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葛松 《军事记者》2012,(1):48-49
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胜任本职,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各种不同手法表现新闻的能力。特别是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反映新闻事件、表这新闻主题。刊登于2011年4月2日《火箭兵报》三版头条位置的《坑道走来俩博士》一稿,就是因为善于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具体事件反映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新闻主题.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在报社月评中被评为优质稿。4月7日,稿件被《解放军报》的“军壤视界”专版转载。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发生的"纸包子"假新闻事件,在全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也引起了受众对假新闻问题的深刻关注。《解放军报》对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一直非常重视,在《军事记者》今年第5期封五刊登了关于在读者中开展"确保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启事。现选择部分稿件予以刊发,希望这些稿件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引起媒体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拿到一篇新闻稿件,是通过细心雕琢、打磨,把新闻从繁杂的事件中“拎”出来,使其成为一件精品,还是稍事修饰后就将其搬上报纸版面,这既能看出一个编辑的业务功底,更能体现出其嫡辑作风和工作责任心。刊登于2011年4月10日《前卫报》二版头条位置的消息《不让先进典型“等着”争光》,就体现了缡辑精益求精的思想作风和较好的业务素养。稿件见报后,受到一致好评,《解放军报》在“军媒视界”专版头题位置转发,报社领导在稿件上作了批示,称赞此稿为“好稿”。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5.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30日,《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6月28日和29日消息中出现的差错提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份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日,《解放军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消息《基层中队“饭前说事”画上句号》。这篇从基层常见的事情中挖掘的新闻一经见报,便引来不少好评,还被评为军报当日好稿,由此可见,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中未必没有新闻,这篇稿件告诉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要“熟视无睹”,因为有些“一碰就响”的好新闻就蕴藏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去年,广州军区421医院先后在《解放军报》、《战士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200多篇,连续多次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一个团级单位为什么能出这么多新闻呢?这主要是因为该院党委“一班人”既看报道结果又看报道过程,始终树立新闻工作为部队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引导功能。“我给你们写本‘辞典’”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军区兵种医院,工作专业性比较强。一次,政治处一名报道员写了一篇反映科室医护人…  相似文献   

9.
陈欣 《视听纵横》2007,(5):64-65
《峰言蜂语》原先是目前浙江省内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节目《经视新闻》的一个子栏目,从2005年开始创办,原先是一个6分钟左右的新闻子栏目.由知名主持人叶锋担任主持。以前主要是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2007年1月1日,《峰言蜂语》正式离开《经视新闻》的怀抱,换装成20分钟的一个新闻评论节目。改版后,《峰言蜂语》延续了一贯言辞犀利的评论风格,继续在厚度和深度上做文章,不同的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编校国际新闻稿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个地区与时差错位的问题。2006年11月30日晚我值夜班时,对一个已上版的新闻标题《“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12月7日升空》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消息来自新华社的通稿,标题是本报制作的,主要的新闻要素(何事、何时、何人、何因)都具备,但我仔细琢磨,发现“何时”和“何地”上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赞颂新成就,迎接十六大”的宣传中,《解放军报》2002年10月2日头版发表的消息《6000篇日记记录祖国巨变———沈阳军区某军械仓库运用押运官兵所见所闻开展教育》是一篇视角独特、思想新颖、讲究写作技巧的好新闻。在众多的同类新闻当中,以其独树一帜的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这篇消息的时候,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声说:“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新闻。”我以为,这篇消息,有如下特点:新闻角度新颖。“赞颂新成就,迎接十六大”宣传中的新闻捕捉,可以有多个角度。但是一些新闻稿件,跳不出常规的新闻写法。它们只是…  相似文献   

12.
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从《解放军报》到《火箭兵报》,3日内的新闻多起来了。尤其是一版,加电头的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是“快讯”、有的是消息、通讯。但客观地分析,我们军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做得还不够。时效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辞海》认为: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新是新闻的特性,是区别其他文体的标志,尽管这个新还包括新的事件、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3月下旬,《解放军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与特约通讯员覃照平等合写的通讯———《一个战士心中的“先进性”》一稿。从采写这篇新闻至今,已有三个多月时间了。回味这次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新闻稿件的写作过程,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记者在采写新时期战士的新闻时,不要拘泥于传统的认识问题方法,必须把视角“抬高一度”。多少年来,新闻记者“眼睛向下”,以扎实的作风、朴实的文风,反映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士兵的形象。回望我们新闻记者笔下的基层士兵,多是纯洁善良,忠诚老实,其形象表现多是灰头土脸,满口方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浙江《湖州日报》在今年七八月,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按“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成功的报道总是与时代背景、新闻背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好的新闻事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没有敏锐的新闻感觉,没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快速的反应机制,机会就会稍纵即逝。7月15日,编…  相似文献   

15.
王雷 《军事记者》2011,(11):33-34
新闻标题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揭示新闻内核、评价新闻,表达作者和编者的立场、观点和意向。新闻标题是否简洁明了、醒目抓人,是衡量编辑新闻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当一名合格的编辑,就要舍得在制作新闻标题上下功夫。刊登于2011年8月23日《前进报》一版头条的消息《墙上的星星会说话》这个标题,就体现了编辑良好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稿件见报后,在基层官兵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军区政治部首长在送审报样上批示:这条新闻抓得好,题目尤其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16.
吴万里 《报刊之友》2010,(8):113-113
翻开4月2日《新民晚报》A20文娱新闻版,赫赫然头条新闻就是“《‘深负重望’?没这个词啊!》(主题)《咬文嚼字》‘咬’住著名作家池莉》(副题)”。新闻来源是上海的《咬文嚼字》杂志本年度有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17.
赶上了时候     
王晓明 《视听界》2005,(6):112-112
“非典”之春,被派到学术刊物《视听界》任主编。接手之后的当期,正赶上“非典”和美军攻打伊拉克。以20年新闻工作的敏锐,我毫不犹豫地撤掉已经发排的一些稿件,紧急约请了几位学者就这两个新闻界当前最为关注的事件做文章。这一期我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去掉封面的电视主持人大  相似文献   

18.
花晓 《军事记者》2007,(2):28-29
2006年12月20日,《前卫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加框刊发了题为《在队练就“金刚钻”回乡不愁“金饭碗”》的消息,介绍了某报废武器弹药销毁站增强老战士回乡创业的信心,使他们退伍后凭过硬素质找到工作的做法。在这则消息刊登后的几天里,有不少部队的领导和官兵给编者打电话或写信,赞扬这则消息时效性、针对性很强,而且说它不仅仅反映了部队所做的工作,还以事实鼓舞了留队官兵立足岗位强素质的决心和信心,稿件与官兵的心理需求和信息需求贴得很紧。回想编发这则消息的过程,编者最大的体会是:追踪和挖掘新闻事实,是增强新闻时效性、针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两位省委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江西省委书记说.“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生产力”。(《人民日报》2008年1月28日)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10日揭晓的“2004年江苏省十大新闻”中,《新华日报》发表的“江苏省宣布2005年全部免除农业税”位居第三。此稿虽然只有500余字,但是不仅涵盖了全部免除农业税的核心信息,还涉及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等背景性内容。稿件见报后第二天,《人民日报》华东版在报眼位置转载。新华社在20天后报道了这条消息。据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