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纲说明】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考复习范围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删减:一、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已删掉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屯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二、教学大纲作了要求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未列入的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三、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指定的考试范…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制定的《历史教学大纲》。把本单元中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两节内容作为学生阅读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却属于考试范围之内。显然。如果对前者没有起码的了解。就不能理解什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根本不可能对有关后者的问题作答。因此。这些未被列入考试范围的历史概念也应引起考生的注意。对于本单元的复习。既要宏观上整理这一历史时期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明确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性。明确这一历史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又要从微观上具体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3.
2004《考试说明》将《中国古代史》(新教材)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重新列入考试范围,反映了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重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对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现在发展区域经济构想,如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学习提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高考在本章的命题较为集中 ,涉及的知识点有 :淝水之战 (出过材料题、选择题 )、士族制度、江南的开发、孝文帝改革、南北朝一些朝代的地理位置等。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考虑 ,加之高考提前 ,新出台的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本部分内容作了大面积的删减 ,四个知识点 ,有两个知识点被首次列为阅读内容 ,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本单元内容复习只需关注 :“社会经济”和“文化”两大内容即可。●知识图解1 .魏晋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习》2004,(3):22-25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1.先秦(1)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2)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4)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2.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秦末农民的战争(3)两汉政治经济制度(4)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5)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6)秦汉时期的文化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4.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相似文献   

6.
三省同为隋唐时期的最高政务机构,最高统治者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对构成皇权最大威胁的尚书省之长尚书令多旷而不置或为虚衔,使得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法定的宰相的体制发生了变化。虽然仆射在一定时期内总制尚书省事,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尚书令负责中枢政务,所行使的相权也绝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执行性质的相权,而是侍中、中书令相权的延伸。三省中仅有中书令、侍中及其所代表的二省行使其权力,三省宰相制实际为“二省制”。  相似文献   

7.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8.
将军官名。春秋时晋、鲁、郑、齐、吴等国已设。晋文公时建上、中、下三军,各设将佐二人,以卿充任之;其地位最尊者为中军将,统率三军,乃称元帅或将军。战国时楚、赵、魏、秦诸国皆置,为高级武官通称。自汉代始,多前置称号。如“票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度辽将军”,“伏波将军”,“楼船将军”等。三国、二晋、南北朝以后名号更繁。唐时十六卫各设将军二人,其前期皆率军出征,后期乃为闲职,以安置勋  相似文献   

9.
一、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的最新变化1. 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2005年历史《考试大纲》已删掉的内容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政治与经济:周朝的强盛;井田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刺史制度。西域各族。两汉时期与越南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屯田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募兵制。隋唐时期的宗教和哲学;教育。庆历新  相似文献   

10.
营浦故城考     
我区西汉营浦故城,为汉营浦县治所在。据史料记载:营浦县设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零陵郡。营浦县治延至三国两晋时期,历六朝,有“六朝古城”之称。  相似文献   

11.
三国84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三国酝酿建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晋、吴对峙时期。又可分为五个写作板块:曹操专权;“蜀汉”;“曹魏”;“孙吴”;晋、吴对峙。  相似文献   

12.
【考点扫描】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井田制,“青铜时代”,“商人”,齐桓公的称霸,春秋争霸战争及进步意义,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技术,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荀子的自然观,孔子的教育思想,《诗经》和屈原,“脉学之宗”扁鹊,哈雷彗星和《甘石星经》。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秦的统一及意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影响,“汉承秦制”中的损益变化,昭君出塞与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秦汉文化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贾思勰、郦道元、…  相似文献   

13.
江西之有志,始于三国时期。从三国至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里,江西方志在其发展史上进入了第一个兴盛时期———早期兴盛时期。中国的古代方志存在着亡佚严重、作者不详、难以断代、一志多名等令人困扰的问题,因此今天我们要想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江西早期方志的确切部数,几乎是不可能了。我们能够准确考定为属于这一时期的江西早期方志只有26部,其形式分为郡书、地记、地志、山记、图经五大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以下简称“上册”)的内容及教法谈些粗浅的看法。小学历史课本上册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上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特色:(一)红线穿珠,以点带面。教材不是采取习惯用的朝代更替体例,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红线穿起了一颗颗珠子。所谓“珠”,即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形成最具代表性的点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概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教材只穿了《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魏孝文  相似文献   

15.
三,西汉、三国职官汉初承袭秦制,后来才有所更改。(一)中央官制(仍行三公九卿制,后来又出现六部之萌芽)(1)三公先是相国、太尉、御史大  相似文献   

16.
“祭酒”在秦汉时期作为礼仪长期存在,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又以尊号的形式使用。王莽改制崇儒尚师,设九“祭酒”。“祭酒”随之成为王莽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设置。王莽“祭酒”官职的设立对东汉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东汉“祭酒”作为官职后缀涉及军政多个方面,既可是朝廷官职,也可为三公府吏。三国时代在东汉官制基础上,又设置了多个军职和行政“祭酒”。从先秦到三国时代“祭酒”从尊号转变为实际的官职,范围和职能也有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官职体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头绪多、内容繁,学生常常感到对每节课的内容都学懂了,掌握了,但综合考查时总是张冠李戴、丢三落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理清线索,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系统化。历史教材是有基本线索可寻的,因此,“集中头绪,理清线索”,是上好历史课、解决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历史知识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漫长,经历了2300多年,但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一)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历经战国、秦、汉);(二)封建社会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历经隋、唐);(四)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历经五代、辽、宋、夏、金、元);(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步衰落时期(经历明、清两个朝代)。通过这样“集中头绪”,学生可用时期记朝代,也可用朝代记时期。我在教学中采用“第一时期战秦汉,第二时期三两南,第三时期隋和唐,第四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五时期明和清,封建历史线索明”的口诀,把历史教材的科学性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融合为一体,寓乐于教,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8.
略论魏晋南北朝乐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出现多种国家依附民户,乐户便是其中的一种。“乐户”一词虽迟至北魏时期才出现,但作为国家控制的依附人口却早在汉末三国时开始,并经历了身份卑微化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南北朝又有所不同,北朝乐户身份规定更为法律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正>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界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间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经常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什么秦、汉的大统一局面走向分裂?为什么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又会重新走向隋、唐的大统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进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初中一年级历史课中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阶段,朝代变迁迤丽频繁,阶级关系错综复杂,历史事件迭起繁多。其中,不同朝代的发展过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学生易混难记。为此,我将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按其顺序布列在一张大事年表上(如36页表一),再绘制“三国、两晋、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