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环境。本文从政治课教学的实践出发,就主体性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环境。本文从政治课教学的实践出发,就主体性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学体育教学是使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培养的关键。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体育达标教育与考试的关键,更是养成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培养学生一生体育爱好的重点。根据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学体育教学应加快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以及良好运动习惯为基础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实现我国人民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6.
程西凤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79-179,116
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现状,立足于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目标,重点论述了高中学生六种阅读习惯的培养问题。以期教师能够真正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提出了下列观点: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科学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因地制宜,设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8.
欧海忠 《内江科技》2009,30(9):200-200,137
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融合主体性计算机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课题。主体性计算机教学呼唤和期待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弘扬是对主体性计算机教学需要的理性回应。要实现主体性计算杌教学的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以主体性计算机教学理论为导向,科学运用探究性学习,努力唤起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中专学校德育教育中突出学生主体性是指“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中专学校德育教育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以至终身参与运动的习惯,一辈子以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学习和幸福生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高校教学中除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应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终身的体育运动习惯为目标进行。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休闲性体育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目标,强化休闲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所占的地位,科学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文中就高校体育休闲课程的理念与目标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本文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涵义和特征出发,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践,总结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结合经济数学课程特色及专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在经济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必要性及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鑫  王洁 《科教文汇》2009,(33):133-134
主体性教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流.是时代发展的莆要。文章认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素质,改革英语应试教育模式,适应高职学生在专业工作领域真正应用英语的需要,并对如何设计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提高。本文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涵义和特征出发,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践,总结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杜亚强 《知识窗》2014,(22):69-70
思维是数学的内核,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长久课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体性问题意识、逆向性思考习惯和求异性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主体性的突出首先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钟叶斌 《科教文汇》2008,(21):33-34
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成为当代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中心,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体性人格的人才是当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