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国掀起一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热潮.在大众传媒方面,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一方面承担起在新形势下形塑中华文化认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正历经着媒体融合的电视节目发展阶段.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类节目往往呈现出无益于中华文化认同的种种面向.本文最后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新媒体融合功能与媒体融合方面的理论,为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融合发展提出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2.
辛晓磊  周斌  池瑶 《出版广角》2021,(10):13-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与传播关乎我国文化自信建设.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需发挥主题出版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引领作用,从选题创新、人才培养、技术跟进、顶层设计等方面全面提升传播力,也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推进助力.  相似文献   

3.
张昭 《出版广角》2021,(10):17-20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支撑.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时期,我们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近年来,各出版社牢牢树立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工作理念,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着力挖掘选题,出版了众多优质的主题出版读物,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类节目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各大卫视相继跟进,视频网站积极布局,内容、题材、形态不断创新和多维拓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大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其颇具意义的探索为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思路。文章对近年来央视热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功之处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在阅读推广内容、阅读推广形式、传播方式、阅读环境空间、价值效益延伸等方面带给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话语权视角,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与构建图书馆话语权的关联,并以乡贤文化为例,分析了乡贤文化对促进阅读推广的作用与意义,以期提升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围绕传统非遗项目,在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四个方面凸显节目特色,以多元视角、多重时空、沉浸体验的方式,讲述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这也是文化类节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8.
刘波 《采.写.编》2023,(7):102-104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传媒相融合,产生了一批主打中华传统文化牌的优秀文化类节目,原创文化类节目也受到观众和广大网友的好评甚至追捧。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原创文化类节目如何根植于本地的文化土壤,立足本地听众,最大程度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新疆广播电视台929文化旅游广播在近年的节目实践中以实践“文化润疆”为主基调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乾 《出版广角》2021,(16):56-58
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出版企业担任着重要角色.多年来,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大批优秀出版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中进行了多种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能力的提升面临产品精品化和体系化意识不足、出版市场细分不够精细化、国际化视野有待开阔、有效资源盘活有限等挑战."文化自信系列绘本"在世界知识出版社顶层设计的架构下,打造高质量内容,创新出版形态,以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绘本"走出去",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刘伟  李伟 《大观周刊》2012,(38):51-51,6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括先进军事文化在内的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培育战斗精神,我们应避免仅运用当代先进思想文化开展培育,而应该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战斗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战斗精神培育的源流关系,提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途径,以期为培育战斗精神进而促进战斗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次第涌现。在"娱乐至死"的电视时代,电视文化类节目重新高调的回归大众视野,文化类节目如何长久复兴荧屏成为急需思考的问题,分析以往电视文化类节目式微的宏中微观三个层次的原因,从政策、国民审美和行业自身解析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动力,以唤醒文化认同为价值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为价值标准,达到传递中国声音的价值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化类节目的价值构建,对现象级的文化节目如何做好价值传承,引起大众深度解读探索传统文化,节目的产业供给链如何形成等做出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3.
曹立新 《视听》2024,(3):101-104
在全球化不断加深,外来文化不断侵袭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断层渐显,我国急需创作出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来改善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重塑文化记忆。《典籍里的中国》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秀代表,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构建出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典籍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广泛的情动场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有着重要作用。《典籍里的中国》中个体记忆的呈现、仪式化表达以及场景内涵,为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廖立胜 《传媒》2019,(12):65-67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少年国学派》《百心百匠》《我是讲书人》《喝彩中华》等一大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中,大型原创戏曲文化类电视节目《喝彩中华》一经推出就以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受到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节目“拥抱传统,喝彩中华”,以“人物+故事+戏曲”的新颖模式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相似文献   

16.
秦敏 《视听》2023,(4):73-76
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不仅能传承中华文化,还能成为推动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电视节目。文化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成为节目品牌形象树立的关键。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爆火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壁垒并没有阻碍年轻人的喜爱之情。从整体上看,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技术创新、多平台联动传播、全民互动参与、打造IP等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逐渐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这是电视工作者不懈钻研如何做好一档精品文化类节目的必然。电视文化类节目想要屹立不倒,必须坚持创新,坚守原则。电视节目要突破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手段的创新,电视工作者也要完成自我更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电视节目坚持高品质的制作,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卢强 《传媒》2022,(3):75-77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鲜明的社会感染力与广泛的大众传播效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性地融入到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有利于提升电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品质,还有利于大众对电视公益广告的文化认知与价值认同.央视公益广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从书法、剪纸、曲艺和民俗文化等几种创新的展现形式对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命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和民族自信和唤醒民族记忆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国际竞争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文化逐渐成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积极作用。搞好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能为中国大运河提升国际影响力助力。因此,要优化传播主体、创新传播内容、转变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挖掘传播内涵,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接受习惯,对外讲好中国运河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出版参考》2023,(5):28-30+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启动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进行了多方尝试。本文以《漫画中国文化关键词》一书的创作和推广过程为例,通过对其创作过程和传播方式的分析,探究其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创新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