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作文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提倡让初学作文的儿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给儿童思想和情感的自由,不要人为地强行拔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生作文的成功在于他的纯真,他的率直,他的无邪,他的真话。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不应束缚学生手脚,而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出发,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体裁就写什么体裁,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应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陈优飞 《小学生》2012,(8):74-74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突破两道关口: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前者是写什么,是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后者是怎么写,是形式,顺应写什么而来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可是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而对写什么却注意不够,然而写什么恰恰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关。时下,经常能看见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耷拉着头,脸拉得长长的,长时间不知道下笔。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咬笔头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6.
如何指导学生习作?新课标这样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思想在呼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虽然说让考生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但并不等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也要遵循写作规律,在审题、立意?、文体、字数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之一。作文教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怎么写”,忽视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被当作消极的接受知识的贮存器,造成学生作文脱离实际,对作文无激情。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效率,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心理。  相似文献   

9.
杜志中 《海南教育》2014,(24):32-33
小学阶段不管是哪个年级,作文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所谓“写什么”是说怎么样选择好的题材,所谓“怎么写”是说怎么样布局谋篇、怎么样写具体、写生动。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每次作文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掌握选择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方法,学生把作文写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老师们讨论,说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同学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又写作文……怎么写作文呀!写什么呀。”这让老师很头痛。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不得法,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得先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为了培养小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顺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需要,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作文应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而写”这一核心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小学作文教学“五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放开说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框”,放手让学生在习作前“说一说”。比如,我布置学生写“植树”的作文,先安排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讲清种树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说”的活动,要求学生说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了什么树、怎么种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学生争强好胜,发言特别踊跃。这时候要学生以“植树”为题作文,便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由此看出,在习作前组织一些“说”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二、诱发…  相似文献   

14.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及生活实际不同的学生 ,其思想认识、性格特点、生活阅历、观察方法、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不尽相同 ,老师要尊重他们的实际。低年级可写一两句通顺完整的话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能要求过高 ,让连一句话还写不通顺的孩子写看图作文、观察日记 ,岂不是拔苗助长 ;中高年级也不能因为学生有了初步的说话、习作的基础 ,就详细指导。从审题到选材 ,从确立中心到列提纲 ,从材料安排到字、词、句、段的使用 ,无不面面俱到 ,一一板书 ,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 ,就能写出“像样”的作文。但这样的作文…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质量始终不太理想。但是,只要冷静思索,我们就不难发现,不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太差,而是我们对学生习作要求过高、过严,限制得过死,各种条条框框和习惯势力将学生的手脚和自由想像的空间紧紧束缚,学生没有写作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多数作文是由老师指定“写什么”、“怎么写”,甚至一些教师为应考,让学生背各种类型的范文。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评讲学生看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既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不利于学生作文的自我发展,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学生思维长期受到禁锢,尽管教师认真细致地指导、评改,学生仍然摆脱不了不知“写什么”、“怎么写”的困扰,作文教学水平一直难以提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19.
谈到作文教学,迎头就会碰到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其中“怎么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窠臼,这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了老师,又危害了学生。并且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命题,要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母题”带“子题”。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一个“母题”,让学生围绕它辐射出许多“子题”来。例如一位教师结合学校开展的一次绿化活动让学生以“班级绿化活动”为素材写篇文章,至于选材、体裁、字数等一概由学生自己决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结果这次作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学生文章的文体不拘一格,立意各不相同。虽然,同学们文笔不很优美,但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从这一成功的作文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不缺乏聪明才智和创新意识,如果我们的命题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创设能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引发他们思考和参与生活,那么,一批思维活跃、有潜在创造能力的“小作家”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