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正在迅速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媒体舆论的民意性、隐匿性和互动性特点的影响下,网络媒体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了一种“共振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网络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良性的循环也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合理地引导与规划“共振机制”,使其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是一个结构性整体,它具有主导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征。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通过政府、网络媒体与网民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突发事件是高校中非常常见的事情。本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策略展开了细致的阐述,首先分析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了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促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在高校突发事件中产生的负面效应日趋明显,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从传播学和舆论学角度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且呈现出与传统媒介不同的特征,这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预防监控、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能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球风险社会到来和突发事件高发之现状,如何通过提高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来辅助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学者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征就成为有效推进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研究的第一步。选取近年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结合新闻传播学的规律,可以概括出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谣言四起”、“群体极化”、“蝴蝶效应”等五大特征,为进一步拓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思路提供借鉴,为提高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面对突发事件时,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对措施,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大学生的情绪波动。因此,高校开展有效的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十分重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庞大的网络圈群空间,如何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舆论引领者队伍,承担起,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责任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网络圈群中的大学生用户画像分析为基础,分析舆论引领者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现阶段舆论引领者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从四个方面构建网络圈群中大学生舆论引领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中国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从当今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谈起,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对新媒体影响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构提出若干建议.以加强政府运用新媒体管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后真相”时代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媒体形态演进的产物,其主要特征为情感煽动下的舆论能够代替客观真相和逻辑。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参与呈现出被感性情绪操控的新特征。这一发展趋势严重破坏了网络舆论生态的稳定性,给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应结合时代特性,聚合政府、媒体、高校等主导力量共同承担起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责任,创建政府、媒体和高校相统一的一体化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相似文献   

9.
地方网络媒体在当前舆论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舆论引导现状并不容乐观.加强地方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必须掌握网络的特点,突出地域优势,拓宽地方信息源渠道,掌握舆论主动权,注重舆论引导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是一种社会常态.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较为单一,更多的是借助于行政权力影响媒体报道,进而控制社会舆论.随着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新媒体的出现,突发事件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渠道之多、传播范围之广,是人际传播和其他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在这种环境下,无疑给地方政府在引导突发事件时形成了挑战.围绕新媒体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正确、及时、高效地引导舆论、化解矛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