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让我们玩捉迷藏吧。你如果藏在我的心里,就不难把你找到。但是如果你藏到你的壳里去,那么任何人也找不到的。"个人以为,纪伯伦的这句话恰切地反映了当下小学生习作的某种困境。习作教学的一个个硬"壳",使儿童难以找到真实的自我。习作与习作教学,应当是"心心相印"的一件事情,教学就当"顺心而为",即顺着"童心",顺着"文心",用最恰当的习作内容,逐渐铺开儿童写作的心灵地图。下面笔者将从小学生习作常见的几种文体出发,从"内容"的角度,厘清这些文体在不同的年段应有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师只要握好习作教学的"金钥匙",学生将会更顺利地跨进写作的大门。一、握好第一把"金钥匙"——激活与关注生活1.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激活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关注"怎么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习作教学中作了"三留""三美"的实践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一、留住快乐,让兴趣为习作做主"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这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习作心理状态,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小我",看到"大我"。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在阅读中提升认识,找到写作的途径。因此,文本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联姻",巧借文本资源,有效引导练笔,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下水",是指导学生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许多老师对于"下水"的技巧却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在作文教学中自知地"下水".文章作者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习作教学实践中引进"玩"的教学元素,尝试"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给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巧妙地消除学生的习作焦虑,同时相机进行一些习作技法的指导与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教、学、玩融为一体,致力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文章"本质,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与习作"藕断丝连"的思想观念,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课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运用的支点,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学会迁移运用,分层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习作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唱三叹",指一个人歌唱,三个人跟着相和,源于远古民歌,后成为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小学语文习作中"一唱三叹"教学范式主张教师抓住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里最关键的习作训练主线进行艺术地指导,学生围绕训练主线在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回环往复,循序渐进地展开练笔,现场成文和反复修改,这一教学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收到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习作教学中的"微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尝试着,力求让"微活动"成为儿童的习作"素材制造机",成为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小确幸"。本文从"微活动营造微环境""微活动触动微性情""微活动唤醒微表达"三个角度阐述"微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让"微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小确幸"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们"踟蹰蜗行",甚至"谈之色变",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文是"苦差事",觉得"难下笔","没有内容可写",写完的文章苍白无力,内容空洞。学生的反应足以告诉我们教师,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无所作为"。如何使我们语文教师在习作中"有所作为"呢?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关键,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开发"零距离"的资源教学中,我们为了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融入生活,对生  相似文献   

11.
吕新美 《地理教育》2014,(11):17-18
正商务版八年级地理新教材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王静教师曾打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中国地理就像一块甜美的蛋糕,八年级上册学习是"做蛋糕"──政区、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内容层层铺垫;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区域差异"是"切蛋糕"──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分区学习即"品蛋糕"──四大地理区域差异明显。三部曲中,"做蛋糕"是基础,"切蛋糕"是关键,"品蛋糕"是目的,笔者深以为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从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习作评改中,教师是评改的主体和权威,教师改得很辛苦,但大多数学生只看分数,使得习作教学收效甚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课题组通过无数次的尝试,在习作修改方面提出了"学生自读自改—学生互读互改—教师评改"三部曲,并尝试运用奇招——"小改"和"大改",从方法和层次上提升了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写得不具体"是小学生习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小学生习作时,常常是笼统地写,文章空洞无物,毫无生气。如何解决"写不具体"这个顽疾呢?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运用"看、听、感、想、做"的办法把事物写具体。为说清"看、听、感、想、做"这个方法,现以一堂课为例加以说明。一开课,我给大家出示了一段文字:爸妈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  相似文献   

14.
"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先"尝试",在尝试中学习,有指导的"尝试",力求取得成功,这就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找到了一种切实可靠的途径和方法。尝试教学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或者是时间的限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实施具体的教学措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更好地解决当前习作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素养,学校在现有教材习作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创意表达,开发实践校园"萌小说"写作。经过近两年的尝试,学校明确学生萌小说写作的"八大自由",并尝试应用各个策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萌小说创写。  相似文献   

16.
正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听说读写"中,"写"是重中之重。目前的小学习作教学普遍存在不分体裁教学,盲目地把各类体裁不同的习作进行"一锅炖",对各个学段习作体裁的教学也没有针对性,阻碍了小学习作的教学,影响习作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习作体裁为研究对象,分析每个学段习作体裁的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成了最让语文老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项目,也是最值得深思的一个项目。然而,习作教学的难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本文笔者主要围绕习作的速度,即训练习作的"快",和习作的情感倾向,即习作的"乐",来展开具体的操作,并总结经验,对习作教学的突破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题型。这种"合"的编排方式是在"分"的基础上的"超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板块,"合"了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应该先教。通常情况(看过一些课也确实如此)是把口语交际的教学置于前,即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后再转向习作的教学。这当然是一种"序"。但除此是否还可以有别的"序"呢?我们尝试进行了另外几种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