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2.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3.
皇帝与黄帝     
“皇帝”本是我国古时对前代帝王的尊称。《书·吕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诗·大雅·皇矣》:“黄矣上帝,临下有赫。”毛传:“皇,大。”“皇帝”就是“大帝”。“皇”由“大”引申指天,又进一步引申指君王、帝王。《诗·周颂·酌》:“于昭于天,皇以间之。”郑玄笺:“皇,君也。”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皇帝”又可作为“三皇五帝”的简称。《庄子·齐物论》:“是皇帝之所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4.
宋词用典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现,驱遣自如,不见痕迹;用事而不为事所用,委曲深致,言简意赅。姜夔便是用典的高手,下面以《扬州慢》为例,作简要分析。1.序①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维扬即为扬州,《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后人截取“维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中的“氓”是什么人?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称为“氓”呢?对这个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分歧较大.《说文解字》:“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许慎认为“氓”是个形声字,指的是“民”.《辞源》:流亡之民.《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把“氓”看作是流亡之民.  相似文献   

6.
<正> 《静居绪言》刊于郭绍虞先生主编之《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先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平生搜集清人诗话不遗余力,而朋辈中复有以孤本、抄本见贻者,故收藏较为完备”(《清诗话续编·前言》),而《静居绪言》即是“未刊稿本”(《清诗话续编·校点说明》)而首次于《清诗话续编》中公诸于世的,确实弥足珍贵。此书作者“阙名”,据其于《清诗话续编》中排列顺序看,郭先生当视之为乾、嘉年间著作,并  相似文献   

7.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8.
“缩酒”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缩酒”又名“缩酌”。《礼记·郊特牲》:“缩酌用茅,明酌也。”关于“缩酒”,旧时有两解。 1.沃酒说。郑兴《周礼·天官·甸师注》:“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注》也赞成此说:“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  相似文献   

9.
莫,《说文》云“日且冥也。”为“暮”之本字,与“杳”“夕”义同。后因语音通假借为表“无”“勿”等义。尔后,为了表意的清楚,在“莫”字基础上加形符“日”而另造一个“暮”字表示其本义。由此,“莫”便孳生出“暮”“莫”两个字各表其义。自从“莫”字从其本义中分化出来后,人们对它的词性认识颇不一致,归纳之有三种意见:(一)莫为禁止之辞,与”勿”同。清·谢鼎卿《虚字阐义》卷二和王鸣昌《辩字诀》均持此说。清·刘淇《助字辨略》厘析  相似文献   

10.
“解舍”乃先秦常语,其词屡见诸子。《管子·五辅》:“上弥残苛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商君书·垦令》:“均出余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  相似文献   

11.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12.
释冥(力女)     
卜辞有“(?)”字,余释为冥。有“(?)”字,余谓《说文·丸部》有(?)字,即“(?)”之讹。卜辞言冥、言(?),恒连文而不单见,其上文必言妇某。其首见于经典中者,字作黾勉。《诗·邶风·谷风》:“黾勉同心”;又“黾勉求之”;《小雅·十月》:“黾勉从事”;《云汉》:“勉黾畏去”。在《诗》三百篇中凡四见,而毛《传》郑《笺》俱匮确释。而黾勉语转字变为(?)俛:《文选·陆士衡文赋》:  相似文献   

13.
夏天的别称     
朱明《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句。朱夏《尔雅·释天》以“夏为朱明”或“长赢”,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晋傅咸《舜华赋》云:“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相似文献   

14.
古代有关官职任免升迁的用语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官,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遗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人被征召为官吏称之“辟”.汉蔡邕《郭有道碑文序》:“群公休之,遂辟司徒掾.《后汉书·黄宪传》;”宪初举孝廉,又辟公府,”也称之为”辟召”.《后汉书·郑均传》:“常称病家庭,不应州郡辟召.”征召引进官吏也称之为”辟引”.《梁书·杨公则传》:“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任人为官也称之为“命”.《左传·襄公  相似文献   

15.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16.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注家多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释之,意真有其硕大无朋之长蛇矣,盖误。象,古书言为舜第。《孟子·万章》:“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朱熹《集注》:“庳,音鼻。”鼻正为动物象的特征,故《路史·发挥五·辨帝舜冢·往》引《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乃象冢也。”舜,即帝俊,即帝喾,原意为太阳。而太阳内之“踆乌”(三足乌)即其化身。舜、象皆为氏族图腾。即鸟图腾族  相似文献   

17.
会稽一词,出自多本先秦古籍,《管子·封禅篇》禹封太山,禅会稽”;《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国语·鲁语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先秦古籍提到的与禹有关的古会稽山到底在哪里?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直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九州,又称“九围”、“九牧”、“九垓”、“九原”、“九域”、“九野”、“九有”、“九囿”等。如:《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亦作“九囿”。《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裁)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文解字》段注:“凡分别区城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为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后汉书·冯衍  相似文献   

19.
春秋笔法谈     
请看《辞海》“春秋笔法”条目: 古代学者以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所谓““笔则笔,削则削”,意思是“该记载的一定记载,不该记载的一定删除”,是说孔子写《春秋》的刚正不阿、严肃认真的态度.这里既未属意“春秋笔法”的特点,也未谈及“春秋笔法”的使用。《辞海》条目中所界定的“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云云,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范畴,其外延过分宽泛,令人无所适从。因为这样的文字可以说俯拾皆是,但俯拾皆是的并非都是“春秋笔法”,它淹没了这种笔法固有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道路指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这个词出现较早。《周礼·夏官》:“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古代表示“道路”的词常见的有: 《说文》:“道,所行道也。”徐承庆注:“道,人所行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本义是道路。《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