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冯国才 《阅读与鉴赏》2009,(8):39-39,34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为读者所关注。成功的出场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琵琶行》、《林黛玉进贾府》、《故乡》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这三篇作品都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分别对琵琶女、王熙风、杨二嫂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进行了成功描写。使人物一出场亮相,就展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抓住了读者的心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十分重视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书中人物“亮相”方式虽然各异,但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使读者了解其主要性格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采用了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 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  相似文献   

4.
《史记》人物传记具有非常高超的艺术成就,在介绍人物出场时,作者采取了不同的出场艺术描写方法,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一幕幕历史画面,将人物出场的艺术手法与人物性格、命运,甚至结局等相互映照,并在论赞中画龙点睛,巧妙地构成了“随物赋形,首尾相应”的逻辑关系,在看似松散的历史故事叙述中,表现出了前呼后应、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亮相,通过对人物的出场顺序出场情景,以及主要人物外貌描绘这一角度的分析,旨在感受曹雪芹的艺术功力,学习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人物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鲁提辖的第一次出场,作品通过对鲁提辖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学巨匠施耐庵、罗贯中著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刻划了栩栩如生的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初次出场,便三拳打死了渭州地方恶棍财主镇关西郑屠,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拳”的艺术魅力何在?值的品味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施瑶 《文教资料》2010,(18):168-16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含491篇短篇小说,主题不一,人物形象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在思想、艺术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把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推向顶峰。而《聊斋》更是以塑造了各色人物、花妖狐魅而著称,其中人物出场各有不同,章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就针对《聊斋》各类人物出场方式加以透视。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勾勒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古代英雄人物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鲁提辖的第一次出场,作品通过对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缘由,救助父女脱脸,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甄嬛传》和电影《蝴蝶梦》都改编自比较流行的同名小说,两者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都存在一个从未出场的女主人公:《甄嬛传》中的纯元皇后和《蝴蝶梦》中的丽贝卡。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她们都是贯穿全剧必不可少的隐形主角,是推进情节的重要因素;而从伦理上讲,她们却分别代表了善与恶这两个极端。通过对她们的分析,观众和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剧作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11.
何丽萍小说《风过夏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其一是行文简约,惜墨如金;其二是善于设置空白,为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作预设了巨大的空间;其三是陌生化手法的成功运用,人物形象另类,情节结构独特。解读《风过夏庄》,可以一窥何丽萍小说之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品牌的塑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和至关重要的地步,本文分析和提出了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著名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然而巴塞尔姆这部小说无论从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主题上,都彻底颠覆了人们熟知的格林童话故事。文中大量的后现代写作技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对格林童话故事进行了挑战、否定与颠覆,使之成为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之作。研究《白雪公主后传》中的戏仿手法,可以窥见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独特的颠覆魅力。  相似文献   

14.
《金山》以其强烈的情节表现出张翎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故事的重视,展现了当下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严肃作家共同的创作风貌,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小说向传统情节小说的回归。在小说诗学几经嬗变的今天,能否在唤醒小说原初功能的同时,很好地规避传统情节小说固有的局限,成了这类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一妇二夫”情节元素即关于女子再嫁、改嫁或者婚外情的叙述,在话本小说中并不罕见。大概可分为纵欲逐利型、追寻美满型、权变谋生型几类,还有与之相关的拒劝坚守型。“一妇二夫”情节元素反映出主流伦理观念对社会的影响,也透露出市井细民尤其是市民女子的生存状态。这类情节元素可见当时的市民心态,交织着警世用意以及宥情倾向,体现市民文学的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有部小说集<乾(月巽)子>,其中的<华州参军>通过男女主人公三合三离的爱情彰显出情感至上的情爱观,艺术上亦有独特之处.<华州参军>的情节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市民化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了宋代话本<碾玉观音>.作为一颗长期蒙尘的珍珠,<华州参军>应当引起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传奇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鹿桥的长篇小说《未央歌》叙事华美,文采绮丽,半个多世纪以来,影响了几代华人读者。小说情节浪漫,语言典雅抒情,充溢着青春活力。整部作品以青年学生的视角,从学术、友谊、爱情多方面展示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天,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来解读这部"校园圣经",仍能感受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综合副刊应突出主题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读所看到的报纸,在视觉上已把报纸刊发的的内容,从化大餐的咀嚼中剥离出来,直接挑逃精品以充实自己的胃口,因而,如何把一张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把副刊版面办得适合读的口味,是每一位编辑,都需要认真研讨的新课题。因此,综合副刊的主题策划应运而生,它既渲染了刊发的稿件内容,又适时针对某一特殊事业进行烘托,还使许多堆砌的稿件得以刊发,收到的读后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剧作之一,剧中那生动奇特、引人注目的情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向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的女主人公美丽迷人、温柔体贴、柔弱,甘愿为心爱的恋人奉献一切,同时她又坚强果断,支配占有欲强。她的这种双性同体的个性特征打乱了父权社会中男性主体的传统观念。文章通过阐释她的这种双性同体的性格特征呈现给读者一个饱满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Nathaniel Hawthorne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in perspective of his unique style of metaphor and symbolism.His work usually creates an atmosphere of fear,depression,dark,death and hatred.The Scarlet Letter,which was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his master piece,is no doubt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writing style.In it,the author created several characters; both made their first appearance naturally and without much suspension,y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and Hawthorne's exquisite depiction of the miens and actions of characters,the struggle,the mutual relation and all the complicated emotions,the book revealed a magnificent series of story-telling pictures in front of the readers.This paper intends to look into Hawthorne's art of using metaphors and other writing techniques,and finds it is truly a good textbook for people learning how to write a good piece of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