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里运行着五股时间之流。对于时间本体福克纳表达了悲观的认识.但在写作的意义上,福克纳随意驱遣时间,使他的作品里呈现出时间的重奏与复调。  相似文献   

2.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方面采用了复调性叙述策略,是一部明显具有复调性叙事特征的小说,具有后现代小说的特色.本文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这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后现代复调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尘埃落定》中的二少爷是傻子,《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是白痴,这两个带有先天缺陷的人物,在小说中却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他们既是一位复杂的小说形象,又是一种创新的叙述方式,他们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现代小说艺术的一面新旗帜。  相似文献   

4.
从如实地反映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与风土人情看,福克纳是现实主义作家:从喜欢以传统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周围陌生、时髦的环境看,他又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体现了这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解读,分析了福克纳的女性情结,认为福克纳写《喧哗与骚动》的初衷是表现女人的可爱与可畏,他对女人始终抱着爱慕与恐惧的矛盾心理,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在他心目中女人介于天使与妖女之间,是一种容易伤害男人的尤物。这种复杂的心态与他的家庭背景、他生活的文化环境、基督教传统观念以及他个人的遭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圣经》典故:《喧哗与骚动》的窗口王静,范求真作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①,福克纳擅长用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把作品构筑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作品的绝大部分都以约克纳帕塌法郡(YoknapatanphaCounty)这个既是神话又是真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全知叙事、客观叙事、叙事视角、意识流等方面对《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进行了比较,探析了《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中叙事手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秋夜》呈现了一个由反抗→绝望→反抗绝望→再一次绝望→回归反抗的轮回。反抗与绝望二者间急遽而频繁的转换体现了鲁迅处于"自由"与"他由"两种生命状态的张力场中被撕扯着的情感与思想。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两部意识流小说的叙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作为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才华,《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对位的世界塑造了女主人工凯蒂的形象,同时也描绘了康普生家族及南方传统旧道德的没落。《我弥留之际》则是采用以女主人公爱迪夏其葬礼为中心的同心圆结构。这两部作品独特的叙述模式使读者更真实的感受到人物流动的内心世界和深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我国研究者对它十分重视,1980年以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目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在福克纳研究中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威廉.福克纳于1950年获得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且是最受误解的作家,其创作手法上的实验与尝试非常引人注目。其叙事手法别具一格且堪称一绝。本文试从多角度叙事的选取及小说的复调性质对于《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艺术进行剖析,在与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技巧和效果比较中,来凸现其卓越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将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频繁地表现意识流是为了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使作品能更加接近真实,同时也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从中可以领会到福克纳运用娴熟意识流写作手法而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他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也给他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3.
时间的处理在威廉·福克纳的杰作、意识流经典小说<喧哗与骚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小说中人物截然不同的时间意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关注时间的处理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小说,也有助于把握作者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在小说的写法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在发掘人物的内心活动及刻画小说中的每个人物,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流露出福#克纳作为南方作家内心深刻的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除了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外,鲜明、独特的东西还见之于他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作品中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超凡脱俗的比喻、丰富的词语等方面说明其语言风格上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时间为主线,从一定意义上讲,实现了人物时间化以及时间主体化。文章立足于梅洛-庞蒂所主张的时间—主体间性哲学,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书中的人物时间意识以及时间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两部作品里迷惘青年的典型代表,昆丁深知南方古老血液里隐藏的罪恶,却又不能舍弃南方社会曾有过的高贵品德而在新生社会中重生。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昆丁的形象,阐释了他死亡悲剧的原由和意义,并得出昆丁形象是福克纳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反思之结晶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大量运用了神话原型模式,从而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反讽色彩,揭示了美国南方精神文化的衰落。从结构、人物、意象等方面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神话原型,能深度揭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喧嚣与骚动》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他运用多视角、象征、意识流等表现手法,揭示了康普生家族的衰落过程。本文拟从《喧嚣与骚动》第一章即班吉篇,通过浅析这部分的功能及写作技巧,来欣赏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