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坚 《当代传播》2005,(3):70-70
妙用直接引语,是法新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我们的心在哭泣”》的一大亮点。这条300多字的消息,从标题到结尾,使用直接引语竟有7处之多,由此可窥出西方记者热衷于使用直接引语之一斑。相形之下,我国记者对使用直接引语却“敬而远之”。在我的案头有一份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三  相似文献   

2.
读了8月6日《新华日报》第一版几条消息,感到有些文字值得推敲。为说起来方便,笔者摘录了三条消息谈点看法。 (1)第一条的标题: 8年改革给江苏农村带来一个深刻变化(肩题) 百万农民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主题) 肩题中的“一个”两字可以省去。标题必须简明,能省一  相似文献   

3.
《广州日报》在1998年11月12日头版头条推出一重大新闻:“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首件高科技产品年底前问世”(引题),“推出更亲和水溶性安全套”(主题)(以下简称《推出》)。主题用蓝色特大号字体醒目标出。消息报道后,业内人士哗然:“安全套上了党委机关报头版头条?”“党报怎么了?”“越来越离谱!”也有不少人则持相反观点:“那是报道高科技产品的动态消息,何必大惊小怪?”“这是《广州日  相似文献   

4.
1987年11月1日湖南日报发表了一则200来字的消息,标题是《骑单车900公里赴穗采访省会14名记者昨冒雨登程》。这篇消息中没有点出他们是省会哪些新闻单位的哪14名记者,却用了近百字的篇幅排列了为记者们送行的七位领导同志的职务姓名。写新闻应从读者的方面来多考虑。象这条消息,读者所关注的不是送行的领导,而是那些记者,骑单车冒雨赴穗的记者应是这条新闻中的“主人翁”,没有这一基本事实,是不可能有人去送行的,当然也就无法构成  相似文献   

5.
一、报道案情要客观全面,防止题文不符2011年12月15日新京报的两条法警新闻,因为题文不符而引起笔者的注意,即A12版消息《怕孙辈被虐待老翁砍亲戚》和A20版的消息《涉案巨款被盗村官不敢报案》.第一条消息报道的是一起关涉两条命案的刑事案件,而标题根本无法让人感觉到案件的重大.文中描述69岁的杀人犯王奇“持尖刀刺扎”自己的堂叔侄和侄媳致死,但是标题却是“砍亲戚”,这个“砍”字描述的动作与“扎”字显然不同,如此简单的用词出现差错,很不应该.几年前该报报道通州一起杀人案时,也是把“扎”人致死,在标题上描述为“砍”人.看来,“砍”字和“扎”字的涵义,需要特别向版面编辑指出这种惯性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6.
短有所为     
“看报看题”,这并非经验的经验之谈,是否与报上的有些消息过长有关,不得而知。然而,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时,这一经验却不灵了。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感到好像有一个闪光点紧紧地吸引着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揭晓的2004年度河南省好新闻评选中,濮阳日报选送的一条不到600字的消息《“台湾张廖简全国总会”去掉“全国”二字》,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消息类一等奖。作为这条消息的作者,回想采写过程,我体会到,没有政治家办报思想的指导,没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就不会有这  相似文献   

8.
说来也奇,忙忙碌碌当了大半辈子记者,直到老了做了教书先生,旁观者清,这才大抵上弄明白写稿要想到读者是怎么一回事儿。例如,读了9月6日河南日报头版,该报记者、通讯员写的《京九铁路黄河大桥动工》消息,全文约480字,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条铁路的起、终点到底在哪儿。这“京”字还好对付,一般还不至于糊里糊涂猜到南京去;而“九”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就费劲了。找来同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读了新华社就此而发的通稿,这才知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这条铁路要直达九龙。如此说来,在“九”字后边括上一个“龙”字,读者对这个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还有,消息中对于这条大干线要穿过的省、市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北宋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左传》上有篇新闻体散文《曹刿论战》,全文不过200余字,可动词却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虽然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但今天读起这篇文章,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颇为引人注意。兹将这一条消息引述如下: 美国目前有一张颇为流行的“快餐式”报纸,这张报纸的特点是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最长的消息不超过300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题。这种报纸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这条消息给了我们以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人们:新闻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向“短些,短些,再短  相似文献   

11.
8月25日,天津日报头版刊登了《我国又成功发射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的消息。同时,配发了邹毅摄的传真照片。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天津日报放在了头版显著地位,标题亦很醒目。只是把消息和图片说明排在一起了。读完消息,接着读图片说明,就发现从“1983年8月19日,……”到“返回地面”这44个字的内容与消息重复。  相似文献   

12.
一条“爆炸新闻”跃入眼帘:广西凭祥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这是去年广西边防某部一位通讯员,给广州军区《战士报》发来的一条消息。广西有大熊猫!这条消息不寻常,如果抢先发表,无疑是一条难得的独家新闻。但冷静一想,又觉得这事有些跷蹊:大熊猫只分布在四川、陕西等地的高寒山区,广西地处亚热带,怎么会有大熊猫?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打长途电话到广西边防某部政治处核实。想不到,这条经领导审阅盖章并写着“情况属实,同意发稿”的消息,竟是作者凭空捏造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新华日报》的《通联往来》中,得知该报总编室为兴短文、刹长风作出了几条规定。我把这几条规定反复读读想想,深感这是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每日要闻版刊出的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  相似文献   

14.
官心所向     
官心所向陈沛5月22日《文摘报》在头版头条摘了《中国青年报》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山东省省委书记吴官正要求省报少报领导少登空话》。文摘仅不足300字,全文如下:“‘领导的长报告要尽量少登,没人看,你们记者也不满意,只是不说而已。’这是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共...  相似文献   

15.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姗姗来迟,在报丧新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迟至人死后100多天才发消息,也许创造了“新纪录”! 还有这样的怪事:报丧新闻也要“出口转内销”。著名作家沈从文于今年5月10日逝世,海外传播媒介很快报道了,国内报纸当时却没有报道。《新民晚报》在5月16日登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这在内地算是最快的了。  相似文献   

16.
到去年8月,《河北日报》发表《一线写真》的消息已有47篇。其中一版头条4篇,倒头条12篇。这一批新鲜活泼的新闻,令报社内外刮目相看。 一般认为,短、快、新、活是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一线写真》不同于一般的现场短新闻。它发在报纸一版即要闻版,因此,《一线写真》稿件除了具有现场  相似文献   

17.
消息探源     
“消息”是一个很常用的词,一般指音讯的意思,如,“消息全无”,即没有任何音讯。作为新闻专业的一个术语,消息则专指最常用、最简练、最直接、最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然而消息最早的含义却不尽如此。在我国,“消息”一词的出现比“新闻”早得多。虽然“新”和“闻”两字早就散见于殷墟甲骨文中,但联成一词使用却在秦汉以后,据考最早见于《新唐书》中,唐初孙处玄曾感叹当时很少有记录新鲜事的书,而云:“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这里的“新闻”主要指奇闻异事、街谈巷议、新鲜见识等,恐怕类似《汉书·艺文志》中的“…  相似文献   

18.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21日,某省报在头版发了一条消息,介绍一位全国劳模,农民企业家为了发展高科技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忍痛卖掉了四辆高级轿车,其中有“奔驰”、“奥迪”、“桑塔纳”、“大禹”等。这条消息见报后,许多人认为是一篇针对性强,有新闻价值的好稿。然而,有位公安交警部门的同志却提出:“在此之前‘大禹’车我们国家一辆也没正式进口过,这劳模的‘大禹’车是哪里来的?莫不是买的走私车吧?”  相似文献   

20.
去年,《长江日报》发动了一场“旗帜鲜明反迷信”的战役报道,连续组织新闻、评论、专访等文章,宣传持续半年多时间,取得两个效果:其一,群众街谈巷议,有20余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呼应,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政府采取了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活动的种种措施。其二,这一系列报道的首篇,一条400多字的消息《“周易应用研究所”值得研究》,获得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报道的影响很大,全国政协曾派出高层调研组,调查《长江日报》宣传反迷信始末,称道《长江日报》打响新形势下反击封建迷信宣传报道“第一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