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受到重视,各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与健康》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意识和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多方面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室。但是,在多年的教学与心理咨询中,使我深刻认识到,真正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应该成为现代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维护和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障。要使教师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步伐,就必须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小学教师健康心理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孙远 《教书育人》2008,(1):57-59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增长,教师的生存压力日渐增大,职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师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生。高校教师在教书之外,还承担着一系列角色:管理者、辅导员、家长、朋友等,他们既要是学科专家,又要是心理协助者,还要行为示范,众多的职责和任务使一些教师不堪重负,产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优化教师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身心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改后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开始受到关注。教师是压力比较大的职业,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师,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管理与规范上,当前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及社会应当正视目前小学教师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有效的调节策略,改善教师心理状况,促使小学教师能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相似文献   

7.
刘辉 《宁夏教育》2004,(3):16-17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较多,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甚少。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存在着,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关注教师就是关注教育。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只有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因此教师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负责传授给学生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也要重视开展人格教育。本文主要研究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能够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参加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人数并不多。中学和小学教师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是否参加过培训两个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关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学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注的程度显著高于小学教师。男女教师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是否参加过此类培训三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网友的讨论     
《教书育人》2005,(7):16-18
教师相对于其他职业.还是很封闭的。接触社会的范围狭窄,思路不宽,遇事爱走极端,这是导致佚名教师自杀的一个原因。教育不仅仅要教育学生,也要关注教师的身心,教师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导航者.还是书写人生的实践者。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云梦秋思  相似文献   

11.
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还要做好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了解并研究学生,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然而,一些学生较为"顽劣",在屡次批评教育后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这些学生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用更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人格对人格、心灵对心灵、智慧对智慧的一种活动,教师作为接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向受教育者传递文明的专业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开展教育活动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过大的压力,过高、过完美的期望。教师应该通过自我调节等手段来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理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肥沃土壤"。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实践活动,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大胆开放文本,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呵护学生的心灵之花,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内部和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科研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高校教师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认真研究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的身心投入教育和科研工作,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已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人格对人格、心灵对心灵、智慧对智慧的一种活动,教师是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开展教育活动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技术的全面发展,其实这几项也是紧密相连的。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更不可忽略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比起学生的单科成绩,能成为一个健康善良的人更重要。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不仅仅是大人充满压力,学生们也有学习压力,成绩压力,作业压力,家庭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多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阶段,培养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24):93-94
现代教育体系对青少年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生活调查中发现,很多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学生在为人处世上具有问题,没有健康的心态与人格。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于小学生具有一些差距,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正确的行为规范,纠正学生一些思想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学环境下,教师普遍将教学的重点投入知识与技术的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交流,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在树立健康心态的关键没有被规范和教导。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解决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详细阐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因此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与学生,谁的心理更健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从每一名教师开始"等话题的讨论,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开始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之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不良心理进行探讨,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