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时差反应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比赛在世界各地的频繁举行,地域--时间所形成的地区时差,引起人体时差反应的普遍性,以及机体生理和心理节律的非同步变化而造成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为适应国际比赛的日益增多,时差反应适应一直是体育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因此,了解时差反应对于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时差反应适应的训练措施和比赛安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出国旅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时差反应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使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很有必要对时差反应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减少时差反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时差对运动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出国旅行的过程中产生的时差反应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使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能发挥最佳的竞技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很有必要对时差反应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减少时差反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时差对运动员竞赛状态和机能状况的影响。方法:观察运动员样本(共16人)在进入时差环境模型前后竞赛状态和机能状况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时差反应能够使运动员机能状况发生改变,竞赛状态明显下降。结论:提示运动员在跨时区参加比赛前可调整竞赛状态及机能状况,以尽快适应新的时间环境,减轻时差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运动训练、集训、比赛经常在各种气候——地理条件、昼夜时间节律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这不能不影响到运动员的机体适应过程。从航空航天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人体对时差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情况进行了最广泛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穿越子午线飞行时昼夜节律的变化会引起机体机能的显著变化。然而,对新的气候  相似文献   

6.
通过上网检索和查阅有关杂志书籍,论述了时差和时差反应产生的原因,以及时差反应对体育竞赛的影响情况。并通过对经常出国参赛的运动员和国际航线上的乘务员的问卷的调查,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减轻和克服时差反应对运动水平发挥影响的方法。时差反应在体育竞赛中越来越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还得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时差反应是运动员参与国际体育比赛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因素之一。了解时差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此做一简单的综述以期为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武术运动不同项目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名武术运动员进行运动反应时、预料时准确度和分化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散手运动员的时间反应能力比拳术运动员强,而长拳运动员又优于南拳运动员。这可能与武术运动不同项目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对越野滑雪女运动员月经生理周期的研究,证明了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在月经周期中,按相应的时期存在连续性的和节律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月经后期和排卵后期专项运动能力有较明显的提高,而在月经期、排卵期和月经前期专项运动能力则较明显的下降。本文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其生理特点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和一般运动能力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协调配合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目前对武术运动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反应能力的比较研究未见报导。本文采用视觉——运动反应时、分化抑制及延缓抑制三个生理指标的测定来比较分析武术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为选材、科学训练及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1名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31名大学生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残疾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同一性和运动定向的各个指标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这点与大学生运动员不同。研究还发现,男女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同一性和运动定向上的特点不同;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和大学生运动员相比,在运动同一性上也存在不同特点;残疾大学生运动员在社会同一性上的强度低于大学生运动员。研究结果证实了提出的两个假设,即社会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与运动定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排他同一性得分高的运动员在消极情感上得分也高。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无论哪个等级和水平的运动员,都极其注重运动负荷的科学安排。本文归纳论述的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特征,主要是就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而言,并力求反映运动负荷科学安排的某些规律,这对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和业余训练运动员也是可资借鉴与参考的。  相似文献   

13.
张弓 《体育科技》2007,28(2):60-61
运动员骨强度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正日益被体育界所认识。我们利用定量超声测量技术实现运动员骨强度实时测量的方法,并讨论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为运动员骨健康实时监测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散打项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依据。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数轮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筛选出运动员竞技能力中15项形态指标、7项机能指标、10项素质指标、9项技术指标和8项心理智力指标,对我国32名武英级运动员和39名一级运动员进行测量。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7个因子,并以此确定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参照值,建立我国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此模型将为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特点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方法,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特点与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具有明显的自动化特征,表现出积极的内隐攻击性态度.(2)青少年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存在着性别、技术等级、训练年限及项目特点差异;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不同技术水平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强度无显著性差异;4年以下训练年限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强度显著高于9年以上的运动员,并呈现出训练年限越长青少年运动员内隐攻击性强度越弱的趋势;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员有更强的内隐攻击性.  相似文献   

16.
常芸 《体育科研》2012,33(4):11-16
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所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一直被认为是运动员良好体能状态的重要保障,但在运动训练监控中我们发现一些运动员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现象,往往影响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常常困扰着运动员和教练员。运动医学研究也显示,在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心脏细胞与亚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发生了某些失代偿性改变,引起运动性心肌微损伤,而且,右心房、右心室及内膜下心肌组织是运动心脏对大运动量训练与反复大强度运动的敏感区域,又称易损部位。尽管目前运动性心肌微损伤现象已为人所知,且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也与运动性心肌微损伤有关,但其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运动员心肌微损伤与运动性心脏意外的发生很难早期诊断、预测和防治。针对优秀运动员潜在心脏隐患的调研也证实优秀运动员存在较高的心律失常风险,且专项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更为常见,一些运动员因此而退赛,甚至退役。运动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体能、健康以及正常训练比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制约了部分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提高。部分退役运动员留下了永久性的心律失常。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以及病理变化与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开展运动性心律失常电生和分子病理的研究,规避运动场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保障运动员健康、延长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优势和不足,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运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腾起初速度、水平速度和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这三方面运动能力是较强的。(2)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垂直速度和运动成绩与国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和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运动员可能导致跳远成绩小于国外运动员。(3)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与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原因:①是运动员起跳腿缓冲和蹬伸能力不足;②是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速度慢;③是髋关节和骨盆运动原因;④是运动员最后3步积极加速上板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轨迹追踪任务实验范式对不同水平、性别的乒乓球、健美操大学生运动员的内隐学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水平乒乓球、健美操运动员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乒乓球运动员的成绩比同等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高,且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成绩最出色。②乒乓球运动员的内隐学习成绩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表现比男生出色;但健美操专项及不同水平的运动员的内隐学习成绩没有出现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内隐学习存在时间效应,即在一定时期内,被试的内隐学习成绩随学习时间的进程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景晨 《体育科研》2019,(2):68-71
探讨手足相关派生指数与运动等级的相关度,为游泳运动员选材形态指标的精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34名上海区级游泳学校、上海高校、上海市队、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手足表型进行测量统计并计算相应派生指数,对不同等级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子游泳运动员手足面积表型与运动等级均无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小于0.3),女子足部派生指标与运动等级亦均无直线相关关系,仅手部面积Ⅰ表型与运动等级存在极显著性低度直线相关(P<0.01)。结论:手面积Ⅰ表型可入选女子游泳运动员二类选材指标。女子游泳运动员足面积表型和男子游泳员手足面积表型均不具备选材评价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和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依据。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对我国32名武英级运动员和39名一级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心理智力指标的测量。运用主因子分析法,将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中基础的、有鉴别性的指标,归纳为17个因子,并以此确定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探索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并以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为参照值,建立我国散打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明确了散打优秀运动员选材(高级选材)的任务和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