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慢点     
同学聚会,100多人,当日的青年都已是知天命的时候了,推杯换盏间,时光竞走出32年。有人念起一首诗,竟然是我写的,恍惚间,记得,那天,十九岁生日,在一个植树节的傍晚,在校园的小湖边,那个少女独享着美妙的时光,徐徐地低吟着自己青春的歌唱:人生的路上多么漫长,就这么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回头看那走过的路上,一路洒着多少幻想……感慨光阴的速度,竟唏嘘。对视彼此的白发,细数30年的欢聚寥寥,更感叹。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就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没有做好准备,匆忙间,就随波而去,起早贪黑,大肚便便、腰包鼓鼓,志得意满,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机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人类的阅读方式,是阅读介质的结果,是生产能力的折射,甲骨到纸张,莫不如此,书写到印刷,概莫能外.遥想当年,洛阳纸贵,凿壁借光,寄托着科举功名,囊萤照书,背负着锦绣前程.掩卷沉思,那是修身的历练,拥书入梦,那是远行的驿站.爱书痴书,那是华夏儿女内心的神圣,敬书畏书,那是中华民族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红墙绿瓦前的椅子,现代楼宇中的椅子,黄土高坡上的椅子,水乡田畈间的椅子,岭南宗祠内的椅子,一直到大海,到纽约,伦敦,到非洲草原,欧洲大地,放眼四海天下,遍是椅子,遍是凝神注目的无形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字面的魅力     
半夏 《出版广角》2015,(7):36-36
说起来,音译是最简单直截的翻译办法,但凡遇到无法对应的,都不妨如此处置,并且天赋一种舶来的玄妙。尤其当外来的新思想新理念涌入时,音译总会流行。诚然,习惯表意的汉语对直截转写的音译,一向是撑拒的,所以许多当初落地时的音译,后来大都渐渐被意译的形式所替代,起码也要加上意译的成分,即便是那些原本没有的事象,譬如,德谟克拉西→民主,赛因斯→民主,德律风→电话,盘尼西林→青霉素,梵哑铃/怀娥铃→小提琴,布尔乔亚→资产阶级,烟士披里纯→灵感。有趣的是,音译总是要受翻译者自身方音的影响,所以许多音译过来的词,用普通话念来,多有不合。譬如,恤(shirt),芝士(cheese),忌廉(cream),的士(taxi),引擎(engine),朱古力(chocolate),沙发(sofa),来复[枪](rifle)。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职业,叫“记者“,狂风暴雪里,向前,向前,采集寒风的讯息,体味雪花的温度,出现在行路艰辛的回乡游子面前,报告着最新的消息。有一种职业,叫“记者“,天塌地陷时,向前,向前,记录灾难降临的真实场景,守望生命消逝的苦痛悲伤,陪伴在历经劫难的废墟孤儿身边,传递着人间的温暖。  相似文献   

6.
云中人,路内著,刊载于《收获》2011年第3期,单行本即将出版。重现校园的铁锤杀手,精神分裂的咖啡馆女招待,被碎尸的家教女生,残酷逼供嫌犯的舍友,狡诈的斜眼少年,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工学院……这一切,环绕着波希米亚气质的男主角,分明是有关青春时期的残酷诉说与追索。路内在新作《云中人》里试图借助悬疑惊悚的外壳,做一次青春蹉跎与救赎的巡礼,可惜的是,他拿捏得未必准确,情节如流水般游走,不乏吸引与魅惑,却多处  相似文献   

7.
日本出版业的金色年华现在说起采已是昨日黄花,其实,屈指数来,也不过四五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是日本出版界发展的巅峰时代,那时,共有7000多家出版社,两万几千家书店,而像东贩、日贩这类负责书籍流通业务的大型中盘公司也有数十家,还有与出版相关的企业,如制稿公司、设计公司、核对公司等不下两千多家,印刷厂、制版厂、运输业、仓库业也跟进迅速发展,然而,在那个竞争和发展那么热闹的年代,谁会想到,形势会发生逆转,日本出版界突然进入了一场被小林一博称为"大崩坏"的风暴中,从1997年起,日本出版业界的营业额就连续四年大幅下降,大量的退书,每年约有一千家的书店停业倒闭,而发行商方面,许多大城市如东京、大阪的老店也都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大发行商日贩的营运出现严重的赤字.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受现实所迫,一家人骨肉分离:妈妈和姐姐回到苏联,爸爸和儿子留在中国。半个世纪后,世事巨变,当年的孩童已成为白发老人,但他对妈妈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渴望见到远在异国的生母,通过各种途径苦寻……一别55年后,命运的奇迹出现:在莫斯科,他见到了妈妈,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那一刻,63岁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  相似文献   

9.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从客观上讲,有历史的原因、有区位的原因,有观念的原因,有项目的原因,有资金的原因,有体制的原因,有人才的原因,有工作的原因。但改革水平不高,观念相对滞后,思想解放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思维激发不活,发展环境不优,工作华而不  相似文献   

10.
消费原则     
我同学的老公,是传说中的金领,年薪好几十万,在我们这个中等城市,算得上一成功人士了,然而却抠门得令人难以理解。比如,除了最热的那几天,我同学家不允许开空调,开了也会在她睡着后关掉,全然不管她被热醒时的咆哮。再比如,喝过的饮料瓶子一定要带回家攒起来卖掉,不能白白便宜抬荒者。防止随手扔掉的秘诀是,路上别喝完,留几口到家喝。然而,同学的老公出国旅游,给自己购置名表,给她买名包,一掷万金,眼睛都不带眨的。所以,她老公不是抠门,只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对学科馆员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三三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04-106
从两个方面论述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网络环境下学科馆员不仅充当着联络馆员、咨询馆员和采访馆员的 角色,他们同时还以学科研究员的身份研究新形势下学科的变化趋势。另外,认为学科馆员的建设不仅需要学科馆员提高自身的素质, 改变服务理念,国家也应采取相应的运行模式来促进学科馆员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浅谈嵌入式学科馆员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嵌入式学科馆员的概念引入国内时间不长,但给学科馆员制度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变革,并引发了图书馆界的思考和重视。本文介绍了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嵌入式学科馆员的建设予以展望,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人员管理中存在着人员配置模式不合理、人才流失与浪费严重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图书馆效益体现、管理和人员素质等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合理配置与使用、科学选人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努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专业"的概念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了专业素质在从事图书馆职业、完成图书馆使命、履行图书馆内部管理职责和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加强图书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目前馆员队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实现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员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其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加强馆员培训,提高馆员素质,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高。在分析目前图书馆员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图书馆员培训。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国和美国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情况,并对中美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国和美国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情况,并对中美图书馆学科馆员素质标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广州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帅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99-103
通过使用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调查问卷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测量,并检测职业倦怠和一些特定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员经历着中度的情绪衰竭以及低度水平的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整体来说职业倦怠水平较低。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的倦怠程度有所区别;从事对内业务的高校图书馆员的倦怠程度要高于其它馆员;接触读者能降低图书馆员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上的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9.
嵌入式馆员——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嵌入式馆员的提出和几种表现形式进行了介绍,将传统学科馆员与嵌入式馆员进行了比较,指出嵌入式馆员是高校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Building partnerships with faculty can be a challenging process for embedded librarians. After defining the essential role of an embedded librarian, this article chronicles the systematic process of how an embedded librarian built a partnership with a faculty member from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at a four-year institution. The collaborators created a two-year pilot program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o a required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article shares lessons learned about what worked and what did not as they moved through the planning, application, and assessment phases. Their collaboration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meaningful changes in the course based on what they learned from students about their anxieties regard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