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三个重要体系,它们的形成、矛盾及其瓦解对世界局势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维也纳体系1.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反法同盟各国。2.体系含义:确定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3.执行机构:神圣同盟。1915年形成,联合欧洲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4.瓦解:A.动摇。19世纪20~3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掀起反封建的斗争、改革或独立运动,破坏了欧洲版图,冲击了封建秩序。(法国七月革命最典型)B.彻底瓦解:1848年欧洲革命,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神圣同盟;四国同盟;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法国七月革命;英国议会改革;希腊和比利时独立;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概况;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1848年欧洲革命的意义.二、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维也纳会议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会议是俄、英、普、奥四大国的分赃会议,它确立了拿破仑帝国以后的欧洲统治秩序——维也纳体系,这是一种历史的反动.2.通过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维也纳体系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用18世纪的原则统治19世纪的欧洲,是历史的反动,不符和历史进步的潮流;维也纳体系体现了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利益的践踏,是典型的强权政治;维也纳体系主要围绕着欧洲大国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展开。鉴于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维也纳会议不过是人类历史记载上曾经有过的最怪诞的国际法虚构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宣示欧洲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已经结束,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及其结果,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都是基于英国国情的发展结果,是英国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是英国历史与世界巨变的必然产物。一英国是地处西欧的岛国。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而且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也有“大宪章”(NagnaCarta)为先例。都蜂王朝(1485-1603年)统治时期,英国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相似文献   

5.
1814~1815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经过争吵和讨价还价签署了“最后总决议”。通过这些决议所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相似文献   

6.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的“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一节中讲到,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欧洲大陆涌起了一场经久不息的封建国家改革大潮。对其历史地位教材如是评价:这场改革浪潮使各国无一例外地都加强和巩固了封建专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同时又强调它客观上促进早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参加对法战争,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欧洲封建秩序B.制止法国革命蔓延C,防止法国称霸欧洲D.抑制法国资本主义2、法国、荷兰援助美国独立战争的动机是()A.分享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B.打击英国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C.帮助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D.摆脱国内的财政危机3、下列关于维也纳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要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B.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C.英、俄、普、奥在会议上扮演了主要角色D.承认了民族自决的权利4、维也纳体系建立后的近40年间,掌握欧洲霸权的国家是()A.英国B.奥地利C.普鲁士D.俄国5、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相似文献   

8.
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欧洲,正处在新的剧烈的变动中。一方面,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还在进行着反复的斗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成长起来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开始为自己独立的阶级利益而奋斗,这样就出现了阶级斗争的新形势。革命——历史的火车头,在这一时期继续推动着欧洲社会前进。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发生的革命浪潮,曾经冲破了封建反动势力通过一八一五年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建筑起来的“堤防”,并且是走向以后更大规模的革命斗争的准备步骤。到了一八四八年,“在法国和在德国以及在整个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客观上提到日程上来了。”一八四八年革命的风暴横扫了整个的欧洲。  相似文献   

9.
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内容十分广泛,头绪多,线索多。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千头万绪抓什么?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历史的主千,这是至关重要的。“五要素”学习法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东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 历史上无论什么错综复杂的事件,都离不开上面的五要素,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有一定的历史人物情况下发生的(我们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都或大或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与影响。“五要素”正是事物发展的正常法规,普遍法则。 “五要素”学习法,可按宏…  相似文献   

10.
学者对阶级这一范畴的研究始于17世纪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均未能对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根源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阶级的历史起源、产生根源等问题,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最终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摧毁一切奴役制度、实现全人类最终解放的伟大力量。马恩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席卷了除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这次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同旧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同工业革命前旧统治秩序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基础上发生的。1845—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成长、货币的出现、商业的兴盛、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壮大等等。这些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逐渐地破坏着封建经济,最后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不仅不支持封建领主阶级,恰恰相反,它起着支持城市市民阶级,加速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是一种进步因素,……在漫无秩序中它是秩序的代表”。本文仅就王权和城市建立联盟的前提和后果,谈谈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雷 《历史学习》2003,(12):30-31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点,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以分为初期(公元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公元12~15世纪)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为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时期。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在封建社会内部,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教徒与非教徒之间,拉丁语系和条顿语系之间,君主和…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76页在关于维也纳体系的论述中有这样一句结论性的语言:1848年欧洲革命“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仔细研究一下维也纳体系及1848年欧洲革命,便会发现这句话表述不准确,1848年欧洲革命并没有彻底瓦解维也纳体系。要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必须先了解维也纳体系这一概念。维也纳体系这一概念包括体系的形成、内容、维持体系的机构、内部隐含的矛盾及其对这一体系的评价。在这一系列要素中,要说明体系彻底瓦解,笔者认为不是看维持体系的机构如何变化,也不是说这一系列要素都不存在了,而应该看主要内容及主要矛盾,特别是最主要矛盾是否发…  相似文献   

15.
虽然荷兰和英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继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1789年7月,法国人民通过革命手段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1792年又废除君主政体,建立共和国。一个强大的革命的法国,不仅使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受到威胁,而且必将成为资本主义英国的竞争对手。因此,在1793--1815年间,英国与欧洲封建诸国先后七次组织反法同盟,发动对法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周琛 《文教资料》2010,(2):143-145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经常出现的误区.提出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社会背景。应将其放到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判断;要考虑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任何阶级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要看其一生的主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只能影响历史.不能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划时代的巨变,所谓的“价格革命”便是其影响之一。“价格革命”使“土地所有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66页)但是,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封建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封建主阶级仍然是统治阶级,而且主持开辟新航路和开展殖民掠夺的主要是封建主阶级,为什么这反而会导致封建主阶级的衰落呢?本对此作一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就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人物评价是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法来评价历史人物。一、阶级分析法正确认识人物所处的立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才能理解其思想主张的合理性,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偏颇的认识历史人物。例1.评价伯利克里。【解答方法】()时间:公元前世纪后期,伯利克里当政。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往往有优秀的、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巨著产生。生活在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反映了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的情况。所以恩格斯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指出:“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是地主阶级取得统治权力后一段时间内的杰出的政治代表,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两千多年来,不少反动阶级的代言人,总是咒骂秦始皇.这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秦始皇生在战国末期.这时,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种制度、两个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贵族力图复辟,地主阶级努力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谁能顺乎历史潮流,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谁就能对历史作出贡献.秦始皇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