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对价支付水平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对价支付水平与股本规模、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流通股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与每股发行价正相关,与控股股东性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以及上市时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现象,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为了解决股权分置产生的各种问题,2005年9月,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策略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公司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获得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权.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当年为了少支付对价而进行盈余管理,增加操控性应计利润.同时发现,利润高的企业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要低于利润低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行业内股价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研究法,以近年沪深两市实施股票送转的A股上市公司和同行业内未送转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送转公司和同行业内未送转公司在预案公告日前后的股价反应,对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行业内股价效应进行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送转公司和同行业内未送转公司的股票在预案公告日前后均出现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送转传递的乐观信号在同行业内发生了转移,行业内股价效应显著存在,且传染效应占主导地位。同时,对行业内股价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送转公司的股价效应越明显、规模越大,送转公司与同行业内未送转公司的相似性程度越高,未送转公司的错误定价程度越高,则送转的行业内股价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APT理论为基本架构,提出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包括成长因子、价值因子、盈利因子、动量因子、风险因子、规模因子的多因素定价模型,并对中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以流通市值、净市值比、换手率、动量、价格波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毛利率、净资产收益、流通股比例、市盈率以及每股公积金比股价为代表的风险因子能够很好的解释股票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深市最后一家股改"钉子户",S舜元(000670)终于在停牌近半年以后推出了一份新的股改方案,意欲借助"捐赠资产对价+资本公积金转增"的组合方式支付股改对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非流通股股东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相应的代价(对价),S舜元的上述股改对价不仅没有体现出对流通股东的实质性补偿,而且还为非流通股股东和潜在股东输送了巨额利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股东户数和股价变化的长线投资分析系统.结果表明,当一只股票的股东户数和股价持续下降40%后,从长期看,该股收益总为正,且极大部分股票年化复利超过10%,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相似文献   

7.
利用VaR技术分析了流通权受限制股票与正常流通股之间的动态流动性价差,呈现了流通权对股票相对价格的影响,进而解释了历史入股成本低的合理性;也分析了流动性价差的动态变化特性,指出解决流通股定价问题,不可能通过当前从静态角度研究的流动性溢价理论人为定价,只能是在过渡流通股市场中逐步赋权、递进流通,动态地实现股价并轨,最终实现全流通。  相似文献   

8.
用本文在改善以往研究方法及扩大样本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主成份分析两种方法对股改中对价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实证发现:影响对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五个,而非流通股比例大小、市场流通溢价是决定对价水平高低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反映出在股改实践中,对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权衡了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而这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股改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经理股票期权定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理股票期权是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而向经理人员提供的一项激励制度。传统经理股票期权存在外部“噪音”对股价影响带来经理收益与实际贡献不相符和经理作为内部人有操作股价变动牟利的问题。文章为了解决以上两个方面问题,构建了平均价格期权、重新定价期权、双障碍期权和业绩比较期权等4种经理股票期权,并与传统经理股票期权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期权方案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0.
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代表性方法是检验各种交易策略能否带来显著的超额收益,如果显著的超额收益在中长期内持续存在,则表明交易策略可以带来无风险套利机会,这意味着市场不是有效的.利用我国1994年6月前上市的256只股票在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的周收盘价格数据,对价值投资策略与势头投资策略进行了超额收益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A股市场中,某些交易策略能带来超额收益,这说明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但是,对超额收益的时间稳定性检验表明,长期而言,市场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风险套利模式.综上所述,我国证券市场满足马尔克尔所定义的市场“弱有效“.  相似文献   

11.
按照A股目前的投资环境,长期持股期待上市公司分红获得理想的收益那是痴人说梦。现阶段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获利的核心途径来自于目标股票股价上升的收益。长期持有某上市公司股票,该公司不断发展,业绩不断增长,股价自然会在二级市场上得以真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上市公司摆脱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的困局出台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但是经过对股改后的企业的调查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中支付对价的不公平性问题严重。论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针对支付对价问题,建立起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两方博弈模型,通过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通股变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与股价表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不应分隔式地分析其中任何两者之间的单向关系。采用联立方程的方法同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正向关系和逆向关系),发现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之间相互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以多个指标刻画的流通股变动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变动、人均流通股数量和流通股规模分别会对股价变动率产生正向影响;反过来,股价变动率也会分别对这三个变量产生正向影响;而前十大流通股占总流通股的比例与股价变动率之间呈相互反向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11年中报及三季报的披露结束,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持股情况得以清晰展现。进入到四季度,政策微调信号的出现,市场行情逐渐回暖。在反弹的行情下,前期被错杀的公司往往会在这种市场下取得不错的收益。股东户数是筹码集中度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两个季度股东人数变化中窥探大额资金运作的途径。在强势的市场中,股东户数的集中程度与股价往往是正相关的,而在弱市下,这些大额资金也容易被套,但是在反弹中也容易得到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个股下跌见底,判断的思路可一般按以下三大类别分析:一、大盘下跌见底回升,引领股价止跌反弹回升。二、已经潜伏该股票中的场内机构出手护盘导致该股股价止跌反弹回升。三、场外主力看好,入场收集筹码而导致该股股价止跌上升。一个股票由下跌到止跌回升,从大思路上按以上三点分析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对于操作者或持有者,搞明白这点  相似文献   

16.
市场分析中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追强势股",即买入前期涨的最多的个股。一般认为,"强势股可能是一波行情的龙头股,也可以是热点板块中的代表性股票。"强势股总能延续一段时间的上涨趋势,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追强势股也常被称为"追涨策略"或"动量策略",与之对应的另一种策略是"找反弹股",或称为"反转策略",即买入前期跌幅最大的个股,寄希望于"跌得越深,反弹越高"。  相似文献   

17.
以汤臣倍健为例,结合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前后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的分布特征,以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推出后信息披露特征,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推出环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前存在显著的负累积超额收益,而在草案公告后存在显著的正累积超额收益,结果表明公司管理层为了获得一个较低的行权价格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推出环节实施了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结果意味着,要想使得股票期权激励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要重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环节的有效性,而且要关注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制定环节的有效性,规范行权价格的确定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保证股票期权激励不至于沦为代理问题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模型结果表明,在外部股东争夺控制权或抛售股票的可信威胁下,控股股东为长久保持其控制地位,会自动限制其控制权收益,向外部股东支付一定的现金股利。要降低控股股东的每股控制权收益,应降低外部股东争夺控制权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政府只以被动表决权方式行使有关政治、产业政策方面的保留权利;而将资源配置方面的权利售予流通股公众,由流通股股东控制公司经营权,调动流通股东促进资源配置的积极性,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7-2010年中国沪深股市发生并购事件的119家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两年后的超额收益来研究混合并购事件的财富效应。通过全样本对关联交易与否和不同支付方式两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混合并购为收购公司股东带来了长期财富效应;相比非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混合并购财富效应更大;非现金支付混合并购中短期市场的回报好于现金支付交易的混合并购,但长期而言,两者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