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2.
论图书馆与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庸讳言,目前图书馆界对书评工作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认为书评根本不属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范畴。我认为有必要澄清这种模糊认识。书评的对象是图书,而图书馆的职能则是收藏和利用图书。书评是写给读者看的,图书馆的图书也是供读者借阅的。这说明,书评和图书馆都拥有共同的对象,都具有服务读者的一致目的。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引导”人们  相似文献   

3.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图书出版工作发展很快,出书品种迅猛增加,面对众多的图书,读者如何选购图书、选读图书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为编辑做好书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书评活动和购书、读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书评的作用,通过书评活动使读者了解图书的出版状况、基本内容、主要特点,还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这几年书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图书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出书多,评论少的矛盾仍很突出。编辑重视出书、忽略书评现象较为普遍。 一、书评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二、内容介绍多于评论。我们常常把书评叫作“图书评介”,应既…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到了某先生的一篇书评《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读〈中国文化集粹丛书〉》,文中说:作者“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中国文化集粹丛书》后,“心潮激荡,浮想联翩”,欣然命笔。书评写得洋洋洒洒,极富文采,很有几分鼓动性。在这篇书评的感召下,我找来了这套15篇、19册的中型丛书,也“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一遍。掩卷之余,确感获益良多,这套丛书,一如文作者所言,“内容丰富,浅而不俗,深而不艰,是一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图书”。 然而,在捧读此套书过程中,却没有通常阅读到一本好书时那种由衷的畅然之快,反而不时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套丛书的《明耻篇》和《薪传篇》二书的作者正是文作者某先生。读着书,对照着书评,我们不禁要对这位先生的写书评的意图产生疑问:这篇文章,到底是书评还是广告?写作此文的本意是推荐还是推销? 我们知道,书评,尤其是推荐性书评,担负着介绍图书主旨,客观的评论图书的优劣,以指导读者阅读,进而起到引导大众阅读倾向的重任。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即书评作者的身份。按说,这似乎不应成其为问题,书评作者自然应该是此书的读者,而不是此书的作者。不论是专门的书评作者还是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6.
评论作者书评家要客观地根据图书的内容来进行评论。但是,如果以为书评家拿起一本书,可以不问作者是谁,只是从头到尾读过以后,就凭图书的内容进行评论好了。这种意见也不免偏颇。评论图书与评论作者有时是难于分开的,或者评论作者是必要的。不少书评恰恰用相当的笔墨来评论作者,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物论”。大致有几种原因:一是被评的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二是结合  相似文献   

7.
编辑与书评     
据统计,现在一年的书评文章总数与年出新书品种数之比不足千分之一。由此可见,图书评论与图书出版不相适应,图书产出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盲目性。读者面对数量庞大的图书,确实存在着难辨优劣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读者对书评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书评对图书出版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一般来说,书评的写作者不外乎有五种人:作家、学者、编辑、职业书评人和普通读者。在这五种书评写作者中,编辑所写的书评往往旨在宣传,近乎广告。这是人们对图书编辑所写书评的成见,但这成见正是图书编辑的特定身份和自身写作时的功利性所导致的。编辑写书…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书评?“书评”是“图书评论”的简称,就是对图书进行分析评论。书评包涵两项内容,一是“书”,这是指书评的对象;一是“评”,这是指书评的性质。书评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书评文章或讲演等,则是书评者对图书经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我国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每年出书四五万种。在这浩如烟海的图书里,孰优孰劣,需要评论。书评,不仅读者、作者需要,出版部门、整个社会也需要。自从1985年5月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以来,出版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搞好书评工作,对于提高图书质量、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指导群众性的读书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有些出版单位以一种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把书评工作作为自已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图书评论当作自己出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切切实实地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西的出版工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两年多来,他们争取到全国许多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了书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8月,他们又先声夺人,召开了江  相似文献   

10.
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青岛出版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7月18日至7月23日在青岛市举办。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20多家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参加了学习,并研究了书评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新形势下的图书评论工作,广泛交流了图书评论与宣传工作的经验。图书评论工作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书评作者和著有书评专著的书评家。为使书评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把建立书评作者队伍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每年一度的全国书评作者培训班,旨在培养书评骨干,同时为图书评论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提供交流经验、广泛交友的机会,也为出版社编辑人员、书评作者掌握书评知识、了解书评现状创造了条件。本栏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期培训班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1.
书评工作的六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评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近期新出版的具体图书为对象,报道并评议其价值与社会意义的一种文化评论活动。它往往是以一种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对新出版图书的描述、解释和评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调节出版活动、激励作者创作和引导读者选购图书、阅读图书。 我国一向比较重视书评工作。1951年,国家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合发出指示,要求报刊增设专栏或专刊,登载书评和书讯。《人民日报》曾为此发表社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书评工作经过拨乱反正,进入了一个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书评报刊的体系更加充实与完善,有的广…  相似文献   

12.
现在应该着手建立当代书评学。我认为当代书评学由三部分构成,即书评功能学、书评传播学、书评写作学。书评功能学旨在对书评功能给予理论的分析与阐述,揭示其规律,从而更好地发挥书评的社会作用与文化作用。作者、图书、读者三者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环”,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就在这一相互作用环中发挥。书评的功能类似于图书的传导—接受功能又有所不同。书评属于相互作用环中“读者”这一作用点,是读者对图书的有序化、明确化反应,是文字化的呼声。但同时,书评又有超越相互作用环的独特功能。概括地说,即:对于图书作者,它不仅能反馈读者信息,而且具  相似文献   

13.
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图书评论》杂志联合主办的“1987年全国图书评论征文评奖活动”已经结束了。把图书评论单独拿出来搞全国性的征文评奖活动,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作为组织这次征文活动的编辑,同时也作为书评写作的爱好者和书评事业的热心关注者,我们在编稿中不仅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感想和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图书与读者、读者与作者增进了解、实现知识共享与再传播的中介,书评在图书消费市场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图书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不真实评价图书内容的书评写作存在制约作用,书评与图书消费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徐丽芳  黎娇 《出版参考》2016,(12):28-29
没有反馈的行动就像闭眼前行,很快就会遇到阻碍.但这种“闭眼前进”的状态在图书作者和出版商中间却十分普遍,不少作者在追踪自己的书评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几乎不知道其他人怎样看待自己的作品:亚马逊(Amazon)和苹果iBookstore并不会显示该平台上所有的评论;Kindle只显示美国读者的评论在它上面只能看到来自作者所在国家的评论.而2016年7月成立的网站“评论捕手”(Ratings Catcher,https://ratingscatcher.com),就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以便为图书市场从业者们(作者、编辑、文学经纪人、出版商等)提供参考和便利.其宗旨是:为用户捕捉网络上有关其作品、产品的所有评论.  相似文献   

16.
正书评与市场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阅读的试金石,是图书市场的温度计,这要求书评写作必须兼具市场意识和审美思维。有书籍就有评论,书评随着图书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紧密联系。历史发展证明,书评是学术现象、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影响读者从而左右舆论和  相似文献   

17.
论书评     
如何使书评回归到它的本义上来,使其健康地发展,这是书评界的一件大事。 读书界对书评的呼唤由来已久,议论纷纭。近年来由于传媒的积极宣传,书评的繁荣已有所显现,受到学界尤其是出版界的关注。但呈现的问题依然不少,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看,同现实的需求仍相距甚远。 书评,顾名思义当然是指对图书的一种评论。它对读书起着指导作用。但如果从高质量和人文精神来衡量要求今日的书评,那显然是很不够的。书评不仅仅是对图书评论谬误得失便算完事。一篇上好的书评还应该给读者以更多的内涵,这个内涵便是包含有作者的思想道德内容和…  相似文献   

18.
两界的纽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在全国要办好几种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图书评论杂志,其他报刊也要重视这项工作。”这是党对出版界的要求,是一项英明的决策;同时,这是出版界和读书界两界共同的愿望和需要。我们的各行各业都有专家。就评论界而言,就有文学批评家、剧评家、影评家……可是,我们听说过书评家没有?要有我们的书评家,就得先有专门的书评杂志。任何专业队伍都是在干中诞生、成长和成熟的。若《决定》的这一任务得以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书评活动是指图书馆组织特定的作者、读者针对馆藏图书撰写书评论文、交流阅读感想的一种活动,它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图书馆履行教育与情报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宣传馆藏、指导阅读,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十分重要。一、组织图书馆书评活动的意义1.高校图书馆组织书评活动有利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20.
书评即图书评论,它是对图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围绕书评进行的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称为书评工作,其核心是书评。书评工作决不是一项无足轻重、无关紧要的工作,而是与出版发行工作、图书情报工作相并列的重要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受上述两项工作的干扰,它具有自己的客观价值,在文献信息交流中起媒介作用。书评既是读者接受文献信息的消化器官,又是出版信息的反馈渠道。在学术交流中起催化作用。一、书评工作的社会功能书评的社会功能与图书的作用既紧密相联、又各有千秋。大体说来,书评工作有以下几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