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及操作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新闻界》2006,(2):69-70
西方新闻学在考察新闻价值要素时,设定了两个要素系列:一是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要素系列,如时效、距离、重要性等等;有的设定四个,有的设定五六个。二是读者兴趣要素系列,如利害关系、金钱、性、奇突等等。后来形成的西方公认的“五要素”说,指的是前者;“八要素”说指的是后者。中国新闻学者在研究新闻价值要素时,逐渐舍弃了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两种系列并行的做法,只用一个要素系列把新闻事实的内在要素和受众的兴趣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了现在公认的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从新闻价值概念提出的背景来看,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内涵与受众地位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着重从受众地位的变化来谈新闻接近性的理论嬗变。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的核心概念,被人们视为新闻选择和传播时的尺度,直接决定着新闻传播实践的方向和风貌。新闻理论界在分析新闻价值的属性时,通常将其概括或分解为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五种要素,认为这些要素是新闻事实对新闻主体产生新闻价值效应的  相似文献   

3.
黄丹 《新闻知识》2006,(7):39-41
什么是新闻价值?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事实上,新闻价值观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它必然要受到同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新闻事业产生的一百多年里,新闻价值观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价值观就有了传统与现代之分。本文拟对传统新闻价值关与现代新闻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对新闻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有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一、传统与现代新闻价值观的不同释义传统新闻价值观主要以要素说为核心,虽然对新闻价值所具备的要素有不同的认识,但大体上一致认为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  相似文献   

4.
丁柏铨 《新闻记者》2006,(12):10-13
无论是在新闻理论还是新闻业务中.新闻价值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关于新闻价值,许多研究者都已通过论文或专著,进行了相当系统和深入的讨论。笔者也在相应的著述中对此作过界定,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固有的,是它们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①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五项:重要度、有利(广义)度、相关度、异常度、趣味度。新闻事实若包含了上述某一要素,即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新闻价值;包含多项要素,则其新闻价值更高。新闻价值高低,其衡量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新闻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在阅听了关于事实的报道以后,受众新闻需求的满足度高,则事实的新闻价值高;满足度低,则新闻价值低。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基本属性。新闻价值的这些属性,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新闻事实本身的,通过受众需求、新闻编辑策划等手段来体现的。本文将通过受众与潜在受众分析、新闻编辑策划等方面来探讨新闻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8.
被有意无意放大了的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是决定新闻是否得以传播与传播范围大小的重要标尺之一。它是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①一般而言,新闻价值包括及时、重要、显著、新鲜、趣味、接近等要素。这些要素在同一新闻事件中通常分布不均,一般而言,事实中的新闻价值要素种类越多,含量越大,其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价值分析正确评价新闻价值,能促进新闻作品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者根据新闻价值量的大小选择新闻事实,正确认识和估价新闻价值,可以扩大新闻的覆盖率,增强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因此,评析新闻价值是传媒评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在我国新闻学界,往往将新闻价值税为事实本身的属性,把它仅仅归结为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那么,究竟由谁判断这些要素呢?评价者只能局限于报道者的主观范畴。其实,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价值三论——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新闻理论还是新闻业务中,新闻价值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关于新闻价值,许多研究者都已通过论文或专著,进行了相当系统和深入的讨论.笔者也在相应的著述中对此作过界定,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固有的,是它们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或潜在的作用."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如下五项:重要度、有利(广义)度、相关度、异常度、趣味度.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闻价值的两种构成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的两种构成标准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能够作为新闻进行大众传播的价值所在。什么样的事实具有作为新闻进行大众传播的价值呢?目前新闻理论界认同较多的新闻价值构成标准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性、趣味性”这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傅克强 《新闻前哨》2012,(10):81-82
如何使新闻作品的标题,具有能够勾住读者的眼球.并煽起其内心冲动的要素——可读性呢?这是标题制作艺术的关键所在。一、标题的可读性与新闻事实标题是新闻的组成部分.是对新闻的概括、提示或评价,是新闻内容最凝炼、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而它必须以新闻内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依据,并担负起传递新闻的重要使命。以最恰当的形式、最恰当的语言,将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提炼成标题.是体现新闻编辑业务素质必不可少的功力。  相似文献   

13.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14.
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在众多事实的海洋中,怎样才能确定哪些是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呢? 新闻价值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捕捉和发现它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新闻价值凝结在事实之中,一个非常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又并生在众多不那  相似文献   

15.
吴菲 《现代视听》2012,(9):18-22
本文从哲学层面认识新闻价值及其属性,通过对比新闻价值"约定俗成"的五个属性,深入探析新时期新闻价值属性的变化。本文认为,新时期下新闻价值属性在内涵上有所延展,侧重点上发生变化,并出现了新的属性形式,新闻价值属性的变化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社会性,同时也存在"度"的问题。若把握不当,新闻价值属性的异化会使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发生错误偏向。  相似文献   

16.
博览     
新闻五要素新说叶春华在《新闻写作》一书中认为:五个W不是新闻五要素,而只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一基本要求的具体化。他认为,新闻的要素也有五个,它们是: 具体性,“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具体的,它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是用事实来说话的。”真实性,“指的是这些具体事实必须是真实  相似文献   

17.
预告,顾名思义是指将预测、预知到的新闻事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前(适时)告诉人们。传统教科书上没把它列入新闻范畴,只解释为能起通风报信作用的一种特殊信息,不被人重视。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预告不仅具有信息传递价值,而且有的预告也具备新闻若干要素。而随着人们关注度的强弱,有的预告很有新闻价值,理应作为大新闻来看待和经营。  相似文献   

18.
对新闻中的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有时是不统一的,受众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新闻价值,媒体在关注新闻价值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新闻事实。这往往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好像对新闻的认识都少不了价值认识和事实认识这两方面。实际上,事实认  相似文献   

19.
焦莉达 《传媒》1999,(3):36-36
新闻的第一要素是事实。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原则在一些新闻作品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致使一部分见于报纸、广播、电视里的新闻平庸、肤浅,缺乏说服力,影响新闻报道的作用与信誉。这种状况,除认识上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作品中一个重要要素,人物要素在新闻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作者选用何种体裁来表现新闻事实,往往离不开人物。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很多作者匠心独运,将人物要素凸现在引人注目的标题上,不仅彰显出人物的新闻价值,也能使标题简练醒目,中心突出。这其中最突出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