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黎贞 《教学随笔》2007,(12):26-2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活动教学理论同样认为,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都需要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活动”是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数学学习情感发展的若干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继刚 《数学教学研究》2009,28(8):F0002-F0002,3-6,2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的活动,而且也是在情感参与下的活动,数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必定伴随数学活动而出现,我们称之数学学习情感.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相似文献   

3.
潘秀华 《现代语文》2005,(10):49-50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此可见。情感是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陈萍 《生物学教学》2001,26(2):16-17
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这是由于认知活动被界定为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乐意地感知情境,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愉快地进行练习等。因此,调动情感因素,可以有效提高认知过程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认知过程所起的积极效应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情感呢?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忧伤、丧气、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对于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语文教学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通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浅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它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周瑾 《教学与管理》2007,(11):130-131
教学过程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过程,而在如今的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20世纪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情感教育原理认为,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应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识和情感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认知活动给予了强化影响,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学习热情,会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强烈而深厚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动力,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它不仅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要有情感性。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除了有获取知识的需要外,还有情感需要:成功感、愉快感、受尊重感等。作为教师应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用真挚积极的情感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打开他们的智慧之窗。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具有两极性,表现为能够对人的认知加工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适度的情感唤醒有利于认知加工。积极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相反。过高或过低的情感唤醒以及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加工,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都受到自己或老师的情感影响.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有很大的作用,情感思维能促进、激发、抑制或延缓儿童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情感的内涵及其对认知的作用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好恶而产生的内心变化和外部变化,是客观事物对个体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它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的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将教师、学生、学习任务、教学环境组合优化,融为一体,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催化物.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和认知过程紧密相连,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知,又反作用于人的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内驱力,而消极的情感则是认知活动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情感教学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激发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性的学科。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说,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还是在情感参与下进行的活动。数学活动有别于其他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一种特殊的人类情感,必定伴随数学活动而出现,这就是“数学情感”。具体地说,数学情感是指在人类数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和学习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认知是近十几年来才出现的新概念,由Flavell最先提出,其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学习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认知活动,而学习活动与学习动机息息相关,以往的有关学习动机的论述往往从内、外部两个方面简单地论述,而没有把二者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元认知的角度动态来看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因素与外在诱因及其在整个动机行为中的作用,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和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往往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情感发展。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