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学生的习作中真正能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的寥寥无几。我们要认清小学生习作的"失真"现象,寻找"寻真"之法。一、何谓"失真"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知道,小学生习作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想象作文,一类是记实作文。所谓的"记实作文",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如何做到"真实""客观"呢?在新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2.
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以创新精神指导学生练写作文 ,要练习写记实作文 ,练习写想象作文……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是互相联系的。因此 ,写记实作文 ,也要有想象。正如大纲说的 :要适当展开想象。小学记实作文 ,有记事 ,写人、写景、状物等。但只是把所见所闻的人、事、景、物等 ,原原本本地写下来 ,就显得枯燥、单调。如果能适当展开想象 ,文章就显得生动、形象、逼真 ,就能把中心表达得鲜明些 ,文章也就能吸引读者。记实和想象是怎样互相联系的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想象是什么 ?心理学说 :“想象是在人脑中…  相似文献   

3.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着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想托起这些初升的太阳,必须具备一技之长。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最怕作文,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疼,其至觉得无话可说,无处下笔。写上来的作文内容重复太多,似流水帐,往往平淡无味。而对这些老师们也觉得束手无策。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写好作文的关键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当前,小学生作文禁区很多,不准虚构便是其中的一项。不准虚构者的观点是:小学生一定要按照生活写作文,生活中的人和事是什么样子,就要在自己的作文中如实地把它反映出来。一句话,小学生作文只能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什么是虚构?虚构就是通过创造性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塑造新的形象的过程。生活本身太广阔了,大千世界,一些有意义的人、事、景、物往往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层次和平面上,而把这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同的层次和平面上的富有特色的东西组织到一起,就必然要通过虚构。小学生的作文实践完全可以证实这一点。一些获奖作文哪篇没有虚构成分?一些优秀作文哪篇是对自然形态的生活如实写来?一些会作文的学生在行文时哪个不添枝加叶?况且,扩写、续写、想象作文和科幻作文等本身就是—种虚构。小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现实问题是,即使有些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大多也显得贫乏粗涩。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素材。那么,小学生应该写什么呢?教师该如何指导呢?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正确处理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作文内容的虚与实对于小学生作文,有人以为必须写真人真事,有人以为在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可以合理想象,还有人认为可以虚构.如何看待作文内容“虚”与“实”的问题呢? 叶圣陶先生积七十年的经验,提出了“立诚最为贵”的作文教学主张.所谓“立诚”,就是“实”,不说假话,空话.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不是创作.所以如对  相似文献   

8.
失真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写作中的不良现象,当今学生作文中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不使记实作文中的失真与想象作文中的虚构以及写作学习中的模仿混淆起来,有必要从写作学视域界定这三者的区别。唯有从理论上廓清它们的不同,教师才能在不同文体的写作教学中给以明确的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方能真正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目前困恼着许多语文教师最大问题就是,小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少有创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以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策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生:杨老师,小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它是许多同学都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所谓虚构,是写作的一种手段,一种章法。虚构并不神秘,并不高深,也不是作家的专利品。小学生作文,同样可以虚构。  相似文献   

11.
杨筱菊 《考试周刊》2013,(21):63-63
<正>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一向高度重视作文教学。如何重视呢?有的老师会说:"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多批多改,就是重视作文教学。"这话固然有道理,可是要想让作文教学取得显著效果,我以为还要在创新方面多下工夫,让作文教学走上创新之路。如何创新作文教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于是乎有许多人就把培养小学生“虚构”能力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想象作文,而把“虚构”作为小学生纪实作文的禁区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认为,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不仅应该允许“虚构”,还应该着力呵护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因为,“虚构”并非“虚假”,只要我们引导得法,“虚构”就会令小学生纪实作文如虎添翼,并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一、以“虚构”启发思路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苦恼的是没有具体的内容可写。其实,学生的积累犹如一座宝藏,需要教师在启动学生表达兴趣的同时,诱导其挖掘自身的…  相似文献   

13.
一天,有个学生来到教研组,向老师借阅教学参考书。这引起了在场教师们的争论,有的主张借给他看,有的坚决反对,理由是,“教学参考书是专给教师们备课用的”。其实,这“理由”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把参考书借给你,到课堂上我讲什么?原来他的宝贝都在参考书里,教学内容都是从参考书里抄的。学生如果知道了这宝葫芦里的秘密,岂不有损教师的尊严?所以,教学参考书既是这些教师的法宝,也就成了字生的禁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施行大幅降低了小学记实习作的难度,而且规定学生只要完成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即可,基本要求是内容叙述完成和情感表达真实可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敢于动笔、乐于表达。但是,新课标实施已有十年之久,小学生记实作文依然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经实践调查发现,小学生对于想象作文更感兴趣,而记实作文依然是个大问题。因此,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记实习作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根据掌握的生活材料进行真实的描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2,(14):42-45
想象力作为小学生最强大的能力之一,如果能够将其运用到作文写作之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在这一前提之下,想象作文教学应运而生。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部分教师并不知道想象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类型,甚至并不知道想象作文教学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在开展想象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将重点放到内容或者情感甚至技巧上,这些因素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也不是想象作文教学开展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尝试着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广大教师群体纷纷探寻写作教学的最优化方案,通过人性化、趣味化、实效化的练笔活动直接助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作文能力直接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因而教师以练笔有效促进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教师“下水作文”,即老师与学生写同样命题、同样材料的作文。教师的下水作文写好了,对学生是受益不浅的。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既然有“下水作文”,何不也来个“下水背诵”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背,我们姑且祢之为“下水背诵”)。讲到背诵,在有些老师看来好像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无关,老师又不需要考了,背有何用?笔者以为教师背诵课文至少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读了一本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新课标小学作文探究》论文集,参加了“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重点听了邵坤老师的《放飞童年》和樊铭路老师的《我想变》的教学。读了论文,又听了作文课,我感觉耳目一新,非常高兴。我从中看到了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看到了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提出的新思路及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看到了老师们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也看到了小学生作文表达的童心。变化之一:变学生被动作文为学生自主作文很多教师都提到:“学生认为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学生没兴趣,没话说。”为什么呢?有的…  相似文献   

19.
真情实感和想象虚构打倒“四人帮”以后,批判了那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的“帮八股”。一扫十年动乱时期形成的不良之风。广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也取得很大成绩。那么提倡写真情实感,还能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作文中的想象和虚构是不是违反了“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20.
笔者先后在《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9期和2008年3期,拜读了《作文教学虚实之我见》、《小学生习作容不得虚构》两篇文章,对儿章作文的虚构问题也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现在就从“虚构“的基本涵义出发,并借助于想象与虚构、纪实与想象的辩证关系,对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儿童作文的虚构性淡一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