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2.
《广州日报》今年4月份做了一个大规模的读调查,对各个版块的阅读率和影响力进行盘点。2466个网民调查结果:时政新闻和健康保健两类版块最受青睐,对《广州日报》的感受是,大报可信,新闻与健康领衔,周末读报,健康版最受欢迎;从几万份问卷中随机抽样的1191份读调查结果:《广州日报》42类版块中,阅读程度最高的版面,健康周刊位居第四,周末最喜欢看健康周刊;470户入户调查结果:《广州日报》42类版块中,读阅读评价最高的版面,健康周刊名列第五,在副刊类的版面中评价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羊城晚报副刊《博闻周刊》亲和力的表现方式及成因,结合当代中国报业发展形势和传媒业竞争态势,分析了《博闻周刊》因其亲和力带来的影响,并探讨新时期国内报纸副刊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报业的快速发展,地市晚报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行业报的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日子越过越艰难。为此,笔者所在的地市级晚报《天中晚报》及时调整办报思路,于2006年1月创办了一份以新闻文摘为主打内容的、精致的、雅俗共赏的、男女都爱读的文摘类周刊——《天中晚报·天下文摘》。创刊伊始,《天中晚报·天下文摘》就积极实施文摘类周刊“新闻化”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9,(1)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涨华商报》《西安晚报》和《今传媒》等8家媒体,评出了“2008年陕西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6.
《报刊之友》2010,(1):112-112
年末岁尾,受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台、陕两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八家媒体,评出了“2009年陕西十大新闻”,现予公布。  相似文献   

7.
魏玮 《新闻知识》2007,(3):77-77,25
在西安庞大的都市类报业市场上,《华商报》和《西安晚报》两家报纸拥有各自固定的受众群体,《三秦都市报》,《阳光报》,《美报》等作市场补充。《华商报》着重报道社会新闻、突发新闻,《西安晚报》强调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三秦都市报》定位为“每位读者的朋友”,《阳光报》侧重其它媒体信息的整合。各个报纸的办报理念、报纸风格、市场定位等虽有不同,但不约而同的是,它们均放弃了报纸周末版这块“肥肉”。下图为2006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四家报纸日版与周末版版面比较: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07,(1):64-64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日前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在广泛推荐、认真筛选的基础上,评出了“2006年陕西十大新闻”。它们分别是:(1)“十一五”开局之年我省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16日,《南方周末》报系下的第二份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印着张曼玉阳光灿烂的笑容,走上了大街小巷。这份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己任的新闻时政类杂志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纸质媒体市场上此类周刊的进一步细分。《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  相似文献   

10.
《科教周刊》作为以反映和报道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为主的新闻媒体,在以“三贴近”原则反映科教战线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刘丹  阎锋 《新闻实践》2005,(11):36-38
时下,报业集团跨区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应时而动,把目光对准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二级城市,继2003年12月第三次改版增加“珠三角新闻版”之后,又于2004年6月起相继推出《佛山观察》、《东莞观察》、《深圳观察》和《江门观察》四大周刊(下简称《观察》),以更本土更贴近的内容、更详尽更具深度的报道和资讯进一步贴近二级城市。 一、四大周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观察》以“本土+深度+整合”为新闻操作理念,与《南方日报》的“珠三角新闻版”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时效性强的地市新闻稿件仍由从周一到周五刊出的“珠三角新闻版”处理,而篇幅较长、需做深做透的稿件则放在版面空间较宽松的相关《观察》周刊。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有品质的文化报道可以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惠及物质文明建设,因此,严肃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都很重视文化报道。本文将对具有典型综合类周刊、周报特征的《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文化报道在文化价值取向、题材类型、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重视文化报道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在文化报道的内容呈现上有个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成放 《新闻实践》2010,(7):78-80
平时也订阅和浏览一些读书类杂志和报纸,诸如《读书》、《书屋》、《书城》和《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等,但从未读过《南方都市报》的“南方阅读”周刊。经朋友推荐,笔者找来一读,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14.
《三秦都市报》刚刚走过了她的十岁生日。十年“三秦”报,堆叠起来恰好等身而高。笔翻阅了“三秦”的全部合订本,徜徉在那泛黄的新闻纸与疏淡的墨香之间,体味十年办报的艰辛、得失,所得颇多。作为全国最早的都市报之一,作为参与、见证了激烈的两安报业竞争的一份媒介,《三秦都市报》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的独特内质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5.
今年《新民晚报》的“亮点”之一,是年初“长三角”周刊的问世。虽然时间不长,但已令人刮目相看。在所发的报道中,已有《一卡通为何“卡”住》、《白蛇传有了“出生地”》、《“顺其自然”,你在哪里》等7篇被新华社转发。不久前,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回中国,对刚诞生的“长三角”周刊情有独钟,指名要“长三角”周刊的记者前往采访宁波诺丁汉大学新校园的落成典礼:杭州、苏州、无锡、扬州、绍兴、嘉兴等有关部门都盛情邀请“长三角”周刊的记者前往采访;在镇江的报摊上,卖报者竟特意将《新民晚报》的“长三角”周刊翻到最外层,向过往市民推荐。“长三角”的长与短、软与硬,已初露端倪.引起了上海新闻界乃至“长三角”新闻界的关注,这里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齐士馨 《新闻世界》2013,(7):221-222
【摘要】《儿童周刊》是在伪满洲国建立后,《盛京时报》专门开辟的以儿童为受众群的一个副刊,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梳理,探讨其对儿童的宣传导向和策略,揭示日本侵略者利用报刊进行文化渗透有计划的开展对儿童的奴化教育和精神控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但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文化与经济接轨的一种重要现象。办好《经济周刊》就是一种重要的“搭台”方式。因此,如何办好《经济周刊》,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办好《经济周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楚天都市报》的改版及其他相关信息 【信息一】自2004年4月起,《楚天都市报》的常规新闻版面由24版增至32版,专副刊基本不变。新增加的新闻版面体现了下列意图: 1.加大对国内外、省内外重大时事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楚天都市报》设有一个不固定的“特别报道”版面,其前身为“大特写”,意在针对一段时期内国内外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热门  相似文献   

19.
史明磊 《青年记者》2010,(11):82-83
在几代美国人的眼中,《时代》周刊(Time)及《新闻周刊》(Newsweek)周一摆上报摊的那一刻,也就为他们定下了本周国家新闻议题的基调。互联网诞生前,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前,新闻类周刊上的封面新闻等于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20.
李锐 《青年记者》2007,(10):57-58
新闻期刊的精英化色彩 国内几家以前少有广告的新闻类周刊的广告正在逐渐走火。2004年10月以来,《中国新闻周刊》平均每期的广告达到了20个整版,且全都是品牌广告。中国新闻社自2000年1月创办《中国新闻周刊》以来,2004年11月杂志社全面实现赢利。此外,《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和创刊仅半年的《南方人物周刊》也已实现盈亏平衡,形势一片光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