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学生心理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不良所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2.性心理及早恋问题;3.学习困难与应考焦虑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考入东莞实验中学的初一、高一年级新生由于脱离家庭、离开父母来校寄宿独立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远离父母在学校寄宿学习,许多问题行为暴露在教师和生活管理教师的眼前,他们能否适应寄宿环境,学校如何进行教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寄宿学生中,一部分来自移民,这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的变迁和低龄寄宿的生活经历,在心理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显现出一些共性问题。初中阶段正处在人生的心理、生理等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关注该阶段寄宿移民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生进入大学后,在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理想目标、角色定位上要经历一系列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其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两个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五大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村小合并,但却给许多孩子的学习带来了不便。家距离学校远了,同时父母因为外出打工,无法接送孩子;爷爷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在学习生活上无力照顾,家长只好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某些所谓的辅导中心。因此,越来越多寄宿学生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寄宿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过早地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必定对其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农村小学低龄寄宿生心理有其独特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2,(Z2):48-49
静安小学是一所寄宿为主、走读为辅的公办小学,在"智慧学习、阳光生活、健康成长"的理念引领下,校本课程设置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真行动发现真问题作为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寄宿学生较一般走读学校的学生而言更具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而在实施心理辅导过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离开家庭,入住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难免不习惯,依赖他人,有想家的思想情绪。寄宿学校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封闭式的,学生更需要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友谊和关怀。可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常由于心理健康欠佳,人际关系不好,导致有焦虑、恐惧、孤独之感,有的甚至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有近半数以上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如厌学,离家出走,与家长、老师情绪对立,拒绝接受其教育,甚至还出现过自杀事件。这些情况在寄宿学校学生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寄宿制学校学生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发展是生长着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脆弱的或有缺陷的人格往往跟其所生活、学习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不论是由家庭进入小学,还是由小学进入初中、高中,其学习无论从时间还是方法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范围和方式发生变化,需要在短期内很快适应,并完成个人角色的转变。如果没有做到这点,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有的烦躁、不安,有的变得抑郁,有的变得喜怒无常,无缘无故地乱...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孩子在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同时我自己的班上也有很多寄宿的学生.通过对孩子及学生寄宿制学习生活的了解,有一些想法,期望能与有共同处境的家长朋友一同分享.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学校成为家长首选.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就是为了省心、放心.但是,如果家长一味地这样想,很难预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作为家长,如何使寄宿的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健康地成长,是每个家长朋友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活动理念] 适应能力是中学生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评价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一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的目标之一;同时,培养高一学生的主动适应意识,将为其高中三年的生活奠定基础,积累资源.本课针对高一学生初入学,原有人际环境、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等所带来的适应问题,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适应不良问题,培养积极主动的适应意识,探索解决适应问题的办法,感受新集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学新生容易沉浸在对大学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往往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准备,有的甚至感到困惑、迷茫、空虚而导致学习或生活出现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及时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提早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与学习困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长发展的阶段,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从中学刚刚升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新生在环境适应和学习上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变化,往往容易产生:目标缺失、学习松懈、心理失衡、孤独压抑等诸多不适应和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大学阶段的第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认真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亦是此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生到城市学校学习,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会有一些不适应,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应有计划地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杨开斌 《教师》2020,(10):14-15
寄宿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都是寄宿学校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以及品格的养成,而教学管理和寄宿生的德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寄宿学生的德育现状与问题出发,分别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寄宿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开放式教学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开放式教学学习适应性结构因素包括学习观念、自主学习技能、学习环境、学习心理、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学生对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一般;女生的适应性稍好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年级间差异显著,大一学生比大二学生更适应开放式教学;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各结构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经济适应和生活适应等五个方面,这需要对新生从学校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学生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寄宿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对环境未熟悉,对生活不适应,会导致个别学生适应不良,整天愁眉苦脸,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同时,学习科目相应增多,难度增大,学校的管理与老师的教学方法跟农村又有很大的差别,紧张的作息时间,也使部分寄宿生无法适应,学习成绩就有可能降下来。因此,对于这些寄宿小学生要帮助他们适应城区寄宿制学生生活,增强适应学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与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往往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心理平衡,迫切需要调节心理结构,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生活依赖到生活自立、由过去之我到现实之我、由简单交往到复杂交往、由外在控制到内在控制的心理转化.同时,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放失地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使他们尽快地完成心理适应.一要搞好入学教育、增强心理准备;二要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要强化主体性教育,加速个性成熟.  相似文献   

20.
接要:阿坝州金川县有的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这就让许多面临这些问题而同时要升学的孩子不得不选择离家求学,这就需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或周边寄宿.由于每个孩子自身的家庭条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孩子们选择寄宿的类型和在适应寄宿的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孩子们寄宿的现状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