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考察了当前广播媒介新型传受互动理念的建构,包括以下内容:广播的互动传播模式体现为传者间、受众间、多媒体受众间的综合互动;广播的传播路径呈现为传统模式与新媒体模式融合的多元化发展;广播传受互动理念,不仅体现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互动形态的多样化,也体现在基于网络、线下圈子、用户自制内容等三条宏观路径上的最优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升媒体公信力是个系统的问题,就电视媒体而言,公信力的提升涉及到电视传播活动的方方面面。由于"媒体公信力是一种传播过程的产物,更多的是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①,在新闻传播中,传受互动的运用增强了电视媒体与其观众的关系,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必然带来影响。电视新闻互动,从受众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传者提问——受众回答——传者回馈"三个环节;从传者可操作性的角度看,大体可以分为"设置话题内容——设定互动形式——控制回馈言论"三个方面。当  相似文献   

3.
互动--节目主持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锡初 《现代传播》2003,(6):111-112
“互动”是传播者在增强受众意识 ,尊重受众自主选择 ,自主接受的心理习惯基础上 ,与受传者之间信息往返的流动 ,是传受双方平等的沟通交流。互动意识是主持人实现互动传播的前提 ,是节目互动主持构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互动意识是传播理念的变革与发展且不说互动意识是对“枪弹论”之终结 ,对“使用和满足论”和“说服论”之否定 ,同时也是对“交易论”的超越。从传播角度去认识 ,节目主持的互动意识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1 传受双重角色的互换 ,体现了传受双方的平等关系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双向交流传播 ,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  相似文献   

4.
以界面传播理念重新界定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界面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互动媒介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特点,以互动界面为依托展开的界面传播是网络媒介传播的特质。本文在探讨媒介界面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界面传播的内涵,提出界面传播的核心在于构建新型的传受关系的观点。在媒介受众充分占有媒介终端设备、可以方便灵活地借助界面行使参与权和表达权的媒介环境下,媒介经营者应该以界面传播的理念来促进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即使那些还没有将核心业务转移到数字互动媒介上的媒体,也应该利用互动界面的传播机制,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从而提高媒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新闻媒体商业化的伦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网络新闻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它具有传统新闻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优势,如传受关系的互动化、传受者身份的隐匿化、传播模式的小众化、传播手段的多媒体化、新闻发布的实时化、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受众分布的全球化等.  相似文献   

6.
公共汽车媒体的强制性传播作为一种强势传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受众提供有效信息,实现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但这种强制性的传播侵占了公共空间,使受众失去了自由选择及接收信息的权利,降低了信息传播及接收的有效性。开展对公共汽车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有助于促进公共汽车媒体强化受众本位思想,实现传受双方的平等互动传播。  相似文献   

7.
黄瑚 《新闻前哨》2014,(9):11-12
新闻教育如何顺应时代作出新的改革.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新闻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传统的新闻传播手段和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手段趋于融合.社会化媒体出现以及心理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传播和受众的关系,使得新闻传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记者、每一个人都是传者,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状况,传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新闻人才在今天已经不能满足媒介融合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何竞平 《东南传播》2021,(10):101-103
积极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能为坚定文化自信发挥重要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地域文化,可采取如下创新传播策略:在思路创新方面,传播主体应更多元与广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地域文化传播矩阵.在内容创新方面,地域文化传播内容应更贴近受众特点与需求,更具针对性.在媒体创新方面,应根据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媒体选择,并充分利用媒体发展红利,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的传播环境下,受众更愿意扮演具有协作性、互动性的角色,这在广播节目内容生产和节目样态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节目与受众间传受关系的形成,会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而也会决定节目的生命周期。构建起一种被受众认同的传受关系,使之能在这种关系中拥有意愿、观点的表达机会,获得经验的分享和需求的满足,并能透过媒体公共平台实现其对个体存在感的印证,最终达成受众高媒介黏性与媒体高效传播的实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者与受众之司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媒体的单向传播,而追求与媒体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在这种全民渴望表达的趋势下,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用真诚和热情为读者服务,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这方面,报纸的文体版、副刊版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的过程不仅是社会信息的传递过程,同时也总是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传受双方在围绕新闻报道进行信息的认知、交流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传递。共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发传媒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使情感互动与信息认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统一体。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饱含着真挚深邃情感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们习惯上把广播、电视、报纸认定为传统媒体。而把网络媒体说成是新媒体或者第四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信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当单一的传播形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频率、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媒体间的融合与互动就会应运而生。这其中受众的信息需求正是媒体在竞争形势下融合与互动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5.
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兴媒体的发展模糊了公共传播与私人传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之间的界限,本文基于这一问题,提出了新兴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实践和理论,并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公共传播在新兴媒体中实现的途径,即传受角色的颠覆性互动、多元化信息的公共传播和规范性应用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李晨 《青年记者》2017,(11):69-70
互联网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直线传播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传播模式升级到了循环模式.互联网媒体无疑将循环模式传播过程中的互动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互联网的多屏时代又升华了循环传播模式,主要体现为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角色互换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融媒体时代,为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提升网络新闻直播的竞争力,研究其内容与传播的优化策略。【方法】针对网络新闻直播的特点和融媒体环境下的原则,从内容、主播素质、影响力和受众互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结果】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内容,提高新闻主播的素质,增强网络新闻直播的影响力,增加受众互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结论】在融媒体时代,采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和高效机制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传播环境是必要的。通过优化网络新闻直播的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传播关系得以建构,传受双方主体间的互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广义上的电视互动即是指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双向互动,而更具体的电视互动是指借助新技术与新媒介而产生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让狭义的双向互动过程更加显化,电视互动的关键——受众反馈环节不仅越来越呈现出即时性的特点,而且日益成为众多电视节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互联网连接一切,包括人与人的连接(社交媒体)、人与物的连接(智能穿戴)、物与物的连接(物联网),信息的传播将越来越精细化,甚至能给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编上代码,连接到网络之中.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的连接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打破了旧有的媒体形态,取代了旧有的媒体连接方式.传统媒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载体,把内容传递给受众,在内容与受众之间,受众只能与内容实现单向度的连接,缺乏受众之间的相互连接.社交媒体的兴起,带来了裂变式的连接互动,这种互动过程本身就是传播过程,每一个节点都同时拥有接收和传播的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媒体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受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一个传播事件和信息中.《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指出,受众"感知-扩散-交互-决策-购买-体验-分享"的行为与路径更为开放、复杂,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能够建立更为紧密的双向互动、有效连接.社交化、互动性媒体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传媒消费者的这一特性. 在这种传播格局下,如何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