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有点肥,朋友常常昵称他"肥黄",他也不动气.在朋友间,他还有一个花名:"文坛祭酒".这个绰号当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不过他在香港专栏界执笔将近30年,以非常感性的文字著称,如同他非常感性的人一样.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3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其实那位档案朋友才40来岁,然我却还比他大几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3.
龚常 《新闻世界》2006,(8):52-53
7月1日,从政42载却没有交下多少朋友的桥本,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走完了他68岁的人生。 对日本政坛来说,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是个有点复杂的异类。早年间,他作为“遗族会”会长,曾每年3次不间断地参拜靖国神社。拜相之后,他却成了参观中国“九一八纪念馆”的日本首相第一人:在讲究派系、关系的日本政界,唯他坚持孤傲本色,不肯拉帮结派,无论官至自民党总裁还是首相,始终独来独往,给世人留下一个“孤狼”的背影。[编按]  相似文献   

4.
亦杰 《今传媒》2003,(3):53
几位爱读报的朋友在一起闲聊,谈到了而今如何读报的问题。其中一位的高见是:“我是从报屁股读起的。”大家问他何故?他解释道“报纸前边满是领导讲话、剪彩之类的报道,后边才是有点关乎咱老百姓的东西。”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6.
笔友     
在越狱第二季里,Mahome命令下属去找Sara的下落,大意是“去给我查她的同学、朋友、亲戚,甚至笔友”。听他说出笔友这个词,第一次觉得这个总是和帅哥过不去的老男人还有点可爱。  相似文献   

7.
犹如鬼上身     
我有个朋友非常不喜欢网络歌曲,但是,听得多了,有一天,他不知不觉在嘴里哼的,居然是“擦掉一切陪你睡”。对这种现象,他称之为“鬼上身”。  相似文献   

8.
谢有明接到委托电话是在2008年7月1日10时40分。“检察院的朋友问我,有点事情,你能不能帮帮忙?”当载着这位上海律师的车开到天目中路600号——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门口时,他意识到可能出大事了。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趣事     
西南联大有许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乃“无冕之王”。一次闲聊,他说;“如今人们思想解放了,写文章再也不像文革时期那样‘禁区重重疑无路’了。可咱吃这碗饭的,展纸提笔之际,心里总有点惴惴然,生怕下笔不慎,出现失误,损害了党的新闻工作。”我相信这是他  相似文献   

11.
图文秀     
“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蛙高兴地叫呢?”“青蛙”在叫董浩体态较胖,朋友经常和他开玩笑。一次朋友聚会,他刚到场,一位朋友喊道:“看,飘来一团云。”董浩东瞧西望:“哪只青  相似文献   

12.
积极地开展舆论监督李文海新闻界朋友聚首,谈起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都有一番感慨在心头,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更多的是酸辣和苦涩,一位朋友谈的更形象: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是“好听不好吃”。邯郸晚报去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引导生活,真有点...  相似文献   

13.
编书浮想     
编书浮想谷苇编定一本小书,朋友建议我写一篇“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说老实话,颇使我踌躇了一下。因为,一时似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说是“不知从何说起”。然而,仔细想想,又似乎还有点话好说。中夜扪心,回顾大半生的日子已经过去,而从“弱冠并柔翰”至今,...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42):8-9
在易中天比作“06版的李宇春”,是因为他的颠覆性所导致的致使吸引力,又一次将中国女人通杀。他站在央视《百家讲坛》,品读汉朝风云、三国人物,而全国人民则各怀心思地坐在电视机前品度他:不帅,还有点老,可偏偏就有万千“意粉”追捧,美丽的女“意粉”甚至高叫“嫁人就嫁易中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已经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维忠,8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共提交100多份议案或建议.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何以能如此?据他自己说,是得益于身边的一批“编外代表”——记朋友。在履行代表职责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大批记.不少30岁左右的年轻记同他成了“忘年交”。正是这些记朋友.助了他一臂之力,使他的“代表生涯”充实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约7年前的一天,吴海云在半夜三点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这位副部级官员在电话里的声音显得非常焦虑、紧张。吴海云赶紧问出了什么事。对方说,他最近做了一次体检,其中有一项“肿瘤标志物”检查的结果超过正常值。当时这位朋友正在争取晋升的机会,他关键地说,“我都不敢告诉任何人。你说我是不是要死了?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吉人不吉     
《今传媒》1997,(7)
吉人不吉文/辛民清代有个青年名叫吉jí人,他刚刚结识了一个朋友,彼此通报了姓名。过了几天,朋友给他来信写成了“击jī人”。等到再见面时,这个青年笑着说:“我连缚鸡的本领也没有,怎么会‘击人’呢?”我的名字是“大吉的‘吉’。”又过了几天,朋友又来了信,...  相似文献   

18.
一日,我的一位爱好写点书评的朋友来访,愁眉紧锁、情绪颇低。问其故,告曰:最近写了一篇书评,评的是一位目下有点名气的青年作家的一本新集子,书评除了对作品的肯定之外,还对其中的几篇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意文章刊出不久,编辑部转来了那位青年作家的信,信中对评者大发脾气,结尾用轻蔑的口吻讥笑道:“眼高手低!”听完朋友的怨诉,我倒轻松起来,对朋友说,你该高兴才是,他不是在恭维你么?评者所求只在“眼高”,而不在乎“手低”,他的讥笑不正是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你的作用么?我朋友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笑容。作者与评者的关系,历来有人摆不正。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云:“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呵  相似文献   

19.
厚德 《军事记者》2004,(7):42-43
他说他搞新闻这20年,基本是顺其自然,只管种不管收。后来他又说,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他达不到,再说也没有只种不收的道理,就叫亦种亦收吧。他说一提20年,就有点算总账的感觉,是“过去时”了,但他说没有跌荡起伏起码是耐人寻味的事件作支撑,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他只能算总账,加巴加巴也许才有点分量。  相似文献   

20.
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和我们的生活、关于报纸,我们已经有“新闻纸”、“实用纸”、“观点纸”等多种界定,在体验经济时代,还要高度重视: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读者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他需要新闻信息帮他理性决策,也需要纸上体验身外的世界、报纸创造体验有相互联系的三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