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优势学科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基,优势学科培育是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型的关键。文章重点分析了优势学科的内涵、优势学科培育的必要性以及优势学科培育的基本途径,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学科方向等方面指出优势学科培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地方特色、科研特色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培育学科特色的基本途径;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考评机制是学科特色培育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模式缺陷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科建设模式问题是大学学科建设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学学科的建设成效。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模式中存在着主体学科缺失、主干学科薄弱、支撑学科单一、特色学科趋同、学科体系不和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夯实主体学科、建设主干学科、扶植支撑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协调学科体系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科特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文化特色是学科的主要特色。学科是大学学科文化特色的载体,学术群体是大学学科文化特色的主体,知识是大学学科文化特色的本原。大学学科文化特色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学科信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依赖于大学的理念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培育学科特色是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具有其基本规律和多种途径选择;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学科团队建设以及创新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考评机制是学科特色培育的争件保障。  相似文献   

6.
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认清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协调结构布局,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方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着办学定位迷失、学科间的失衡、学科与专业脱节、学科的带动作用有限等困境。地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具有共同的规律.以宁波大学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条件保障,从实践层面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五所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发展:实证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证分析的视角,从定量到定性,对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及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5所研究型理工科大学最新的学科发展状况及战略进行了梳理与剖析,凝练出美国研究型理工科大学学科发展的特性:学科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及培育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以进一步促进学科优势的发展。这对当前我国研究型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发展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培育是凸显校园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要坚持提炼核心理念,体现大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依托学科优势,体现学校特色;注重扬长避短,体现传承与发展的原则。要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培育路径,使校园文化品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对地域性综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性大学的办学特色不只体现在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还体现在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上。中国百年左右历史的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办学历史短的地方性大学应该积极地从地域文化精神中去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创建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大学特色文化的培育应该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远教师培训有效性若干问题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农远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有效性,应以绩效观念为基础,将绩效管理而不是绩效评估贯穿项目始终;将绩效管理过程模式和绩效技术过程模式、六西格玛法的理念整合,提高项目系统绩效;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农远工程教师培训项目得以延续,促进项目系统绩效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农业类电视节目的独特优势能够满足农村留守妇女因角色转换而产生的对科技知识的新需求,但它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传播者要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创办她们喜欢的节目;健全电视网络,提高农业节目的到达率;提升节目主持人及制播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的关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教师培养的有效性,美国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的关键因素包括:以本州州政府的专业认定标准和教师标准为基本依据;大学的学术评价与奖励制度需要重新理解和重视教师教育;需要以积极的教学观和教师观统领整个教师培养过程;教师教育课程应该体现整合性与关联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教育者应该重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培养教师。  相似文献   

14.
Community colleges educate a diverse group of students. Effective first-year programs should focus on a variety of interventions that improv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Students have academic,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during their community college experience. First-year orientation programs should help students adap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give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establishing first-year programs, and identifies the components t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first-year programs.  相似文献   

15.
要做好法制节目,记者需具备多方面的意识和必备的素质,首先应该具备法律意识,到位而不越位,在角色定位上也要做到公正、中立、客观、全面。与此同时,还应具备导向意识、现场意识,在记者及节目采编上也要广涵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使法制节目从约束人到教化人、培育人的方向转变,从而整体提升电视媒介及记者正确引导大众、同化社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广播电视节目交易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现有广播电视节目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从节目交易标准、交易场所的设定、交易中避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加以完善,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需求为辅的广播电视节目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表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应重构政府、大学和市场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在专业设置中的宏观调控功能,大学则应依法发挥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存在更多的发展风险。国外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发展促进项目有较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从项目对象来划分,目前国外的项目包括针对儿童的项目、针对父母的项目、针对两代人的项目、生态学导向的项目四种类型。我国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明确社会经济地位不利儿童的界定标准,增强干预项目的生态化程度,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考虑本土适宜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question of accreditation has been quite controversial in higher education. Some consider accreditation as a necessary “evil” while others reject it outright. It is a process designed to promote quality assurance and improvement in institutions and programs, yet one mired in various issues. While accreditation is controversial in a number of respects, the major focus of accrediting bodies should be the review of applied professional programs at both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levels that are grounded i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licensure. Basic science programs such as movement,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accreditation review and subject only to external review by experts within the field of kinesiology. Furthermore, amongst other factors, the association of kinesiology programs with agencies that promote the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s that lack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ertifi cation, or licensure should be rejected. Accreditation is here to stay, but how well it serves the academy remains debatable.  相似文献   

20.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HPT) is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ield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IDT), and many IDT graduate programs now offer training in HPT to their students. However, some IDT programs may be struggling with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should incorporat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HPT into their courses. To provide some determination of which specific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in HPT graduates of IDT programs should have, an online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24 IDT faculty members and 45 members of local chap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Respondents rated the importance of HPT competencies for graduates of IDT programs. Results suggest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nclusion of HPT concepts in the curricula of IDT graduate programs.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IDT graduate programs, as well as for distinguishing HPT as a field of specialization separate from ID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