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信息     
程远新闻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经济日报社高级记者程远新闻作品研讨会1月26日在北京举行。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心华、总编辑艾丰和来自首都新闻单位、新闻学术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等70多人出席了会议。程远系经济日报社产经部高级记者,多年来他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10,(5):63-63
近日,江苏《南通日报》高级记者王广祥状告香港一家出版社侵权并终获全胜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大家对这起中国内地记者在港获得全胜的新闻作品侵权官司背后的新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新闻作品在境外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但要真正维权,却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如今,王广祥4年的艰苦维权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从一位年轻的边防战士、一位军校毕业学员到新华社高级记者、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贾永以富有个性的新闻实践和新闻作品,成为新时期“新生代”军事记者的代表。2002年12月22日,应他的母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之邀,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大、南京师大、苏州大学等高校和军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汇聚南京参加“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这是该院军事新闻学系第一次为毕业学员举办个人作品研讨。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秀记者的标志,不仅在于能生产有影响力的作品,还体现在有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能让人“见文如见人”。在河北新闻圈,这样的大记者可谓寥若晨星、凤毛麟角,河北日报驻邢台记者站老站长、高级记者刘秀礼称之大记者,应实至名归、当之无愧。身居邢台小城一隅,他深耕新闻行业三十多年,获8篇全国好新闻、88篇省级好新闻,16篇新闻作品收入全国重点大学新闻学院(系)教材之中,40多篇作品被专家、学者在各类报刊杂志上评析,特别是他的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乡土新闻学”,值得基层通讯员和地方媒体记者认真钻研、学习。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12月到1988年6月,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四次评审会议,平衡审核了由中央、国务院系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单位上报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任职资格。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由全国统一评出的高级记者、高级编辑。6月22日,在第四次评审工作结束后,本刊记者访问了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陈泉璧。他就新闻界所关心的新闻专业职务评审的一些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首批高级记者、高级编辑要由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而与其它专业系列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文华 《新闻界》2003,(3):57-59
新闻,一片辽阔的生活原野。新闻,与时俱进,与时剧变,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原野。新疆《博乐农垦报》社记者胡维斌在这片原野里辛勤耕耘,奋斗不懈12个春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3年来,他不仅在自己供职的报纸发表了45万多字的作品,还在省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500余篇,有50余篇作品获各类新闻奖,其中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优秀论文一等奖1件;全国地州市盟报新闻摄影一等奖1件,三等奖1件,优秀作品7件;获自治区、兵团好新闻二、三等奖20多件。胡维斌在农五师乃至兵团、自治区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不仅仅…  相似文献   

7.
在修水县有一位人称“拼命三郎”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他就是该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共产党员丁格非。丁格非1991年由行政部门调入广播电视系统,先后任记者、编辑、采编组长、专题部主任、新闻部主任。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2年来,共采写(拍摄)各类新闻(专题)稿件2000篇(件),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作品1500多篇(件),16件作品获国家、省、市节目创优奖,同时,他还先后18次被市、县授予优秀通讯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记者、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各种荣誉称号。这些数字和荣誉,折射出一位“…  相似文献   

8.
张富汉,男,43岁,中共党员,主任记者。新闻工龄24年。曾任解放军某部新闻干事,转业后任陕西日报榆林记者站站长、摄影部主任,三秦都市报副主编,省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省记协常务理事等职。先后有近百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获全国一等奖作品2件,全省好新闻奖20多件。在部队期间,他报道的某部六连五班被中央军委和民政部授予“爱民模范班”称号;在老山前线战地采访报道成绩突出,先后两次荣立军功,并被提前晋职。1987年转业到陕西日报后,他继续保持深入现场,写拍短新闻、形象新闻的好作风。下记者站不到一…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界,新华社老记者冯森龄同志以善于调查研究和采写现场新闻著称。前些时,我就如何采写现场新闻的问题,专程到西安他的家中拜访了他。1984年,他采写的《陕北有煤海》电稿,曾被全国35家报台采用,被公认为典型的视觉新闻,荣获全国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冯老有4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曾任新华社宁夏、甘肃、西藏、广西、陕西等分社社长,高级记者。现退居二线,仍一往情深地关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善于开拓创新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张敬民同志,最近在京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二作者”。 今年38岁的张敬民,现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从事新闻工作17年来,获省、国家及国际新闻奖37次。1985年,他沿着昔日“走西口”的荒凉古道,徒步一千公里,历时82天,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出版《西口大逃荒——记者徒步走西口纪实》一书,曾获首届范长江提名奖。1987年,他深入老林深山,采制的《归来吧,绿色的生命》,代表我国参加在  相似文献   

11.
叶锡环,半路出家,年近四旬,是温州都市报一位跑民生新闻的普通记者。在调入报社6年间,他4次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这在浙江新闻界是十分少见的。他为什么会频频获奖,其作品又有何独到之处?10月24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实践》杂志社主办,温州都市报承办的好新闻是怎样炼成的——叶锡环新闻作品研讨会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背景下,探讨新闻精品产生的原因和其现实指导意义。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领导以及省内都市类媒体的代表、专家,在会上热烈畅谈关于新闻创新的看法与体会。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周荣新,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沈爱国,围绕叶锡环的新闻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剖析了好新闻的创新之道和采写秘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龙君、熊忠辉报道:11月8日,解放军报高级记者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主办,解放军报、军区军兵种报社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高校新闻院系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江永红现任解放军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从一个炊事员到高级记者,江永红奋斗在军事新闻战线,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采写特色。他或他与同行合作采写的《“蓝军司令”越练越狡猾“红军司令”越练越过硬》、《老山有个孙干事》、《孙铁锤传…  相似文献   

13.
焕业老友送给我一本他的新闻作品集《豫南走笔》,我怀着赞赏的心情认真拜读。其中有不少过去散见于报刊的篇目都非常熟悉。现在重读倍感亲切,不禁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常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品的记者,才能称得上一个成功的记者。焕业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颇多,可谓硕果累累,光获省以上好新闻、全国地市级党报好新闻、省“五个一工程”奖的就有20多篇。一个由农民通讯员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市级党报总编辑,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读了这个集子后,我恍然大悟,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使焕业的新闻作品闪光生辉。用焕…  相似文献   

14.
巴山的脚印     
谁能想到,一个生长在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这个穷乡僻壤的土家族青年,当县通讯干事和记者不过10年,而采用他的作品的国内外报刊、通讯社、电台就有40多家,共发表新闻、通讯、游记、论文和各类摄影作品1200多件。其中,在省级以上单位的影展、影赛中获奖作品28件,向国外发稿40多件。这些年,他荣获优秀作品的奖章、奖状、入选证以及优秀通讯员、模范通讯员、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状,码起来足有两尺多高。1988年秋,他调到鄂西报社当记者,1991年6月,被湖北省评为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毕昕玥、宋歆报道:从广西边防采写《追踪一首战地诗》,到天安门广场实录《世纪大阅兵》,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多次获得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作品透出的时代责任感、新闻敏感和大气、丰厚、灵动,引起了一些专家和校友的浓厚兴趣。去年12月22日,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贾永现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他曾采写了李国安、柏耀平、李向群、许志功、范匡夫等18个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组织并参与采写了新华社纪念长征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等10余项重大战役性报道。1998年…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我:做记者感觉如何?我会实实在在告诉他:累,不安。累,是指心累;不安,是指良心不安。近年来,这种感觉竞愈来愈强烈。我在新闻队伍,不算老兵,也不算新兵。干了十五六年,获过全省“十佳记者”,有近百件作品得奖,新闻论文两度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最近又获高级记者职称,按说一切都满足了,也该心安理得了。然而,愈是这样,我愈是对自己,对我们的一些媒体、一些新闻感到不安,甚至是严重的不安。  相似文献   

17.
和谷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记者。他从1955年调入筹建中的解放军报社,到1985年离休,30年里,先后任记者,记者处副处长、处长,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担任社领导以后,他还多次以记者的身份下部队采访,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他写的大量新闻作品,有的在军队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的在新闻界产生过广泛影响。最近出版的3卷本《和谷岩文集》所收作品,就有他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的通讯特写34篇,散文19篇,报告文学3篇,新诗8首,文艺新闻评论10篇(另有4篇发于《新闻与成才》杂志)。这些作品,虽然只是他30年军报记者生涯中为报纸所写作品…  相似文献   

18.
蒋剑翔是永州人,中学时代就爱好写作,在部队发表过不少作品,任乡党委书记时弃官从文,到永州日报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职业生涯;著述颇丰,被评为高级记者。新闻天地论文版创刊时,他经常惠寄  相似文献   

19.
人物小传:郭建跃,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大校军衔。历任解放军报社记者.解放军报社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分社社长。在3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他的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首届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等数十种奖项,被总政评为“贡献突出的专业英才”,著有《新闻创新论》等10余部专著,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相似文献   

20.
常听人说新闻的门槛很低,新闻好做,一件事只要能说清楚就行。如今,再看看新闻圈儿里浮躁之风见长,记者是急匆匆而来,急匆匆而去,不论采访什么,到哪里,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发表的新闻作品不求精、不求深、不求新,是一览无余、千篇一律的新闻八股文。在这种粗制滥造的低级车间,不少新闻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或者成了易碎品,像一堆碎玻璃很快就被人随意丢弃。新闻的门槛真的很低吗?我说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诸雄潮在一篇体会文章中曾经感喟道:“我原以为历经20年的记者,自己也许已经来到了半山腰,当自己在写《代序》这几行字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