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2.
平时我们在评课时往往会说:“XX老师讲的课怎么样”或“XX老师上的课怎么样”。从评课者内心就认为教师上课就是讲课,事实确实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学科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是最为广泛和经常的形式,也是一个最有实效、最受欢迎的环节。不管这是一节成功的、一般的还是失败的课,听课后,深入、细致、专业性的评课,对执教者和听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涉足教坛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听课评课后,往往会得到一种全新的顿悟和启迪。听而不评,犹如学而不思。食而不化。听课怎么听?评课怎么评?怎么样的评课才是最理想的?笔者以为,根据它所产生的不同作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意传授知识,认为只要把知识准确、清楚地传授到位就可以,所以无论教师如何尽力把知识讲清、讲好、讲透,如何尽力组织好教学,未必都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懒散懈怠,有些只是勉强去听,印象也不一定深刻,其中就有情感这个重要因素了.如果教师缺乏积极的情感,没有亲和力,表情过于严肃、甚至冷淡,那么学生怎能十分隋愿听课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上课时给我们讲大画家凡高的向日葵。看了大画家凡高爷爷的画,我也跟着被感染了,我想我也能画出来。看,我画好了,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细细反思教育教学的某些习惯行为,不难发现有些做法有悖于新课改倡导下的新理念。教师听课就是这样的例子。多数教师在听课和评课时所关注的大都是教师怎么讲,很少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听课教师往往一字排开,坐在教室最后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讲课教师,对学生具体的练习和活动只从背后看个皮毛,听个大体,对学生的面部表情反应和行为的变化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听课 ,主要是指领导、教研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或教师之间进行观摩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我们规范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先说教师间的听课。无论是对新上网教师的寻规入矩 ,还是对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师的再提高 ,“听课”是最简捷、便利的方式 ,在现今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教师 ,教什么?怎样教?书本上的理论显然有些苍白。怎么办?听课去!听别人教什么 ,听别人怎么教。这样书本的理论 ,加上听课的实践 ,于是便会很快进入角色。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 ,有心于教学钻研的…  相似文献   

8.
黄朝晖 《现代教学》2010,(7):115-1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对新课程由最初的疑惑转为了适应,并进一步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然而,开设一门课程,最需要关注的不是我们教得怎么样,而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究竟怎么样?他们对新课程是怎么看的?他们有些什么好的建议?我们对这方面的系统分析、研究还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9.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10.
吕燕 《山东教育》2007,(3):27-28
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园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当前教师在听课评课方面最感困惑的是只会听不会评。那么,作为听课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观摩、评议教师的教学活动呢?怎样的听课评课活动才是有效的呢?笔者通过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总结出一些提升听课评课效益的策略,即研、品、读、思。  相似文献   

11.
汤青 《现代教学》2007,(1):56-58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注重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上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听课时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通过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了解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另外,听课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们要边听课边思考:如果这节课由我来上,应该怎样处理教材?哪些环节的处理可能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过去听课、评课,都把重点放在教师怎样教上。一堂课,主要看教师讲得怎样精彩,读得怎样有表情,板书如何有条理,操作演练如何娴熟,个人素质和基本功怎么样,而忽略了学生是在怎样学习,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的方法、学的效果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靠课堂教学的优化。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仅就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所忌,谈谈笔者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一忌包办代替由于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往往容易颠倒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中的地位,也就是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认识。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到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无不以教师的“教”为评价衡量课堂教学水平的主体,只问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怎样,而不问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样。目前课堂教学中这…  相似文献   

14.
实习时听过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木呆呆地听着,一动不动。教师提问,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越讲越生气,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把学生训了一顿,让听课教师都感到尴尬。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也会因为课上得不理想而迁怒于学生: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配合?细细分析我们上不好课的原因,我认为多在教师的急功近利。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眼睛往往盯着分数,盯着毕业,盯着孩子的"未来",过早地运用一些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得低段教学高段化、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涉及的是一堂课教什么。教什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常常要遇到的问题。语文教学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每一堂课,考虑好教什么,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一、存在问题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往往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内容过多。以《细节之魅》的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6.
换个说法如何刘武德我们习惯说“讲课”、“听课”。如果换个说法,将“讲课”改为“作课”,将“听课”改为“看课”,对于改变课堂教学长期存在“满堂灌”的状况,是否能起到一点舆论导向作用呢?因为名曰“讲课”,“讲”字当头,当然上课必讲,教师满堂讲析似乎是名正...  相似文献   

17.
感激学生     
今天,轮到我讲公开课,我选了五年级综合复习材料中的《高原红柳》这篇课文。由于我把课设计得十分新颖,讲解也精炼得当,所以学生学习效果颇佳。下课时,博得了学校领导及听课教师的点头称赞,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等听课教师走后,几位同学把我请到教室外边,悄悄地对我说:“李老师,您板书中写错了一个字。”我的心一阵紧缩,脸上不由得发起烧来,急忙扭头一看,原来我把“狂风肆虐”中“肆”字的第一笔短横写成了撇。我面带怨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学生们不敢看我,低着头小声说:“李老师,您不是经常教我们要给人留面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物理教材出现了一纲多本的繁荣态势,这给教师分析研究教材既提供了方便又拓展了空间。然而,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研究教材的意识不够强烈,普遍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教材、用教材,至于教材编制和研究那是专家的事。"因此对教材往往关注得不够,对教材的研究也就不怎么自觉和系统了。"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的关键在于教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教材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研究教材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那么,如何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做一些简要的梳理,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