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以“五柳先生”自寓。文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出了他读书的态度与心得。对于这句话的意义,一般人的理解认为,这是诗人说他读书时但观大意,不像经生那样死抠字句。冯钝吟《杂录》曰:“陶公读书,止观大意,  相似文献   

2.
对“从起源中理解事物,就是从本质上理解事物”这句话,历史观察者特别有会心之感。古代制度的研究者亦然。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过各种等级样式,它们不但功能、性质不同,其名目也不相同,或称“爵”,或称“秩”,或称“品”。  相似文献   

3.
好多人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是一件乐事。是苦是乐,关键在于你怎么读。孔子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真正学习的人,是为了使自己得到充实和发展;如今太多的人学习,不是为了自身的提高,而是为了对付别  相似文献   

4.
爱的内涵是方方面面的。不同的世界观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比较下面三位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职业男性名人的观点,我们能够得出“我爱女人”这句话的精髓。孙中山的“三爱”日本友人犬养毅在孙中山谈及他的“三爱”时问道:“您最爱什么?”孙中山回答:“革命!...  相似文献   

5.
书女之路     
沈睿 《中国文化》2013,(1):190-196
回望开垦花园的母亲们 “书女”在我的理解里有两层意义:读书的女人和写书的女人。  相似文献   

6.
马强 《华夏文化》2011,(3):55-57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则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这句话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论语》中的“器”一共出现过六次,历史上各家对“器”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7.
姑娘为什么对小伙子不理解杨殿蓉许多姑娘以为和小伙子发展一种长期的、亲密的并且相互负责的关系并非难事,当然,这个小伙子必须是个正人君子。而事实恰恰相反,与小伙子们打交道是极其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姑娘们所说的“关系”一词是什么意思。比如,一个...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07-307
4月23日,古美路街道图书馆在“世界读书日”举办了“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活动。该馆工作人员收集了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正式命名;刊登了温总理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杨雪 《寻根》2011,(4):41-47
人们在日常的交谈中戏称某人死亡时常说:“某某翘辫子了!”“翘辫子”一词单从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辫子向上竖起”。但是在口语中使用时我们并没有用到这个含义,而是用来表达带有贬义色彩的“死亡”义。其“死亡”义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退休制度□钟兴永“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韩愈《复志赋序》:“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何谓退休?依古代而言,即是辞官于朝,退闲于家,颐养晚年之意。中国古代的退休仅限于官吏,常见...  相似文献   

11.
淮茗 《寻根》2003,(3):104-105
“上海的历史应当用洋泾浜英语来写”,这是上个世纪初一位混迹上海滩的外国记者面对这座东方现代都市的感叹。时至今日,这句话听来颇有些惊人,自然更多的还是隔膜,那些在延安东路上来来往往、衣着笔挺、能说一口纯正英语的上海人或游客们已未必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当然,他们也未必知道,在他们的脚下,曾经流淌着一条小河。这条被称作洋泾浜的小河及其本身的奇特风景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为历史深处的记忆,但是倘若要考察上海乃至中国近百年来的沧桑变迁或现代之旅,还得从这条已经消失的小河说起。想想也真是一个奇迹,够那些爱发思古之情的…  相似文献   

12.
“官子”是一个重要的围棋术语。懂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的实战进程共分为三个步骤:布局、中盘、官子。“官子”又称为“收官”,前者系名词,后者系动词。“收官”一词在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不低,主要用于“收官之战”这一固定词组中,意为“最后的战斗”;但“官子”一词仅见于围棋报刊书籍。  相似文献   

13.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治百病。”这些格言深深地告诉我们读书有百益而无一害。读书能使我们的精神更加富有,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翠绿。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华夏文化》2023,(3):31-36
<正>《考工记》中对“夏后氏世室”的描述有着具体的规格与尺寸,历史上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过深入的解读和复原,然而其结果却是莫衷一是,聚讼纷纭,其中以郑玄、俞樾和孔广森的理解最具代表性。郑玄等三人的解释虽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明堂”一词,通过对明堂一词的分析,可推断出世室是明堂的初期形式之一。同时结合现有的考古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夏后氏世室的真实情况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5.
第10届上海读书节从7月3日~12月10日为期5个月。本届读书节主题是“读书,让生活更美好”。读书节设有“阅读世博,畅想未来”上海职工学双语系列活动、“知识照亮人生,读书铸就辉煌——30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世博网上行,书香飘e坊”上海青工网上读书活动巡礼、“交流好书,节约资源”上海市民换书周活动、“同享知识,共建和谐”创建职工书屋活动、上海社区读书活动特色成果展示、“读书&#183;谋生&#183;创业”上海外来建设者读书论坛等18项大型活动。本次读书节向全社会发出《伸出援手,情系灾区——为都江堰市民捐书》的倡议。  相似文献   

16.
彬子 《世界文化》2009,(3):37-37
专门从事管理战略和经营开发研究的西尼尔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越南年轻人厌恶读书、远离文字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一调查结果是在最近举办的大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披露的。在以20~30岁年龄段的公司职员和学生为对象而进行的有关读书习惯和读书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受访者表示“1年内没有读过书”,98%的回答“一周内没有读过书”,70%的表示“除了学习外没有看过其他参考书”,10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对诗词不感兴趣”。此外,表示阅读本专业以外书籍的受访者仅为12%。  相似文献   

17.
刘汉忠 《寻根》2024,(1):88-92
<正>“道院”一词通常理解为道士所居之处,《辞海》“道院”仅有一项释义:“道院,道士所住的院宇。规模比一般宫观稍小。”(第7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宋王周《道院》诗:“白日人稀到,帘垂道院深。雨苔生古壁,雪雀聚寒林。忘虑凭三乐,消闲信五禽。谁知是官府,烟缕满炉沈。”诗人笔下的“道院”居然修建在“谁知是官府”之地,这会是“道士所住的院宇”吗?宋代修建在郡治(府治)、  相似文献   

18.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沈伯俊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经过研究,我认为,对"三国文化"这一概念可以作三个层次的理解和诠释。一第一...  相似文献   

19.
赵建永 《中国文化》2014,(2):203-211
汤一介先生是我国着名哲学史家、教育家和国学泰斗。汤先生祖籍湖北黄梅,1927年出生于父亲汤用彤先生任教南开大学的天津。按照族谱排序,他属“一”字辈。汤家乃读书世家,汤用彤先生希望儿子一生读书做学问,传承汤氏家族视读书为本分的家风,遂取“一介书生”之义而命名“一介”。  相似文献   

20.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基石在师德。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高校教师如何实现“明德”、“亲民”从而“止于至善”呢?这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