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期时文英华,我们选取了4组文章,分别是人生短笛简媜散文小辑难忘师恩杂文两章。潘习龙教授曾经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医者仁心,他对生命、对人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将这些娓娓道来,他说,没有人输在起跑线上要有一种精神要不遗余力地绽放坚持一万个小时,奇迹一定会出现……人生短笛中的文章通俗易懂,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篇篇是励志美文。  相似文献   

2.
研读李商隐诗我们不难发现,悲剧性不仅是他生命的基调,也是他诗歌的基调。这种意识根源于他对唐王朝中兴无望而崩溃日近的忧虑、感伤,政治上的挫折、爱情上的失意、生活上的不幸、精神解脱的无助,使诗人心头经常萦绕着对人生的迷惘之感,也使他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有痛切的体验与深刻的思考。于是,作者在坎坷命运中发出了对悲苦人生的生命拷问,以至于在他诗作的抒写中渗透了对人生的悲情思索。  相似文献   

3.
董碧水 《科技文萃》2001,(4):179-182
编者按这是一位生于70年代的普通青年,一位平凡的消防战士。也许在有些人眼中,他还算不上成功。但是,他始终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家境贫寒,但走到哪里都堂堂正正,不卑不亢;高考落榜,他没有灰心,选择了自费求学的道路…… 黄东华的人生经历,正好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同步。他有强烈的进取心、责任心,对家庭对社会赋予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在人生的每一个岗位,他都满腔热忱,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对家庭负责,对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守着这样一份信念,他坚定、自信地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黄东华短暂的人生和所做的一件件小事,折射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事迹再次昭示:普通的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常的生活中,只要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同样可以使生命发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先生晚年接受北京师大附中教师访问时说:“我对师大附中很有感情。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钱老所说的人生两个高潮,一个是为他奠定人生基础的中学,另一个是为他奠定专业基础的美国高校。  相似文献   

5.
李锐是一个只愿写刻骨铭心故事的作家,他对生命、生存的刻骨体验是:悲凉。于是他的小说中总有一种人生的悲情。他写到生者的悲凉,还有死者的悲凉。这些人无论是怀有梦想的知青,还是愚昧的农民都陷入这悲凉的人生中。他们的悲凉是由他们的生存的困境和精神的困境共同造成的。李锐以他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摹写了他们的困境,并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悯情怀。李锐自身的人生经历给予他了一种精神的困境,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艺术精神的熏陶,站在五千年文明的山头上写作,相互交织作用导致了他的这种悲凉人生的感觉。面对这悲凉人生,李锐给希望于孩子,给希望以"逃离",逃离这黄土地,让孩子们去寻找希望。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之称有两个含义,一是历史上的陶渊明,另一个是真实的陶渊明。真实的陶渊明具有二元对立的人格结构,他在文化人格和世俗人格的左右下,对人生、名声和仕途有着矛盾的观点,这缘于陶渊明性格上的的克制性。从他对酒、对琴和贫困的自述中可以得知他在为人上有一定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的自由心性与文艺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内在个性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他的自由心性。“自由心性”是一种带有审美意味的人生心态,是一种在生活积淀的基础上,融情感与理智于一体的个性倾向。施蛰存的自由心性是他传统文化教养、现代思想意识、文艺趣味和个性气质等心理结构的产物,这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和文艺追求上。从施蛰存的整个人生立意上看,自由心性是他热情而不拘执的达观的人生态度的表现,是他在积极入世的文化作为的背后一道淡远的人生风景线,他的融“游方于内”与“游方于外”于一体的生命境界,既有一种人生的无奈,也包含有一种人生的智慧。在施蛰存既热情执着又淡泊自处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多种个性侧面的矛盾和统一,而其中有着施蛰存最深隐的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是对理想的追逐?是对生活的抗拒?迁徙、跳槽,从乡村到都市,从异乡到异乡,一个教师用行走来写他的人生.也许,他的人生与你的大相径庭;也许,他的人生就有你的影子.希望这份真实的人生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是对理想的追逐?是对生活的抗拒?迁徙、跳槽,从乡村到都市,从异乡到异乡,一个教师用行走来写他的人生.也许,他的人生与你的大相径庭;也许,他的人生就有你的影子.希望这份真实的人生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是对理想的追逐?是对生活的抗拒?迁徙、跳槽,从乡村到都市,从异乡到异乡,一个教师用行走来写他的人生.也许,他的人生与你的大相径庭;也许,他的人生就有你的影子.希望这份真实的人生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函可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他著有大量咏千山的诗歌。函可咏千山诗歌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写千山自然景物之美,抒山居林泉之乐;二是记游千山旧址古迹,抒怀古之幽情。三是禅趣禅意的写照。其诗歌艺术特点是自然生动,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2.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54-56,6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魅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散发着哲学家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作者的情志与追求。本文试从现代生命哲学入手,探索其散文这一隽永的生命意蕴。其生命意蕴体现为:探求生命本质;倡扬率真个性;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杰出的辛亥革命家,景梅九不仅从思想上,更从行动上完成了他的生命升华。他的《罪案》一书,既是对自我一生的评判,更是对辛亥革命前后面对危机四伏和曙光将临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心灵变化和升华的真实写照。他在辛亥革命中的活动,既有热烈情绪,又有亲身投入,更有冷静反思,其革命精神与人生智慧,值得我们重新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称自己不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而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因此,称他的哲学系统为“新理学”。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最终落实到了人生,《新原人》一书是“新理学”体系的中心。在《新原人》中,人生被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境界,最终表达了冯先生的最大愿望:人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到达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6.
贾岛的知名度,不仅仅在于他曾是一个释子,曾有“推敲”的典故,有众多的追慕、仿效者,还在于他把作诗当作了生活。他专心的苦吟,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也应该成为后人景仰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李德裕是中国古代具有“政文一体”特征的一个典型。李德裕政治性应用文融骈入散,是骈体应用文的一大创新;论说文持论精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文章是李德裕政治生命的产物、见证和组成,由作者兼资文武、英伟不凡的人格胸襟所形成的“雄奇俊伟”“英雄本色”是其散文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作家沈从文一生以"乡下人"自居,这一自我定位既凸显了城乡文化落差在其精神上的烙印,也蕴含着知识分子在改造社会上作出的可贵探索。他对乡土的挚爱升华为对人性的思考,尤其对强健的原始生命力的讴歌与对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的萎靡异化的反思,在当下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对于生死的看法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与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司马迁珍视生命,但反对无意义的苟全生命;司马迁赞赏慨然赴死的勇气,但反对随意地放弃生命。他对生死的看法具体体现在对《史记》人物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20.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他在1954—1966年间的家书,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家书“潜在”而真实的记录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政治风云变化莫测年代的心路历程,也张显了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宝贵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