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12月,在路甬祥院长的亲自主持下,我院完成了题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对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我院“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同年6月9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原则批准了《关于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汇报提纲》,做出了支持我院率先进行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重要决策。2000年12月21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听取了我院启动阶段试点工作的汇报,审议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全面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报告》,批准我院试点工作自2001年转入全面推进阶段。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产业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为核心,从理论上构建了产业知识基础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影响机制:产业知识基础的创新特性影响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交互配置创新,同时产业知识基础的交互配置创新在外部制度环境的作用下进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基于该机制,本文概括了三种典型区域创新体系的类型,并明确指出构建具体类型的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产业知识基础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期“知识中国”专栏发表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中国未来研究会等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课题“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供关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霍明远 《资源科学》2001,23(4):92-96
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研究入手,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系统+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补联动,从而成为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引擎。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中可以发展,其中关键的一环:“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的未建设,它将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在21世纪初,组织和实施“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并引导和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为例,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改善地方软硬环境、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孵化器建设以及实施“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把握北京城市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健全法制环境;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等措施扶植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密切官产学研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地方文化等。  相似文献   

6.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先后实施了“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并提出了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使迎接知识经济具体化、工程化,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人才、技术、资金等基础条件较差,笔者认为也必须建立既与国家创新体系接轨,又能有效地服务于本地创新需要的地方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力量强大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借助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科技投入加大和国家科技部门条块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基础,通过强化体制制度创新、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用户主导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途径,整合优化区域内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7-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亲自带队,在沿海省市与地方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了5个新的研究所。此次与地方共建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调整科技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更好地衔接中科院创新能力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能力的需要”。经过知识创新工程一期、二期的调整,中科院院属法人研究机构由1997年的123个调整为2005年底的90个,“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整、整合、撤并和转制,高度凝练科技创新目标,推进以研究所为单元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以提高中科院的创新能力。推动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又要求我们在巩固、提升已有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有目标地部署一批新的研究单元,包括新建一部分研究所。”“无论撤所还是建所,都是出于发展、提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主导产业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主导产业理论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主导产业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关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的不同观点,提出该体系应由“知识创新系统”(或“科学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三部分构成;并分析了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因 此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科学院则应进行体制改革,应当还原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和国家科技咨询机构,其绝大部分研究实体应当改制并与之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