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毫无疑问,于新闻而言,时效是第一生命。但大多情况下,我们往往为了抢时效,而忽视了对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进一步挖掘。一件新闻的发生,表面看或许感觉就是这件新闻本身,好像没有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但如果看多一点就会发现,这件新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一些事情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可能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如果说,看多一点可以挖掘到新闻背后的新闻,那么看远一点,不仅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还可挖掘到新闻背后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形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  相似文献   

3.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1,(10):29-30
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空间形态上看,至少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本地新闻;从时间形态上看,有早新闻、午间新闻和晚间新闻等等;从内容形态上看,就有诸如体育新闻、工业新闻、商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教育新闻等,显得十分庞杂,因为每一个新闻门类还可以细分下去;从形式形态上看,有消息类新闻、专题新闻、新闻特写、新闻背景、纪实新闻等等;从传播形态上看,大体上可分为直播新闻、录播新闻等。由此可见电视新闻形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才蕴藏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把握…  相似文献   

4.
何琨 《新闻采编》2001,(6):32-33
不可否认,随着报纸品种和版面的增加,各报纸之间的新闻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了。在这场竞争中,如何能让新闻有可读性、有必看性,使读者不但想看、而且争抢阅读,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读者通过看报纸新闻,就能随时知道有什么事发生,掌握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一般来讲,动态的新闻,肯定是鲜活的新闻;鲜活是新闻的本质要素之一,也是读者愿意看、想看的想知道的新闻。 至于如何才能让新闻真正“动”起来,让报纸新闻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大连日报今年  相似文献   

5.
李希光 《传媒》2014,(6):25-26
正自2012年春天起,笔者开始不看电视、不读报纸、不上网看新闻。无独有偶,2013年春天,瑞士小说家罗尔夫·多贝里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新闻有害健康,丢弃新闻,去过幸福生活》,称他已经4年没看新闻了。他说:"新闻有害健康。新闻导致恐惧和好斗。新闻阻碍你的创造力和深度思考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干脆不再看新闻。"  相似文献   

6.
吴万里 《今传媒》2010,(7):69-69
平时读报、读新闻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新闻看了付之一笑就完了;有的新闻看一下标题、粗看一下内容就足够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有的新闻一定要细看内容,并能  相似文献   

7.
打开报纸或看电视、听广播、看网络,很多新闻让人看了感觉很假,也有很多新闻惹来官司,还有些新闻让人看或听了觉得很乏味,这些所谓的新闻给受众带来的不是益处,而是不良影响或误导。那么,受众最终回报给发布此新闻媒体的是“不买账”。这说到底这是个人才问题,本质是新闻人的核心素质问题。在这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9.
慨文 《声屏世界》2011,(8):68-68
我曾经很痴迷上网看新闻。现如今的新闻是多么的光怪陆离、出人意料啊。你在看到之前.绝对想不到世界上居然会有此类“神秘事件”存在。有的新闻幽默得一塌糊涂,有的新闻堪比《金瓶梅》……而近段时间,我感到看新闻的乐趣大不如前了,甚至有了不太敢看新闻的感觉——因为那些让我心寒和害怕的新闻是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10.
朱振雷 《新闻前哨》2022,(18):35-36
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连绵起伏,如何看取决于诗人当时的心境,抒发内心的情感、意念及志向,为借景说理;看一个新闻事实也一样,站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认识也就不同,写出的、报道出的新闻就有不同。因此,要学会筛选新闻,善于发现新闻,注重“制造”新闻,着力呈现新闻。  相似文献   

11.
融合现象在新闻传播中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宏观地看,有媒体融合。微观地看,有新闻文体的融合。新闻评论和报道作为新闻文体两个不同的品种,两者的渗透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2.
刊林漫步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富有文采呢?丁言鸣撰文认为,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可从五个方面来努力: 一、让眼睛变得更明亮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看人先看面,看文先看题”,似乎成了一般读者的习惯。从标题入手,使新闻的眼睛变得更明亮,是增加新闻文采的一个途径。二、让眉目变得更清秀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末导语  相似文献   

13.
让经济新闻充满魅力!越来越多的读者发出这样的呼唤。有读者曾感慨地说:如果看经济新闻能像看社会新闻一样轻松,像看小说一样有趣就好了。当然,经济新闻不同于小说,但是,新闻的重要、及时、新鲜、真实等特性往往比小说更能吸引读者、震动读者,这就是新闻特有的优势。因此,作为一个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应该学会运用新闻这一优势,认真研究经济,研究生活,研究读者,在经济新闻的判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读者看新闻先看新闻的标题,标题起得好就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介绍几个制作特色标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3年进人民日报的,1998年离开人民日报,16年,《新闻战线》每期都看。离开之后,也看,外界的各种新闻刊物都看。看下来,觉得方老讲的两个第一已经高度概括了。《新闻战线》是  相似文献   

16.
高园 《青年记者》2008,(8):38-39
两会作为时政新闻的富矿,齐鲁晚报把握住了机遇,在其中掘得不少好料。事实证明,重大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想看的,好看的时政新闻是老百姓乐看的,都市类媒体在时政新闻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新闻形态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形态是指新闻的存在方式与状态。新闻的存在 ,无论是从新闻传播现象的历史过程看 ,还是从一次新闻传播的历时过程看 ,都有形态的演变。新闻形态论的提出 ,对从学术上厘清“新闻”概念的具体含义 ,实践上把握新闻传播的内在运作机制 ,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要让人看的,没人爱看,传播效果就等于零。有一类新闻,占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一些受众却直接翻过去、跳过去看后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心的受众静下心来去看,却会发现其中有些新闻大有价值,很值得一读,奇怪为什么第一反应会是直接翻过去呢?新闻被做得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看,也就"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通讯员采集新闻素材、资料和访问新闻人物,知情人物的活动;新闻写作,则要求准确、鲜明、及时地将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表达出来。这两者的关系,在新闻实践中是紧密相关的。从顺序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从内在联系看,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因为采访具有主观认识客  相似文献   

20.
我一接到第五期《新闻爱好者》,就被《庄稼棵里也出新闻》这条标题吸住了。翻开一看内容,更是爱不释手。我边看边想,看了四五遍。我周围的几个新闻爱好者也争相传阅。我是初学写新闻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很低,写的稿件常常石沉大海。原来总认为自己生活圈子小,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什么新闻可写。看了吴学斌同志既有经验,又有实例的文章后,我去掉了“没新闻可写”的包袱,也学得了吴学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