词与介词之后,请看表格: 人称代词(宾格)又称~一竺单数复数第一人称』11eUS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im,her,itthem 指代属于“谁的”的代词是物主代词(Possessiv。Pronoun),即“我的,你的,他…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中“之”字作代词时,常用在动词后作宾语。如: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面立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直接用在动词后的“之”不论指代人,还是指代事物,都是动词支配的对象,是受动者,只能作宾语。但在有的句子里,内容含有补语意思的时候,“之”的这种用法往  相似文献   

17.
“她”在现代汉语中是第三人称代词,指女性或具有女性特征的事或物。这个“她”字,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呢。在我国古代汉语字典中是找不到“她”字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没有这个字,那时第三人称不论男女一律用“他”来称呼。“五四”运动时期,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加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骤增,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之”字是文言文中最常用的一个虚词,它的用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分辨“之”字用作代词的一点体会、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need是英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它既可用作及物动词、情态动词,也可用作名词。本文拟就其主要用法小结如下:一、用作及物动词,译为“需要、必要”之意,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或动名词作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20.
第一关:宾格代词记忆关[秘密武器]第一人称:me(我),us(我们);第二人称:you(你;你们);第三人称:him(他),her(她),it(它),them(他们;它们)。[悄悄话]you和it的主格与宾格形式相同。第二关:宾格代词用法关[秘密武器]宾格代词常用在动词或介词后面作宾语,在口语中,宾格代词也可以用作表语。[小试牛刀]用括号内所给代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