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雨薇 《出版广角》2016,(21):77-79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化,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开始向移动端转移.尤其在2015年,随着映客、花椒、熊猫TV的火爆上线,移动视频直播成为新一轮的潮流趋势,影响并改变了用户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式.文章在分析移动视频直播的兴起条件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移动视频直播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正>曾几何时,视频直播业务是电视媒体的"专利"。随着互联网大潮的风起云涌,视频直播在PC端打破了垄断,以摧枯拉朽之势,延伸着互联网的触角、澎湃着互联网经济的生机。智能手机、4G网络、移动直播技术合力下的移动视频直播,再次拓展直播平台的疆土。从受众被动接受咨询,到PC端打破屏幕之墙,再到更具及时性与互动性的移动视频直播。在技术引领力量作用下,直播的内涵和外延均被重新诠释,站在视频直播的风口里,主流媒体如何抢占先机,继续挺立潮头?2016年初,新华社蔡名照社长提出"现场新闻"全新  相似文献   

3.
陈衍鸿 《青年记者》2017,(24):45-46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迅速崛起,可谓风靡全球.在国外,推特、脸书等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打造直播平台;在国内,YY、六间房等传统视频直播平台发展顺利,映客、斗鱼等新秀也迅速崛起,从腾讯到新浪,从搜狐到爱奇艺,各类综合网站与专业视频网站一并涌入网络直播的大潮中,各种直播客户端陆续上线,直播模式从PC端转向移动端,整个产业呈现出快速膨胀之势.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2016年是移动视频直播元年.在移动浪潮下,网络直播来势汹汹,大有改变整个互联网格局的势头.这既有映客这样新兴的移动直播平台,YY等原来PC时代秀场转型而来的移动直播平台,也有微吼直播这类创立多年始终专注于B端商务视频的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了内容不规范、无底线等关于直播边界、直播规范以及直播盈利模式的讨论.不少业内专家认为,2017年直播将迈入竞争的下半场,未来直播将往垂直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白热化的“千播大战”中,直播平台如何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直播改变互动和传播的背景下,直播平台如何抓住直播这股风潮?如何开发多元化盈利模式?作为微吼直播的创始人,笔者从2B企业直播的角度,阐述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并着重分享企业直播的逻辑和玩法.  相似文献   

5.
2016年以来,移动视频直播"野蛮生长",各类直播平台更是层出不穷,并成为新的财富聚集点.野蛮生长伴生的是乱象,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则为混战的直播平台套上了"紧箍咒".从"大乱"到"大治",这个窗口期,则为传统媒体成功转型融媒体、甚至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强化移动视频直播,加快融媒体提质升级,抢占移动传播市场,已成为迫不及待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袁丽媛 《青年记者》2017,(11):67-68
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2016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提到,发展如火如荼的移动网络视频直播成为关注热点,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成为移动视频直播用户.①2016年被称为网络视频元年,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下面,笔者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的传播特征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闵卓 《青年记者》2016,(36):39-40
网络直播的兴起 网络直播是借助互联网快速、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利用视讯技术开展的网上现场直播.直播者通过直播客户端与受众在线进行语音、视频、数据的全面交流与互动. 2013年,电竞游戏直播的出现标志着网络直播这一新的信息传播形式的诞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5年网络直播从PC端开始走向移动端,进入全民直播时代.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内容包括化妆美颜、才艺展示、手艺加工、体育赛事评论等.网络直播兴起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杨伟 《青年记者》2017,(2):81-82
近几年,UGC由博客发帖逐步发展到移动视频直播,直播平台逐渐走红.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为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①用户通过视频直播进行的自我呈现对其社会资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16年,明星纷纷加入视频直播阵营,以多元的自我呈现策略,完成了对其社会资本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抖音等移动短视频应用打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与日常生活分享方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自我呈现平台。移动短视频改造了传统的场景划分,产生了"前前区"、"深后区"等新划分;移动端视频通过直播、评论和展现过程等方式,将原本不应暴露的后区展现出来;移动短视频在场景展现上呈时空断裂的特点,使准社会交往成为可能。移动短视频抓住群体身份的角色、社会化的角色和权威角色来建立虚拟社区,并借助"场景五力"实现场景营销。  相似文献   

10.
继2022年总台"春晚"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直播收获上亿观看人数后,《新闻联播》入驻开通直播也收割了高人气.进军具有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等特点的微信视频号,是主流媒体在移动端传播的重要探索.本文从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微信视频号传播特点及其对主流媒体传播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2.
"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媒体平台,它是每个大众的"舞台"。"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避免了身份、地位的限制,每位公众均有机会参与。同时,该直播、短视频平台管理良好,通过形形色色主题直播、短视频,为民众解决了生活中诸多困扰。"快手"直播、短视频平台所传递的正能量正是推进当前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自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兴起以来,低俗现象就一直困扰其良性发展。本文基于消费文化视角分析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存在的低俗现象表征,结合消费文化中功能性色情、符号编码及受众窥私心理分析三个方面对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存在的现象进行解读。基于这些现象对应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移动视频直播的健康良性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陈卓 《今传媒》2017,25(11)
近两年,移动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如日中天,低门槛、强互动、重参与的社交模式已经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直播平台已经基本完成了用户积累,运营模式也逐渐成熟,在移动视频直播热潮中,产品营销借助直播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的目光,直播营销也变得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加持下,众媒朝向智能化、移动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在视频直播领域,路透社推出视频移动客户端Reuters TV、美联社深耕视频直播业务,推出AP Direct、Live Choice等产品,法新社主打高清视频技术。当视频化已经成为移动端发展中的重要趋势,新华社在视频直播、移动化发展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现场新闻的推出到现场云、现场+,不仅实现现场新闻的文图、视频、直播稿件,即拍、即传、即收、即审、即发,而且建设现场云平台助力媒体行业用户实现新闻供稿的创新发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贺大为以《新华社:从传统供稿向云服务拓展》为题,分享了新华社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秦璇 《东南传播》2018,(4):115-117
随着互联网移动端大力发展,视频行业的角逐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并由此出现了相对于以往在线视频而言的短视频.近几年来短视频领域竞争渐趋激烈,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就此出现,以二更视频为代表的短纪录片类视频生产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视频具有镜头语言两极化、叙事方式局部化、叙事结构碎片化的特点,并对受众有一定的"濡化"效果,从而产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河南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利用抖音、视频号等移动端视频平台,尝试新闻直播、直播带货等的实践分析,为传统纸媒在全媒体融合中,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面临同样处境的同仁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网络直播平台呈现井喷式发展,移动端直播技术的进步和直播条件的便捷为传统直播注入新的活力,掀起了势不可挡的直播热潮。本文通过探索移动端直播平台的发展路径,探析其蓬勃发展背后的动因,分析直播平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火热”的移动直播时代
  1.直播内容的多样化。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目前,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类型多样,既有综合性平台,也有游戏、体育、娱乐、旅游等分行业直播平台,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优酷土豆等推出的直播平台。但并未出现一个整体结构化的内容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20.
曹开研 《青年记者》2016,(13):65-66
视频直播的热潮肇始于美国,随后在国内的PC端和移动客户端涌现出大量的视频直播应用.在高速互联时代,这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实时直播社交方式,成为继文字社交、声音社交、图片社交之后最具“现场感”“实时性”和“互动性”的互联网应用.在多屏融合的媒介生态中,视频直播究竟是未来的蓝海,还是只是当下互联网社交的补充,值得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