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台湾相关部门委托推行的《2004年图书出版产业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2004报告)日前正式出版,此报告针对台湾图书出版业进行了相关调查.笔者除了解读台湾出版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可能的发展趋势之外,也提出可供大陆同行参考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吉路 《北京档案》2007,(3):48-48
台湾出版业者进大陆是相当早的,大概自1980年代后期,组团参加北京国际书展起.那时,我们也接待过台湾出版商、组织过京台出版社长座谈.十八年后的现在,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记载,台湾是大陆图书版权的最大输出地;另据台湾的<2005年图书出版年鉴>记载,仅2004年就购入大陆版权516种(占出版总数的35.7%),引进大陆版权的业者也占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3.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4.
转眼二十几个年头过去了,两岸出版经历了从陌生摸索,到如今亲如兄弟姊妹情谊的漫漫长路。如今,两岸传统书市正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需要齐心合作,共同面对出版变局。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5.
黄荣华 《出版参考》2015,(20):24-26
2004年,台湾业者争论出版进入完全大崩坏;2006年,台湾出版产值为580多亿元台币;2014年,台湾出版产值只剩下280多亿元台币,但这还不是最惨的;2015年1-3月,台湾出版产值比去年同期衰退了30%以上.这些数字令台湾出版业者惊心动魄.从各地的数据来看,大都没有像台湾衰退得如此严重,而台湾出版业者原以为数字出版能够填补失去的业绩,却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去甚远.根据笔者的调查,台湾数字出版繁体字书的产值,大约在5亿元台币以下,占出版产值不到2%,同欧美动辄40%产值的状况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1986年台湾图书暨有声出版品展览”于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4日在台北举办。据台湾报纸报道,这是历年来台湾最大规模的一次出版品展览,共展出图书4万余册,有423家出版业者参加;有声出  相似文献   

7.
六、少儿出版业少儿出版不仅是台湾出版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也是光复后,台湾中文图书出版业的开端。自游弥坚创办东方出版社,接收日本人的新高堂书店,在重庆南路开张营业起,到今天拥有近百家以出版少儿图书为主的出版社,台湾的少儿出版已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台湾的少儿出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与竞争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众多出版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出版人在积极探索一条整合海峡两岸出版资源、实现持续成长的合作模式。为了加强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相关图书出版公司进一步开展图书出版业务以及图书版权引进等实质性合作计划的完成,受其邀请,本人于2006年6月26日至7月5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此次访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海峡两岸出版业的合作空间及互动还有潜力可挖。一、台湾出版业对中文出版市场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大陆与台湾是世界中文出版的两大基地,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台湾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台湾出版事业管理部门表示,出版业界有产品单纯、图书条码普及的优点,故推动出版业电子交换标准将会相当顺利。台湾“新闻局”将在7月份找示范图书出版业者,进行先导系统测试,为利用现有电脑网络开办购书服务业务。台湾“视讯网络开发应用协会”负责人指出,图书出版业者可以利用“财政部”的金融IC卡,以及“交通部”数据通信联网网络等,使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购书、选书,以最小的成本,开创图书出版业的又一商机。 利用图书出版电子文件交换网络的最大好处,是未来消费者可以利用书香资料库,查询到数千种近期新书资料,包括开本、页数、作者、价格及作  相似文献   

10.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和图书版权贸易总面貌 本刊记者徐雨报道: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最近对台湾图书出版业市场进行了调查。他们采取大规模抽样调查和收集资讯的方法,同时还采访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出版社。 在台湾登记有案的出版社,大大小小共计5400多家,但现在还营业的约有1534家。调查材料指出,1996年台湾出版图书22000种。其中新版占75.8%,再版占24.6%,改版占3.6%。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出版业呈现着一种艰困中稍有起色的状况.总的出书量有所上升。出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图书有所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图书出版面有了新的开拓。如咨询类、农艺类、旅游类、桥牌类、球类和茶艺类等专门出版社和图书,比往年有较多的发展。它们在台湾的出版业巾,形成了不容忽视的独占一方的局面。台湾目前的出版技术,基本上仍然依靠人工机械为主,但是也开始从海外引进了“电脑编书技术”。比如光复书局和百科文化书社两家采用“电脑排版打字”新技术,一天可打一万至两万字。  相似文献   

12.
丁园园 《出版参考》2016,(10):31-34
2016年2月台湾图书馆发布了《“滑世代”后的新书出版样貌——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现况及其趋势分析》,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图书出版10年来首度跌破4万种,创下10年来最低;电子书出版虽增长31%,但在整个图书出版业中的比重非常低,“滑世代”的来临并未让电子书出版成为主流.调查显示,中国台湾地区每人每年平均阅读2本书,远低于韩国10.8本、法国10本、日本8.4本.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应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的邀请,赴台湾与台湾的出版发行业同仁进行了研讨、交流活动,并参观了台湾出版发行业较具代表性的连锁书店及物流基地、出版公司、报业集团。同为中国人,台湾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现状对大陆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一、台湾的出版物流基地、发行公司和书店从行业的总体情况看,台湾出版业无论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出版、发行中如营销策划、图书装帧、物流配送等环节都高于大陆平均发展水准,无论是出版社、连锁书店还是图书物流配送公司,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的经验。中国时报1950年成立,是台湾同行业中第一家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确实面临了许多在营销上的问题,尤其是2004年,台湾的新书品种已经超过了5万种;要让新书能在市场上顺利流通,传统的营销方法已经完全无法应付大量新书出版的压力;营销的力量来自哪里?整合性营销是未来图书出版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台湾出版史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说其重要,最主要的是因其特殊的历史与地位所致。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50年;光复后不久,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台湾又开始实施与祖国大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两个因素,使得台湾出版业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呈现出了诸多与大陆出版业完全不同的特色。同时,台湾又是现今中国出版业少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1998年底,台湾有图书出版社6380家、杂志社5884家、有声出版社1939家、报社360家、通讯社238家(台湾《1999年出版年鉴》)。…  相似文献   

16.
业界动向     
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宣布成立由台湾52家出版业者与电信业者、通讯服务业者以及图书馆共同筹组的"台湾数字出版联盟",7月7日成立。这是当地出版业者首度与科技及通讯业者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图书推销●杨林青台湾四周环海,面积不大,岛上出版业最大的障碍是销售空间狭窄,购买力有限。然而几十年来全岛出版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显示出台湾出版业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长时期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出版机构和书店三方在图书推销上相互...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向     
台湾图书读者少竞争强业者苦台湾业者指出,台湾图书出版量太多,50%的书销不出去,纸价又上涨,消费者买书意愿又下降,形成出版业者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台湾出版业产值一年达到580亿元新台币,全台出版社多达6000多家,但实际一年出书四本以上的不过900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陆出版产业的改革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政策上的松绑幅度也很大.大陆的出版产业界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业者,也无不卯足了全力,积极寻求外资同业的投入与合作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人愿,且不谈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出版大国有多少出版业者进入大陆投资,单就台湾的出版业而言,多达七八千家的出版业者当中,也并没有多少家、多少资金投入大陆图书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20.
图书利润是所有出版商关心的主要问题.图书退货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出版商的盈利,因而美国出版公司试图采取一些试探性的措施修改这一政策,可是零售商却不接受这些修改.在1995到2004年间,成人类精装书的退货率一直徘徊在33%左右,大众类平装书的退货率大体上超过了42%,在2001年达到了45.2%.其他类别图书的退货率大多在20%左右.除了替代产品与服务危及到了美国传统出版业外,以下三个因素对美国出版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