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种阅读方法不是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阅读,而是跳跃式阅读。1.读开头。有些文章(特别是议论文)常开篇点题,读开头一、两小节便可抓住全文的主要观点。2.读领头句。读完开头,再读每一小节的第一句。因为不少文章每段第一句基本上概括了全段意思,抓住它便抓住了该段大意。3.读结尾。许多文章结尾或总结全文,或深化主题,读结尾常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4想全文。“三读”后,一想文章大观点,二想文章小观点,三想全文脉络。这样一想,就能对全文大意、结构层次有较完整的了解。实践证明,运用“三读一想”阅读法阅读,只要花通…  相似文献   

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 大森林的主人(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课) 二、阅读目的: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自己找出表现猎人沉着、果敢、智慧的重点词、句,理清课文层次;能按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困难,如何一个一个克服困难,结尾点题给课文分段;会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问题。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自学指导步骤: 1.默读课文,对照课后“想一想”的问题,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划出来;查字典,对“枞树”、“苔藓”加注释。  相似文献   

4.
关于英语教学怎样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介绍一些做法.一、以课文为中心,修枝强干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是讲授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应保证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学到手.我校教师教一年级课文时,鉴于短课文比较简单,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如果不太难于理解,他们都先让学生读读、练练,体味以后再讲.二年级的课文比较复杂,讲解逐步增多,讲解时,他们注意两个方面:1坚持就词论词,词不离句;就句论句,句子不离课文.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神速”部分1.设疑探究,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一词。(出示幻灯)①“关键”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关键”指什么?②比较句子: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时间还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只有120公里。A.自由读句子,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B.课文为什么选用第一句?C.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好“只”、“还”,突出“关键”。3.那红军又是怎样把握这个“关键”,“飞”到泸定桥的呢?又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默读课文4、5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遇…  相似文献   

6.
“光复”这个词,在《难忘的一课》里、先后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课文的开头部分(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一次是在课文的结尾部分(他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学生自读课文之后,要老师讲一讲“光复”这个词语的意思。可是,  相似文献   

7.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8.
第九册《基础训练1》的“字·词·句”部分安排了四个练习。第一题是读拼音猜谜语 ,主要是复习拼音 ,提高认读音节能力。第二题是辨字组词 ,主要是积累生字。第三题是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第四题是把句子换个说法 ,这两题都是新知识 ,是本次训练的重点。教学时 ,要抓住重点 ,进行扎实的训练。第三题 ,首先明确训练要求 ,设疑激趣。教师可在学生读题目要求后问 :“什么是‘感情色彩’呢”?同学们认真读句子 ,好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中带点词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讨论第一组中“果断”和“武断”的感情色彩。先联系句子理解两个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啦学生是一个个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跟着教师的拍节向前走的“木偶”。学生是一台台任人随意遥控的“阅读机”,要学生怎样读就怎样读,要快就得快,要慢就得慢,要粗就得粗,要细就得细,什么初读、细读、跳读、轮读、品读、带问题读……学生完完全全在教师的操纵之下被动地学习;什么词的意思,句子的深刻含义,这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可以分几层,层意是什么,课文的开头结尾,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技巧等等。久而久之,学生被这些冷冰冰的问题问得头皮麻木起来。这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近乎残忍的事,…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以苏教版三上《第八次》课文为例,谈一谈构建"以写为本"的阅读教学范式课堂,即"2+1"范式课堂(一篇课文2教时完成+第3教时拓展)。第一课时:三读三问,理清课文脉络上课一开始,我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引入别出心裁地讲故事: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有志竟成的故事吧。然后范读课文,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初读课文环节,出示了不同层次的"三读"要求——一读: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根据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二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三读: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句呢? 一、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停顿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课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清句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文意。这样,你就必须要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在文中的意…  相似文献   

12.
一、抓重点句 重点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中心的句子,它对全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海底世界》中的“海底世界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和《寄菜刀》中“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就属这类句子。前两个位于课文的结尾,是总结句,后一个位于文章的开头,是总述句。它们都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体现了全文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导读三例     
抓住结尾学习全文——《狐假虎威》导读线索这则寓言的结尾,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阅读课文的重要线索。一、读结尾,解课题。看看结尾和课题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对照着解释,很自然地就能将题目中的“假”理解成“借”,“威”解释成“威风”。二、读结尾.解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老虎动作的词“扑”,描写狐狸动作神态的词“窜”、“转”、“扯”、“神气活现”等,能加深对“凶恶”、“狡  相似文献   

14.
“看图学词学句”是“看图读拼音识字”的发展,是在学习单音词的基础上学习双音词和由词组成的词语、句子。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两组:第一组是纯拼音句子和汉字加拼音的句子混排组成的短文;第二组是汉字加拼音的短文。这样安排体现了由纯拼音句子向汉字加注音句子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讲究开头,好文章的好开头总有引人入胜之妙。要教好一课书,设计一个好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调动起学生认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把这种开头叫做“课引子”。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课引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为了鼓励学生独立钻研课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天山景物记》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先写了《论语·述而》的一节:“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问学生懂不懂,学生说第一句不懂,第二句懂。于是我把第一句里的“愤”和“悱”两字作了解释,这样学生就能译出这段话了:“孔子说:(我教学生),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又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开好头,就要首先写好第一句。只有写好了第一句,后面的句子才会滚滚而来。大凡优秀作品总是以第一句取胜。我们学的课文不正是这样吗?其实,写好第一句的方法很多。一、用第一句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句型是语法研究的重点。 语法学史上句型研究的历史不长。《马氏文通》对单句句型未作专门论述,只是在讲“字”、“词”和“句读”时提及,内容简略,缺乏系统性。 按句与读的关系,马氏将句子分为:(1)“与读相联者”(指主谓句);(2)“舍读独立者”(指联合复句);(3)“不需读惟需顿与转词者”(即非主谓句)。按谓语中动词间的关系,分为:(1)“散动之行与坐动之行,同为起词所发,惟置散动后乎坐动而已”(包括散动作宾语和连动结构);(2)“更有起词焉以记其行之所自发,则参之于坐散两动字之间而更为一读,是曰‘承读’,于是所谓散动者,又为承读之坐动矣”(包括主谓词组作宾语和兼语结构两种)。 到了金兆梓的《国文法之研究》,他把句子按意义分为四种:直陈句、传感句、布臆句(祈使句)、询问句。这种分类只是语用上的,并没有切入到句法结构的层次,因此不能算句型分类。 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强调句本位,分析了句子的成分,但却未对单句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8.
一、正向思维,直插中心在一篇课文中,或一词、一句、一段,或标题、开头、结尾,只要能牵动全文,就可以考虑选择作为教学这篇课文的“突破点”。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自然顺序,让思维沿着正面方向探寻“突破口”,直入中心。  相似文献   

19.
看图·读句·学词·识字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提示银川市城区回民一小刘彩娟一、教材简析“看图学词学句”编排在一年级两册教材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重要的课文类型。第二册教材安排了10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分别编排在教材两大部分(“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开头和结尾设计 (一)开头设计: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时珍的材料(可以读有关书籍,可以听身边的人介绍,可以看有关电影) 2.板书课题。 3.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4.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先读读想想,看怎样读才能把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突出出来,再互读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