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管文锦 《师道》2005,(1):59-59
音乐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孩子们都哄笑起来。“怎么回事?”我怒不可遏,一个小男生怯怯地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组织教学,创设环境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音剪辑,请大家仔细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声音。(播放录音剪辑)生:我听到了自行车的铃声、汽车喇叭的声音、救护车的声音,还有其他许多嘈杂的声音。师:你听得真仔细。谁能来模仿一下这些车的声音?(分别请3位学生模仿自行车、汽车、救护车的声音,教师进行随机评价)设计思路:注重实践和感性体验,让学生探索声音、模仿声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师:大家听了录音,你想到了怎样一种情境呢?生:我想到了早晨爸爸妈妈送我到学校时,马路上车水马龙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学生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应极具魅力,使学生爱听。例如:有一天,下起了小雨,张老师不紧不慢地走在马路上,就像不知道下雨一样,有个学生匆匆来到他身边说:“张老师,下雨啦,还不快走!”“噢,没关系!我是大雨当小雨,小雨当没雨,没雨一天当两天过啦!”老师幽默的语言逗笑了学生,肯定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小学生又善于模仿,老师的语言风格也自然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  相似文献   

4.
王飞 《广东教育》2006,(5):57-58
一、探究性学习的操作步骤1!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了问题,学习才有动力和创造性。如我提问:“你能用自制的乐器模仿雨声、风声、雷电声、流水声、鸟叫声吗?”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音响进行探究,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教师提问教师提问的策略有两种,一是直接提出问题,如在进行节奏学习时,我直接提出:“你能从学过的歌曲中归纳出节奏类型吗?你能归纳出几种节奏类型?”二是通过创设一种情景诱发学生兴趣后引出问题,如在第一册《音的高低》教学中,我先让一位同学吹肥皂泡,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1.寻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声音。2.认识几种打击乐器。3.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4.听听我创造的声音、“一个雨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年级下册“练习4”教学片断:师:(出示森林布景图)今天,大森林里要开动物音乐会。听,是谁在唱歌?(响起小动物的叫声。)生:小鸡在“叽———叽———叽”地唱。生:“咕———咕———咕”是鸽子在唱。生:“喵———喵———喵”,小猫在高兴地唱歌。生:青蛙在“呱———呱———呱”地唱。师:这些小动物刚“表演”完,他们的声音多有趣!别急,后面还有小动物要“表演”,你想听谁的?生:我想听小蜜蜂唱。(教师播放声音,出示拟声词嗡———嗡———嗡。学生把自己想听的争先恐后地说出,教师让学生模仿唱。)师:小动物的声音真有趣,这些表示…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建构,如何让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下面结合《雨点》一课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激发阅读的欲望(师出示一个水滴的画面并播放《小雨沙沙》这首歌,接着请学生讨论)师:你听到的这首歌中唱了什么?生:歌中唱天在下雨了。师:(播放雨声,并手指画面)小雨沙沙响,小雨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2 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汇报课。面对不熟悉的学生要上好一堂作文示范课 ,着实让我思量了好几天。最后决定 :从写作的关键———材料入手 ,找到了“米” ,还难得倒“巧妇”吗 ?  上课了 ,陌生的学生用紧张、极不自然的目光盯着我。我则轻松、自如地说 :“同学们 ,你们听到将与老师共同学习一节课时 ,心里是怎么想的 ?能坦诚告诉老师吗 ?”  “很紧张 !”一位胆子较大的同学喊了起来。紧接着———  “感到荣幸。我认为我们班一定是最好的班级。”  “我想 ,来上课的老师一定特棒 ,否则……”  教室里像炸开的锅。同…  相似文献   

9.
雨中的操场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戴着耳机,《雨中的操场》前奏响起,好像满世界都是夹杂着小雨的扣人心弦的声音。这几乎立刻勾起了小时候在操场上和一群朋友雨中狂跑的回忆,回忆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重现心头,真有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感。  相似文献   

10.
上课的音乐响了,看到孩子们高兴地做着各种动作有节奏地走进音乐室,我感到孩子们是很喜欢上音乐课的,他们一定能以积极的状态上课。今天我要教的是第二课《粉刷匠》。像以往一样,我用情景对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前有个外国的小朋友,他是一个快乐的粉刷匠。今天,让我们也来当个快乐的粉刷匠,好吗?”孩子们大声地回答:“好!”按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粉刷匠》,并能用动作表现这首歌。于是,我范唱后,就按照一般歌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拍读歌曲节奏———学习歌谱———学习歌词———跟伴奏合唱———跟录…  相似文献   

11.
〔教例〕二年级《雷雨》(人教版第四册 )课后练习题 :读下面的句子 ,再用带点的词语说句子。雷声渐渐地小了 ,雨声也渐渐地小了。第一步 领会词意(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一阵雷雨声 )师 :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 :我听到了雷声和雨声。生 :我听到了雷声和雨声慢慢地变小了。师 :雷声和雨声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变小的过程就叫———生 :(齐答 )渐渐地。师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 :雷声渐渐地小了 ,雨声也渐渐地小了。师 :能不能给句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 ,但意思不变 ?生 :渐渐地 ,雷声小了 ,雨声也小了。〔评析〕“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  相似文献   

12.
一、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师 :你们仔细听 ,听到了什么声音 ?(播放电脑课件 )生 :听到了海浪声。生 :听到了火车声。生 :听到了鸟鸣声。二、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师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们拿的物品、玩具能发声吗 ?你们可以试一试 ,在小组内先听听 ,然后到其他组给别的小朋友听听。 (学生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生 :(学生下来活动 )你听听我玩具发出的声音。师 :你们的物品、玩具发出的声音真好听 ,你们能为歌曲伴奏吗 ?弹奏《假如幸福的话发出声音吧》。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用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气氛活跃 ,孩子们都高兴地笑了 ,培…  相似文献   

13.
MON下雨了适合年龄:2-3岁下雨天也有可以玩的游戏,可以让宝宝说一说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然后可以用小鼓和沙蛋来表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摇摇沙蛋就是小雨的声音,敲敲小鼓是大雨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教学则是进行音乐美育的常规途径之一。然而 ,在有些学校的音乐课堂上 ,学生还在拼命地“喊唱” ,老师也要求学生一味模仿成年人的声音 ,以声音宏亮、唱得带劲为最佳歌唱方法。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评价 :“这堂课上得不错 ,学生们都很卖力 ,连嗓子都唱哑了。”殊不知 ,这样的教学已从根本上失去了音乐美的教育 ,不仅偏离了音乐教育的方向 ,甚至扼杀了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那么 ,在歌曲教学中应该怎样体现音乐美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表现音色美完成这一任务 ,首先要让儿童掌握正确…  相似文献   

15.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优秀课评选活动。课后,笔者在同部分听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教得不错,可惜学生配合得不好。”言下之意是课上得不好是因为学生不会“配合”,并非教师教得不好。这就奇怪了,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罢了,怎么会冒出学生配合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6.
我曾执教过《海底世界》的公开课。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讲海底的声音)时,有两个男生在下面讲起话来,我轻轻地走了过去,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有些紧张起来。课堂上便出现了下面的一幕:我:“你们俩刚才在说什么?能告诉老师吗?”学生似乎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作声。我:“你们是不是在下面模仿海底动物的声音?”这一段讲了海底的动物能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学生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我:…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孩子看到树木秃了,便对妈妈说:“树叶回家睡觉了.“妈妈却说:“不对,树叶是落在了地上.“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学生用“想“字造句,一个学生说:“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多美的句子!可是老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花开怎么会有声音?一位教低年级的教师让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等等,教师听了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采茶     
一阵阵欢笑声传来,送过一缕缕清香。那是什么?对了,茶叶的清香。远远的,就看见一片绿海,波浪翻滚,仿佛听到了“哗———哗———”的浪花起伏的声音。我的心也随之荡漾起来。进入茶场,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茶树……不待老师说完,大家的好奇心来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启发。自主想象 利用多种形式.把抽象的音乐教学变为形象的场面和景致描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感知情趣,欣赏景致,了解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在听歌曲过程中想一想“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并进一步拓展思路讲一讲小雨落在地上和种子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又如:学习《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曲,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外种小树,小树渐渐地成长,最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你们是小树会想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的办公室,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我天天都在讲,你为什么不听话呢?”是学生听不懂,还是不愿听,抑或是充耳不闻呢?让我们先剖析一下“话”与“不听”的内容吧。一、“话”——老师的主观意愿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已形成了“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