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而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为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影响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建立区域可比 .由于城镇土地是人类活动干预最为激烈的场所 ,影响土地系统的自然因素已大大弱于社会因素 .因此 ,侧重选取土地区位、城镇设施、环境状况、人口条件等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因素 ,分析其对城镇土地定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综合、整体的教育观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个体的身心发展除了受到显性教育因素(如教材、教具、教法等)的影响外 ,还受到隐性教育因素(如环境等)的影响。从“美术”的角度看 ,富有审美因素的“美术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和精神的境况和条件。环境是一个生物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自然的和人类行为等多种因素统一的复杂综合系统 ,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是指围绕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周围事物或背景以及主体和背景的…  相似文献   

5.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工业革命的号角宣示了人类向现代化的迈进,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盲目开发的开始。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改善,但应该看到,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造成了土地的不断沙漠化.严重的水土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晾心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7.
环境哺育着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又是新的环境的开拓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也应创造一种符合人们物质功能、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的新环境,而且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一种人与人、入与自然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以人、建筑、环境及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来阐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而且为人类生活和繁衍提供空气、水、土地、食品等客观条件,还为人类生产劳动和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人类通过劳动和创造,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并建立了现代文明。与此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急剧地恶化,污染日益严重,多种不能再生的资源面临枯竭,公害事件频频发生,环境问题日趋紧张。人类正走向另一个一千年,现有的威胁是全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放污水、废气、垃圾等,造成水、空气、土壤等污染,大气中臭氧层变薄,地球温度升高.盲目的毁林耕田、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旱涝频繁发生.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危及人类生存.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正向我们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要生存,必须有一个适合生存的物质环境。这就是生态经济环境。在生态经济环境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资源和土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人口是自然物质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要素;资源和土地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三者在生态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着物质转变和能量交流。这种转变和交流如能保持平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人类既不能被动的受自然支配,也不能任意支配自然,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与自然协同进化,才能使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所谓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条件总和,而环境教育则是关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1972年斯格哥尔摩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认为“教育是环境发展的核心”,发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号召.77年第比利斯国际环境教育大会明确很出:“环境教育在现有的课程中是一门新学科,它应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包含在现有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现在常用的环境教育模式有多学科模式和跨学科模式,前…  相似文献   

13.
一、环境及环境教育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人类环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由阳光、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矿藏等非人类制造的各种自然物质与能量构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人类却面临着化学污染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因此,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关注,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类的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问题。比如,水土的流失、山洪爆发,使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无家可归;有因空气的污染使疾病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治疗越来越困难;人类从自然中获取了资源与财富.但与此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好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此,庄子有许多论述。庄子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物质;生态系统本来是由自然规律自发调节而保持平衡的,由于人为的破坏而造成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为此,庄子提出了许多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环境平衡有序的观点。庄子的生态环境观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和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2012,(5):44-44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简称PRED问题,是人类社会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此处的环境问题不仅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也包括灾害的问题,它们都发生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存在密切的联系。灾害(Disaster)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防灾减灾研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小学生》2009,(2):96-96
小学生朋友,你们知道吗?在神秘的太自然和繁华的人类社会之外.还有一个更神秘的世界.那就是我们人类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20.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失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在贪欲本能作用下,受资本逻辑制导,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盲目扩大向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索取,导致自然生存环境结构失衡和运行机构紊乱的一种表现;社会环境的恶化;金融危机,战乱,性乱,毒品,雅教,政治腐败,贫困等也直接加剧了人类生境系统的全面恶化。要在21世纪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在全人类中确立普遍的(公共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抑制人类的贪欲本能,遵循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实现人性回归,善待环境,建立一个低熵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