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文体之一,在此,主要对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调查性报道与一般报道相比:一、一般性报道侧重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分析、揭示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二、一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3.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王红  马飞 《新闻世界》2010,(5):127-128
调查性报道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它勃兴于整个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查性报道在我国显示了其特有的影响力,成为被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6.
吴小权 《东南传播》2011,(11):145-147
修辞在新闻报道中应用广泛。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探讨修辞在调查性报道文本中的实际运用。本文主要对修辞在调查性文本中恰当运用和使用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得出修辞积极使用的经验,如运用合适的描写,使用有权威性的准确数据,添加背景性的材料,同时也指出使用不当之处,如修辞格中所选喻体艰涩难懂和记者身影出现的次数频繁。  相似文献   

7.
调查性报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兴盛。本文试对我国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做一个描述和归纳,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以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本文以《南方周末》记者傅剑锋的调查性报道为文本来解读调查性报道的法律侵权诉讼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9.
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勃 《当代传播》2006,(1):98-100
在中国,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新闻报道方式,而且正受到越来越多大众传媒的青睐,本文从中国社会加速转型和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出发,研究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认为调查性报道将会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将会出现一种个性回归的趋势,调查记者将会成为一支更加成熟的队伍。  相似文献   

10.
会议新闻是企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报办报观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改革的深入,企业报的会议报道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企业报在会议报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记者不愿写、编辑不愿发、受众不愿看会议新闻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此看,改进会议报道仍是企业报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调查性报道以深度见长,因为舆论监督的特点而深受受众欢迎,而制作出色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很好的技巧,本文以央视《新闻调查》一期题为《毕业证的骗局》的新闻报道为例,分析阐述了制作调查性新闻报道思路与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12.
刘伟  郭涛 《新闻传播》2005,(5):60-60
调查查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这种报道要求比一般新闻报道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将隐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本质性特征的东西揭示出来。换言之,也就是让读者从中获得此新闻事实更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3.
史经学 《新闻知识》2004,(11):61-61,26
我国传媒业的宏观政策的价值支点正在向着实现普通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信息获知安全的方向转移,从公众角度看,他们面对的新闻传媒所传达的信息是庞杂的,让人目不暇接又难以选择的,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媒体对诸多中性尤其是正面题材的传统的“说教式”报道方式,不满足于简单的陈述性报道,渴望看到由记者引领的更为详细、更为宏观、更为透彻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同时也给了调查性报道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岁末被新闻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足坛“黑哨”调查在今年初司法正式介入后归入了沉寂,媒体的冷场多少暗示了新闻理性的回归和对法制的渴盼。远未结束的“黑哨”事件留给司法界的是对中国体育竞技机制及法律规范的重新审视,而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新闻调查中所浮现的假新闻、制造新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圣何塞水星报》数据库编辑詹妮弗·莱弗卢尔说,新闻界最缺乏的就是掌握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技巧的人。确实,一方面,计算机自身强大的功能,能帮助新闻工作者进行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工作,另一方面,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  相似文献   

17.
伍柯 《新闻世界》2012,(3):122-123
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备受瞩目,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随着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媒体对调查性报道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面为对象,重点分析调查性报道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数据挖掘和可视化驱动新闻生产已成为当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新华网作为"中国数据新闻开拓者",其在数据来源挖掘、报道类型拓展、可视化形态创新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尝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数据新闻报道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HBO新剧《切尔诺贝利》的播出,给我们展示了34年前发生的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同等级的核事故影像,上升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前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便始终强调"生态文明道作为调查性新闻报道正承担着新闻报道的责任,但是传统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所存在的弊病,导致其在新媒体时代,在融导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新闻报道能够推进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改革或者调整,这也是当前调查性新闻报道努力新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弊病,探究当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创新与突破之道,为我国新闻采访以及传播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