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说文》同训词中的单音同义词为后代的同义双音词的语素提供了较为原始的单音同义词聚合体,客观上为同义双音词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考察依据。对《说文》同训词中所涉及的发展为后代同义双音词的单音同义词作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同义双音词的语素在同义方式上和语义结构方式上都与单音同义词有对应关系,从而探寻出同义双音词的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2.
《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显示其同义词典的性质。它们以一个相同的意义为标准。词源义被划分到同义为训词义的范围内,将会给其同义词标准造成混乱。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词源义与同义为训词义的关系,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求为《尔雅》同义词典性质的判断排除错误的认识,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同义复合词由来已久。学界对于它的语素分析、语义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于同义复合词的分类,目前涉及较少。同义复合词的各个语素之间意义相似或相近,有些同义复合词语素之间的意义表面上看起来相同,但是仔细考察就能发现它们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笔者试图通过探索这种细微差别对汉语同义复合词的分类作出大胆尝试,再结合大量具体词例佐证,以期使人们对同义复合词进行宏观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石蕊 《海外英语》2012,(21):137-138,144
同义互训是汉语训诂学中的术语,它是依据汉语的词汇结构和意义组成词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分析可知,英语词汇也同样存在着同义互训现象。从常用的英语词汇中归纳出四种同义互训词类型,并针对其构词特点,对这些英语同义互训词的翻译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80组HSK甲乙级动词同义组中59组具有相同语素的同义组的考察,我们发现分析其相异语素可以找出其部分差异但不会是全部差异,一方面因为很多语素义与其所构成的词语的词义关系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因为词义差异不是同义词差异的全部,除此外还有色彩方面和组合方面的差异。相异语素的分析往往需要相当的语感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普遍缺乏所需的汉语语感,除个别差异较明显的同义组外,大部分同义组的辨析并不适用这种办法。这样看来,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只一般同义组的辨析需要借助语境,就是这种具有相同语素的同义组的辨析依然需要借助语境,需要在它们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中全面发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它对同义复合词的研究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尔雅》辨明同义复合词语素的字异形情况;探求同义复合词语素在什么义项层次上构成同义关系;探询同义复合词的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单音同义词向同义复合词转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大量存在,语文工具书应当怎样去解释这类同义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注释方式进行了封闭式研究,探讨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原则,并提出编纂专门词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同义连用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有着语素凝固的不稳定性、结构组合的灵活性、词序的不固定性和意义的完整定型性等特点.恰当运用同义连用可以使表达更加清晰、准确,也可以收到强调语意、加强语势的修辞效果.了解其特点对阅读  相似文献   

9.
《尔雅》总计37个二义同条。以“一个意义”为聚合标准的同义词观判断,训词的词义来源丰富,分别训释对应的被训词,构成多种同义相训的关系,具有同义多组性。以科学方法对二义同条进行分析,才可达诂,准确类聚同义词。二义同条同义多组性主要是由词的多义性及编排体例造成的。它是《尔雅》同义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素化是指由只表音的音节演变为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过程。音节固定为语素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语素义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变化。本文首先明确了语素化概念及其判定标准,然后基于词义变化理论,分析了单音节、多音节以及字母语素化后语素义变化的类型,探讨了词汇语素义及语法语素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商贾词汇系统主要由以“商”和“贾”为主的两大“同语素词语族”组成,它们分别与先秦商贾语义系统的12个义位相对应。词符化过程中由于“二次分类”、理据凸显及类推等种种原因形成了两个系统既相对应又相交叉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同素异序词是指构词语素与普通话相同,但语素顺序与普通话相异的词。《李十三十大本》属清代陕西著名剧作家李芳桂的皮影戏剧本集,其中保留了大量的近代汉语异序词,这些异序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古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继承。2.双音词凝固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3.方言的影响。4.照顾韵脚的需要。探讨这些异序词的形成原因,对词汇史研究、训诂学、文献整理、修辞学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举例分析若干汉语常用同义双音词,追溯它们内部语素的古音和古义,发现他们在语音和语义上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推测这可能与人们的"同一联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并存并用着大量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汉语双音化趋势下,与单音节动词同义的双音节动词已经产生,为什么单音节动词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体系中?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词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这类同义词并存并用的主要原因,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之间的差异才是其并存的真正原因.另外,双音化趋势在导致融合的同时,也会导致分化,这是他们并存并用的又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意义都与其构词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对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汉语教学中讲授语素知识所适用的对象、阶段、课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way in which the activation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at the morpheme level affects the processing of two-kanji (morpheme) compound words. Three types of Japanese two-kanji compound words were used as stimulus items: (1) words consisting of two kanji representing opposite concepts (e.g., long + short = length), (2) words consisting of two kanji representing similar concepts (e.g., soft + flexible = pliable), and (3) control words consisting of two closely bound kanji (e.g., wild + field = wilderness). Words consisting of kanji of opposite concepts (M = 768 ms for LD and M = 645 ms for naming) were processed more slowly for lexical decision, but not for naming, than words with kanji of similar concepts (M = 743 ms for LD and M = 636 ms for naming), both of which were, furthermore, processed more slowly for lexical decision and naming than the control compound words (M = 716 ms for LD and M = 590 ms for naming). These results were expla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ultiple-level interactive-activation model as follows. Because kanji morphemes of opposite and similar concepts are semantically activated both as morpheme units and compound word units,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 two morphemes and the compound word which they create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concept level, which slows down lexical decision and naming of the compound word.  相似文献   

17.
有别于一般语境中的词汇同义关系,特殊语境下涌现的同义词更有创造力,其同义关系呈现不确定性。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汇同义关系时,其同义词时常呈现涌现特征,这一特征无法通过语义联系理论进行阐释。本文以关联理论模型为出发点,结合认知心理学特殊范畴概念,探究词汇同义关系的认知前提和机制。研究指出,词汇同义关系的构建是词汇百科信息与语境假设互动的产物,其涌现特征由会话双方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在具体语境下推导而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定量统计和静态描写的方法,考察汉语水平处于中高级阶段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词汇生成能力.词汇生成能力的高低与被试个体、词汇的难度、构词语素的难度等因素有关.词汇生成偏误主要有错序、替换、生造词等类型.偏误是由于学习者学习策略选择失误、过度类推等原因造成的.应加强词法教学和语感养成.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涌入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如社会变迁的需要、文化失衡的结果、留日学生和政治人物以及各种媒体的作用等。根据其借用特点可分为音译、意译、借形、音意兼译四大类型。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了汉语词汇量,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日语的一些构词法对汉语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日语借词在输入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语义演变,使汉语的词义发生了扩大、缩小或者转移等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现代汉语同形异构复合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同形异构复合词这种词汇现象进行了深入描写。抓住“异构”这一特征,从同形异构复合词的界定、特征描写、分类、量化分析、词义关系、产生模式等方面对同形异构复合词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认为“异构”是一种“潜标记转指”,构词语素地位的可转变性和多功能性是其实现潜标记转指的前提条件;对词语内部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汉语双音化后词义演变或者说造词法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