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归化城作为清代蒙古草原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是漠北、漠西地区与中原贸易的重要转运枢纽,其腹地范围包括漠南蒙古西部各旗及漠北的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和新疆。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归化城设关榷税,于咸丰四年(1854年)又将包头、萨拉齐和托克托城三处增为归化城税关的分税口。随着汉蒙贸易、边疆贸易的发展,该关税额有较大增长。经由归化城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布匹和杂货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皮毛等为主。  相似文献   

2.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史称与西方国家"一口通商"时期。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为广州十三行所垄断,对西方社会及中国社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衍生了中西丝绸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  相似文献   

4.
顾广圻的生卒年一直是个争议问题,有必要考实.陈其弟撰《顾广圻生卒年考》(刊《文教资料》1995年第3期),该文列出顾广圻的生卒年两说:一说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另一说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并引李兆洛《涧(艹宾)君墓志铭》定顾广圻卒于道光十九年,以卒年70推得顾广圻生于乾隆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5.
正眉州彭氏家族,坐落在今天的眉山市丹棱县。彭氏家族从彭万昆开始,家族开始走向一个兴盛,雍正和乾隆时期彭氏家族在科举上大放光彩。其中,彭端淑是雍正十一年(1733)文进士,彭肇洙雍正十一年(1733)文进士,彭遵泗乾隆二年(1737)文进士,彭端第雍正时期武进士,彭大力乾隆元年(1736)武进士,彭承绪乾隆十八年(1748)武进士,一时人称"彭氏一门六进士,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板桥为其号(早年曾用理庵为号)。江苏扬州兴化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四十四岁时,中第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春至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出任范县令,后转为潍县令,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辞官返回故里,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卒,终年七十三岁。郑板桥在范县的五年内,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信等,本文拟以此管窥郑板桥思想之一斑,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带着使团访问中国,急欲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但是他们的通商要求遭到中国乾隆皇帝的拒绝。  相似文献   

8.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一场盛大的内禅典礼过后,已经86岁的老皇帝乾隆正式禅位于36岁的嗣皇帝嘉庆,乾隆仍以太上皇名义秉政。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病逝,嘉庆亲政,清王朝的历史于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嘉庆从乾隆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徒有盛世之名而早巳没有盛世之实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面对纷  相似文献   

9.
旅蒙商最初是由一个个肩挑货担、周游蒙境的贩夫走卒发端,其规模和贸易行为都不足以称之为商帮和族群.由于明朝统治者对"封禁"政策的严持,旅蒙商人没有在此时期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迨至清初,清朝统治者基于政治上的考量,开始放松边禁政策,并在边镇开设"马市".俟多伦诺尔会盟后,迫切希望进入蒙境经商的旅蒙商人才正式得到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伊犁将军阿桂传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桂(1717—1797),姓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初为满州正蓝旗,后因在新疆政绩显著,经乾隆帝批准改升正白旗.他是大学士阿克敦的独生子,由荫生入仕,初任大理寺寺丞.乾隆3年(1738)21岁时中举人,乾隆4年6月补兵部主事,乾隆5年6月升员外郎.乾隆8年3月,开朗中,在军机处行走;同年6月,调户部颜料库任朗中.乾隆10年2月,调银库任朗中.乾隆11年6月,因失察银库被盗事件而降职,7月补吏部员外郎.乾隆13年(1748)1月,随兵部尚书班第赴金川军营办事,同年冬因提督岳钟琪指控阿桂勾结总督张广泗蒙敝纳妾被逮问.乾隆14年6月,因其为阿克敦独生子,且年少无知,特加思释放.乾  相似文献   

11.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清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禁烟法规,不同时期的禁烟法规有较大差别.康熙时期是增税以禁烟,雍正乾隆时期是禁止销售鸦片及开设烟馆,嘉庆时期是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罂粟,道光前期是严惩禁毒烟渎职官吏,清朝末期是禁种罂粟和禁吸鸦片等.清朝政府禁烟法规较为规范系统,立法执法经验可鉴,但在法规内容、毒品概念、打击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立法与执法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3.
乾隆十七年,为扭转满人逐渐荒废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渐染汉习的局面,乾隆帝于紫禁城箭亭树立《训守冠服骑射》碑,向八旗臣仆阐发维护满洲旧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满人对清语骑射等满洲旧制的维护。乾隆对满洲旧制的重视及为维护满洲旧制所采取的措施,固然较为有效地维持了满洲的民族特色,但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满人的独立性,强化满族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4.
《蒙古王公表传》的编纂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清朝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继乾隆朝编纂第一部汉文本《表传》之后,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又相继续纂了四部《表传》。在续纂过程中,形成了它独特的修书机构、办事人员、编纂原则、修书体例与程序等。  相似文献   

15.
清乾隆六年,蒙古准噶尔部禀报清廷拟派使团进藏熬茶(藏区外喇嘛教信徒表达虔诚的方式),乾隆帝虽应承,但鉴于准部尚与清廷分庭抗礼,藏区藏王与宗教势力正盛,而途中又要经过青海蒙古诸部,故对此进行了顾及多方的周详准备与应对。结果,准部使臣恰入藏而折返,虽出人意料,结果却耐人寻味。本文根据入手档案等,希冀对此事予以深究。  相似文献   

16.
《旗亭记》为乾隆年间文学家金兆燕所作,该传奇的文学艺术性和舞台效果,在当时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扬帅I盐运使卢见曾参与了修改工作,并且为其题写序言,从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发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这五个版本的正文内容、编排体例以及眉评等都有不同,从对几个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可知,收藏于北图、标注“清乾隆二十四年卢氏雅雨堂刻本”的版本是最早的。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芜湖榷关是在明中叶后商品流通,特别是沿长江的东西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因芜湖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而设立。芜湖榷关在税则上有独特之处,征税范围逐步扩大。其税收增长迅速,在明末清初时曾居诸关之首,具有重要的财政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自乾隆5年(公元1740年)颁布《大清律例》后,司法官员便以其作为断案的主要法律依据。专门规定在《刑律·斗殴下》中有关"妻妾殴夫"的行为是法律禁忌。在以夫权为中心、家族主义至上的封建社会,妻这种"自绝于天"的行为不论给丈夫造成死或残哪种后果,在家庭伦常中都是最严重的犯罪,故法律专门设"妻妾殴夫"条制裁此类犯罪。本文试从法条本身出发,挖掘法条中蕴含的刑法文化。  相似文献   

19.
清朝乾隆时期,中原王朝三次征伐缅甸,从征的文人学者不少,留下了一批璀璨的边塞诗歌,其中又以大清乾隆皇帝的诗歌犹有特色,他的诗歌以诗载史,平淡自然,对我们今天研究云南古代军事、历史和诗歌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清代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翻译科开始于雍正年间,但雍正年间只有翻译童试、翻译乡试,乾隆年间才开始有翻译会试。嘉庆之后翻译乡会试才正常化。翻译科分满洲翻译、蒙古翻译、宗室翻译,其中以满洲翻译为主。满洲、蒙古、汉军均可参加满洲翻译考试,而只有蒙古人才允许参加蒙古翻译考试。嘉庆之后,宗室翻译停止举行。道光之后,蒙古翻译停止举行,仅有满洲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