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安县铁门镇,有一位备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土记者”,他叫李志华。近3年来,他走村串户采访,为县报和县电视台写稿,已发表新闻稿件260篇。今年34岁的李志华是新安县化肥厂下岗职工,2000年他加入新闻队伍后,被镇党委聘为通讯报道员。他下岗不失志,在种好责任田之余,潜心写新闻。为了写新闻,他刻苦自学新闻写作书籍,积极参加镇、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到县报社、电视台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为了写新闻,他经常到镇直单位、学校、农村采访,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在镇辖区域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李…  相似文献   

2.
简讯     
▲郑州二商局系统内13个单位的61名通讯员参加了4月份举办的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新闻爱好者》、《工人日报》、《郑州晚报》等新闻单位的11位编辑、记者为通讯员授课。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每人都写了一篇新闻作品.他们反映:学习时间虽只一周,收获很大。耿惠宇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我利用工作之便进行采访,写了新闻稿九十二篇,被县广播站采用四十篇,省、州报刊采用十篇。虽然采用率不算高,可是我不能忘记,这是我的老师——《新闻知识》辅导我而取得的成果。我是已年近花甲、只有高小毕业的文化基础。《新闻知识》创刊后,我一直坚持订阅,将它看成是我身边的辅导老师,认真学习,从  相似文献   

4.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5.
母校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一名新记者,怎样才能迅速上路,胜任起报道工作?我现在还回答不好,但有一点体会,就是写,写,不停地写!多实践,多思考,入门就快,上路就快! 我们系统地学习过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了这些,并不等于熟悉了新闻  相似文献   

6.
导语点滴     
我从事煤矿新闻报道十几年了,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对新闻导语的写作有几点体会,不揣浅陋,写下以求教于同行。言简意骸,直奔主题。1996年初,我写了一篇抓安全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拣银岩矿近年来把安全生产放在各项工作首位”,下面写采取的措施,有条不紊。这篇消息被《广旺矿工报》采用,放在二版头条。后来,编辑老师在讲课时也提到这篇新闻导语,认为很简洁,开门见山。  相似文献   

7.
1988年7月,对于我来说,又是个“黑色的七月”,连续两次参加高考落榜,心情十分沉重,前途理想刹那间全沉入万丈深渊。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看我时,送来了几本书和杂志。朋友走后,我随手翻了几下,就被《新闻与写作》和《新闻爱好者》上分别登载的两篇文章吸引住了。 从此,我与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12年来,我摘抄、剪贴资料30多本,50多万字。读书读报听广播,新闻作品好又多。我在编辑老师的精心帮助下,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台等新闻单位播发稿件3100篇。1998年12月,我又被市、县人事部门…  相似文献   

8.
人生茫茫,有时一件小事就决定了人一生的航向.初中时,他一篇《饲养员吕大叔》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赞赏.参加工作到广播站,他“约法三章”:不闲聊,少回家,晚12点前不睡觉.开始系统学习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1981年,他得到占城乡三位营村节约耕地填坑盖房的线索,就和两名通讯员前去采访,连夜写好稿子后,又  相似文献   

9.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不久,从豫东平原入伍来到东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两年多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先后被新闻单位采用七十八篇,连续被评为优秀报道员。1984年初春,上级把我从连队抽到团机关搞报道。一个月写了几十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一次师里一位报道员到我们单位采访的稿件,不久就在报上登出来了。我想,发生在自己单位的事,我怎么没发现呢?这就是差距。“别人写的能见报,我也一定要见报!”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新闻采访与写作》、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参加过许多文学创作新闻函授学习班,坚持写稿15年,1992年挣了20元。我曾办过文学社,组织了一批文学青年写小说、写诗歌,《延河》编辑雷乐长、《陕西农民报》编辑穆世俊老师也曾到家做过客。每年订阅报刊杂志、购买图书耗资一二百元,虽然也有小豆腐块文章见诸报刊,但除去稿纸、信封、邮费,年年亏损。1992年,鄙人写稿百余篇,被县广播站用了20篇,报纸刊登一二篇,好在乡政府补帖了80元,区公所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函授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新闻函授学员。自去年参加了贵中心函授学习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老师们看了我的作业后,中心都及时回信给予指点和指正,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教诲下,通过自己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对每期的函授通讯都认真阅读和分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会写到掌握。去年一年,我在各报刊上稿共32篇(幅),从而从连队调到了政治部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光荣的报道员。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使他们也像我一样,学有所成,为我旅新闻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耕耘之余,隔三岔五有点“豆腐块”被报刊编辑拾遗补缺,偶尔还承蒙老师错爱,有那么几篇作品获奖。在收获之后。我非常感谢本地一家报社的编辑们。是他们送给了我写稿的“真经”——好稿便是“敲门砖”。1995年6月,识字不多的我竟大模大样地干起了“职业写手”这一行当。由于对新闻懵懵懂懂,连投几十篇稿件,却“屡战屡败”,篇篇似泥牛入海。此时,有人指点迷津——稿件只写不送,编辑扔掉不用。几天后,如获至宝的我怀揣一篇稿件初次来到了本地一家报社,一位编辑阅后,将稿件还给了我:“没有可取之处……”不待他说完,我心里便想是不是编辑在“卖关子”。于是,我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农民通讯员,两年来,有40多篇稿件被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在采写中遇到不少难题。最让人苦恼的是,写批评或带有批评性的稿件审查盖章难,而新闻单位规定新闻稿必须加盖公章。近一年来,我曾写过10  相似文献   

14.
读者评刊     
“无声的老师”长垣县城关镇通讯组共有28名通讯员,1986年他们采写的报道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159篇,创历史最好成绩。这里面也有《新闻爱好者》的一份功劳。这个镇的通讯员新手多,经验不足,素质差。镇领导为他们每人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并以老带新,邀请编辑、记者传经授宝。城关镇王留章,通过向“无声的老师”《新闻爱好者》学习,很快掌握了起码的写  相似文献   

15.
我在大学读的不是文科,毕业后分配做新闻工作,感到有些茫然无措。参加函授学习后,听了几天课,读了几篇教材,自觉心里有了点底,便欣然提笔写新闻。谁知,临到下笔,想好的东西却理不出头绪。河南函授分校的孔老师笑着对我说:“小陈,你既要多写也要多积累些东西!”回到家,我就翻出艾丰的《采访概  相似文献   

16.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17.
初涉新闻写作,我曾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然而换来的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曾一度迷茫过,彷徨过,心想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此撂笔算了,但自己对新闻事业的钟爱,使我欲罢不能。经过阵痛之后,仍勤奋地写,不断地学习,向有丰富新闻写作经验的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篇新闻作品终于在1995年6月份的《南阳日报》上发出,使我激动不已。我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电台等发表300余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主题的好坏,事关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意义重大而鲜明的主题常常是在不断深入的采访中升华的。我采写的通讯《有进有退唱大风》(后称《有》)刊发于攀钢日报1999年12月2日的头版头条,后被评为1999年度冶金记协通讯类好新闻二等奖、四川省新闻奖三等奖,就是经历了深入采访,不断锤炼主题的艰苦过程。1999年春节期间,我在采访其它事情时得到一个信息:攀钢钢城企业总公司(后简称钢企)关停了所属的攀进轧钢厂。当时,我即感到,这是一个有可能写得出好新闻的题材。于是,我立即到钢企规划处和财务处等单位采访了解攀进轧钢厂关停的前因后果。采访的结…  相似文献   

19.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20.
鼓励与希望     
编辑同志: 我是一九八三年开始搞新闻报道的。过去,写东西抓不住中心。从去年开始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有了这位辅导老师,她教给了我许多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写作经验。其中,《通讯讲座》、《消息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办得生动活泼,对我这个初搞通讯报道的生手帮助很大。一九八四年一年我的稿被地区电台用了十四篇、省级电台用了七篇、本团场广播站用了54篇。我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同《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