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一、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性新闻(或硬新闻)和软性新闻(或软新闻)。软性新闻有时也称为"特写"、"人物特写"或"通讯"。硬性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它客观地记述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构有效的、合理的新闻道德规范,很有必要对既有的新闻道德规范进行层次结构上的分析,更需要从不同角度时新闻道德规范内容的构成特征做出解剖.新闻道德规范是多层次结构的规范,在内容构成上,通常具有这样的特征:总体性原则与具体规定相结合;普遍性内容与特殊性内容相结合;肯定性(鼓励性)内容与否定性(禁止性、惩罚性)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重视科学新闻提升期刊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哲  石应江 《编辑学报》2009,21(6):513-516
科学新闻源于期刊所发表的优秀论文.西方科学新闻传播有成熟的网络平台及从事科学新闻传播的媒体及记者.我国缺乏科学新闻传播理念,为此,作者建议从重视科学新闻和提升期刊影响的角度,树立科学新闻传播观念,组织发表有新闻价值的论文,培养科学新闻的撰稿人,构筑科学新闻搜集、发布平台,开设期刊(或主编)博客.  相似文献   

4.
选择和运用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写过程中必须随时把握的一种实用艺术,角度把握得好,可使新闻表现得当,与文增辉,甚至作品备受青睐.可是有些记者天天在选择与运用,但并不了解角度的真正内涵.角度一词,本源于摄影艺术,而在新闻界新闻角度则指记者看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就是报道新闻事实选取的不同侧面.在具体应用上它包括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表现角度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要注重选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稿件见诸报纸的“敲门砖”。再好的新闻事实没有付诸于报纸、电台,等于零。因此说,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生命。新闻角度的选择面很宽,这里主要谈谈新闻“表现角度”。任何一个记者、通讯员.他的采访本都像一个大材  相似文献   

6.
石莹 《传媒》2018,(7):94-96
目前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融合渐趋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生产逐渐发生了颠覆式的嬗变.本文试由媒介融合的角度,从近年来出现的典型新闻生产的表现(如众筹新闻、VR新闻、新闻游戏、数据新闻等)入手,重新审视新闻生产的规律、影响与意义,并对未来新闻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6,(12):61-61
何为新闻角度?就是指记写作时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选得好与否,对确定好主题、抓住读心理、提高报道效果、写出“三贴近”的新闻精品至关重要.角度选对了,章就成功了一半.如何选取新闻的角度呢?笔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去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记者要选好新闻角度。也就是要用最佳的新闻角度反映最大的新闻价值。新闻角度的选择是由新闻价值决定的,同时,新闻价值的大小一般又是通过新闻角度来反映出来的。因此,对于记者来说,要采编出好的新闻,必须练就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选择好新闻角度的能力。 首先,要从宣传效果考虑。  相似文献   

9.
选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角度选择得当与否,关系到新闻主题确立是否有时代性,素材搜集是否有典型性,新闻价值显现是否有显著性.要写好新闻,选择好角度尤其重要.同样一个报道题材或新闻事实,角度选择得好会给文章增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1.问:什么叫新闻? 答: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问:什么叫新闻敏感? 答: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鉴别、判断能力。3.新闻的五要素、六要素指的是什么? 答.新闻的五要素是指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这五个词在英文中都以W开始,所  相似文献   

13.
从学理视角看,新闻角度是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诉求和目标指向.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潜在的价值预设、以事实为依据、明确的对象意识等特征.新闻角度的建构具有多样性、主观性,但并不是说新闻角度的建构是任意的,而是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媒介定位、记者的人文素养、新闻话语形态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怎样增强经济新闻(特指消息,下同)的可读(听)性,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讲,写好充满诱惑力的导语,不失为一条具体途径。我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初步体会到,尽可能地使经济新闻导语形象化,往往能达到既抓住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的有效传播问题 ,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传者、媒介、受传者 (受众 )三者协调互动的角度 ,对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报纸的主角.而经济新闻有三个不可避免:数字不可避免,(产值、效益、利税都得用数字体现),重复不可避免(不少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的,如春种秋收、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专业化不可避免(即不少专用名词、术语).那么如何变枯燥的经济活动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这就特别需要选择角度,因为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新闻角度有哪些类型呢?从采访来说有挖掘新闻的角度;从写作来说有表现新闻的角度.挖掘事实的角度包括:1、接触事实的角度 要从最容易接近新闻主体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比如《注水牛肉引出的话题》一篇,就从牛肉摊前查注水,以及群众的反映这一角度写起,就极容易接近新闻主体.假如先采访工商局、卫生防疫站效果就不会太好.2、观察事实的角度 选取一个角度,使它成为“取景框”,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新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注意新闻角度大众化 新闻角度的大众化,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要选择为大众服务的角度。新闻工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应当努力反映广大新闻受众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与大家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和得益心理。 二、要选择当大众向导的角度。新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坚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为人民服务。新闻角度大众化、要求新闻采编者在最后选择和确定新闻角度时,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意当好广大新闻受众的良师益友,努力使新闻成为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可靠的向导。  相似文献   

19.
拍摄人物、风景照时,照相机的镜头和被拍摄景物相连成的直线与被拍摄景物的平面要取一个合适的角度,谓之摄影角度。不唯摄影如此,文字等新闻作品的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也很讲究“切入点”、“出发点”、“着眼点”,这也就是新闻采写的“角度”,简称为新闻角度。角度不好,“窈窕淑女”会被拍成“半老徐娘”,“奶油小生”会被拍成“半百老头”.新闻采写角度不好,“金光闪闪”的新闻事实会为“沙土”掩没。相反,新闻角度好了,可以小见大,收到事半功倍、滴水见太阳的奇妙效果。但凡事总有个“度”,过犹不及。如果把“新闻角度”强调过了它应有的“角度”,或者使“新闻角度”扭曲了它应在的“角度”,那就不是“新闻角  相似文献   

20.
法学(新闻学)硕士、《中国民航报》编辑刘玮的硕士论文《视觉新闻初探》提出:视觉新闻是时代的需要,其理由为:第一,视觉新闻是文字新闻与电视新闻相竞争的手段,电视新闻迫使文字新闻学习形象的、立体的、有生动画面的表现手法;第二,从报纸宣传的角度看,视觉新闻可以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为增强新闻的可信性,有利读者由认识新闻事实的外部形象而认识新闻事实的本质意义,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第三,从读者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